·本刊記者 雷怡安
五彩之光
——記“全國最佳志愿服務組織”四川大學“五彩石”特色服務隊
·本刊記者 雷怡安

《淮南子·覽冥訓》對五色石有這樣的記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
五色石的功績讓蒼天補、四極正,最終換來了天地的歸位。
五色石濟世的無量之功,為人引路。四川大學政治學教授,同時也是“五彩石”特色服務隊發起人的肖旭借用了女媧補天的美好象征給志愿隊起了這個名字。
2016年,四川大學“五彩石”特色服務隊獲得中宣部等部門授予的“最佳志愿服務組織”一等獎。而在網上查找這支隊伍,所獲獎項甚多:“阿克蘇諾貝爾中國大學生社會公益獎金獎”“四川省第一屆優秀志愿服務項目一等獎”“第五屆生命彩虹優秀項目獎”……
這是怎樣的一群年輕人?適逢“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我們用筆和相機記錄了他們的故事。
在四川大學與香港理工大學共同組建的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會議室,記者見到了“五彩石”特色服務隊的發起人和指導老師肖旭。雖然志愿隊已經組建了8年,但對過往的一切,肖旭依然記憶猶新。
“5·12”汶川大地震后,肖旭作為心理學專家來到了災區,然而特大災難面前,他們的幫助在災區顯得十分有限,因此必須找到一個切入點,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
于是,在災區的日子里,肖旭通過細心觀察,發現孩子們的成長依然是當地老百姓最看重的。“只有孩子好了,家長才舒心,老師才放心,社會也才和諧。”基于這樣的理念,肖旭將賑災工作重點轉向了孩子。
在一次探訪中,肖旭碰到一個很愛寫作文的孩子,孩子告訴她,許多話他都愿意寫在作文里。作為一名心理學教師,肖旭敏銳地發覺到運用作文的形式溝通也許能夠促進災區孩子的心理重建。
回到學校,她立即著手組建了一支由川大學生組成的特色服務隊,通過“敘事心理學”和“心理環境方法”等心理學專業知識,創新性地采用為災區孩子修改作文的方式,進行結對幫扶,對孩子們進行心理撫慰。
“世上有很多緣分都是不經意的相遇,然后慢慢滋生出愛,盛開出善,給人能夠慰藉心靈的力量。”這是一位志愿者在文章中寫到的。
“老師讓我寫作文《家里人》的時候,我想到的竟然是姐姐你……”志愿者王晶晶讀著結對學生劉國俊寫給她的信時,內心泛起了陣陣漣漪。作為一名大三學生,王晶晶有著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作為“五彩石”特色服務隊的宣傳部長,她又有著比同齡人多的責任和擔當。
兩年前,她和一名初三學生劉國俊結對,在未見到本人時,對方只是在作文和信里談學習情況,王晶晶也只能針對他作文上的問題進行幫助。在一次邀請災區學生來川大的活動中,他們見面了。面對面的交流,心與心溝通,讓他們之間的陌生與阻隔消失了。回到老家的劉國俊,給她寫來了長達三頁的信,“我一直想有個姐姐,你就像我夢中的姐姐。”
隨著二人書信間的來往,兩人的交流不再只局限于學習。生活中的各種事,劉國俊都愿意和王晶晶一同分享。而就是這樣的書信交流,讓從前語文成績只有40多分的劉國俊對語文產生了興趣,如今語文成績可以達到70多分。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善因結出善果,志愿服務不僅僅是一方的付出,在某一時期,付出得到的回報也讓這種善的行為得到升華。
彭思涵是綿竹的一名受災學生,當她在2008年8月再次踏入地震后的校園時,老師帶來了令她驚喜的消息,四川大學的哥哥姐姐要與他們結對,修改作文。作文里一次次的心靈試探,得到的是大哥哥大姐姐熱情洋溢的回復。在那一刻,彭思涵似乎看到了自己成長的方向——考入四川大學,這樣的目標和希望激勵著她最終如愿。
“從當初的受益者變成了現在的志愿者,我可以說是實現了‘逆襲’。”在新一期的“五彩石”開幕式上,彭思涵作為“五彩石”志愿者發言,她迫切希望將自己獲得的幫助同樣奉獻給他人。
這種志愿服務的辦法,就像一棵大樹,不斷地發芽、長枝、開花、結果。而書信交流又以它安全、經濟的方式收獲了志愿服務巨大的成效。如今在重慶、青島等地的大學都引進了“五彩石”志愿服務隊的做法和理念,肖旭作為指導老師更是親自為這些學校進行專業指導和培訓。
“以筆換心、以文換心”。四川大學災后重建與管理學院院長顧林生用8個字講出了他對“五彩石”團隊的感受。
8年的時間,“五彩石”不僅在助人上起著指引的作用,也教育了志愿者。顧院長認為這樣一支團隊的成長不僅幫助著弱勢的人群,其實也在幫助正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們。
“現在的我是多么慶幸當時加入了‘五彩石’,因為在這里我走出了心中的陰霾,學會了敞開心門,學會了傳遞樂觀積極的精神。”這是一名加入“五彩石”團隊的大學生寫到的一段話。從農村到城市,從沒見過城市繁華的她,內心很自卑。在一次機緣中,她參加了“五彩石”,在和結對的學生書信交流中,她似乎看到了過去的自己,而這些似曾相識的感覺,伴隨著他倆共同面對和解決問題,同時幫助她自己走出了自卑的困境。
“一部分大學生在沒有參與到志愿服務中來時,不同程度存在以自我為中心、較少關注社會事件、責任擔當缺乏、夢想激勵不足等問題,心理的成熟度是不夠的。而‘五彩石’志愿服務隊的出現,讓更多的大學生看到了自己生活以外的世界,學會了關注他人的生活,而在進一步的志愿服務中,在比較完全不同的生存狀態后,內心必然有不同程度的擾動,這樣能更客觀更理性地看待自己所處的境遇,發揮出更多助人的能力。”肖旭說。
作為一支公益性的志愿服務隊,“公益”二字決定了這支隊伍的特殊性,同時也讓這支隊伍在服務的同時遇到了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
王晶晶說起遇到的困難時,不無遺憾。“和學生交流多了,發現很多事情,僅依靠自己的能力是無法完成的,許多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層面。”因為和結對學生建立了較深厚的友誼,他們也在書信中了解到了更多的事情,但作為學生,作為一支公益服務隊,他們卻難于去解決。
“一方面我們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們,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家庭和各級組織能更多地、更全面地關注這些孩子們。”肖旭說。
同時,他們也會遇到對方學校的學生不太配合的情況,這給一些志愿者帶來了不小的打擊。
如今的“五彩石”特色服務隊,依然將幫助汶川與蘆山災區孩子的心理重建作為主要的志愿服務工作,另一方面,他們也將對大量進城務工農民工子女的心理幫扶作為當前的重要任務。
“‘五彩石’會一直做下去,我們相信,‘五彩石’的精神也會一直傳承下去。”肖旭信心滿懷地說。(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