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芝,潘曲波
(西南林業大學 園林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昆明市呈貢區居住小區鄉土植物園林景觀應用調查研究
張翠芝,潘曲波
(西南林業大學 園林學院,云南 昆明 650224)
通過對昆明市呈貢區居住小區園林植物應用的實地調查和現狀分析,總結了呈貢區居住小區中常用的植物種類。分析了呈貢區居住小區鄉土植物配置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今后昆明市呈貢區乃至滇池地區的居住小區鄉土綠化植物選擇提供參考。
鄉土植物;居住小區;呈貢區
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人們對于居住小區的品質和環境質量可謂越來越重視。居住小區的園林景觀對居民的身心健康產生著非常直接的影響,因此,居住小區的綠化景觀與生態效益不僅成為衡量居住小區綠化水平的重要標志,也是城市可續發展和生態城市建設的影響因子之一。近年來由于國內持續的外來植物引種熱,忽略了對鄉土植物的開發及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植物多樣性城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增加了綠化的成本。鑒于此,鄉土植物的應用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在實際應用中還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
呈貢區位于云南省滇東高原腹地,滇池東岸,距南市區12 km,長水國際機場15 km。東經102°45′~103°00′,北緯24°42′~25°00′,面積461 km2。氣候宜人,屬低緯度高原季風型,光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
呈貢區是云南省昆明市五城區之一,地理、資源等優勢,它成為新昆明的核心,并因新城建設的時空便利,擁有了創新城市空間發展理念的前提。如今新城建設雛形已現,昆明行政中心成功搬遷,高校云集,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和高品質居住社區分布,各產業集群區也正按照規劃實施建設。新城與主城區之間,正在建設的地鐵將它們緊密相連,更承接起一座城市的夢想與未來。
3.1 研究的對象
研究對象是昆明市呈貢區的8個居住小區分別是:百合園、米蘭園、白龍潭俊園浣園、白龍潭俊園淏園、書香大地、雨花毓秀、和諧家園和頤明園。
3.2 研究的方法
3.2.1 資料搜集、文獻查閱法
在廣泛閱讀文獻和相關學科的理論基礎上對昆明市呈貢區多個居住小區的鄉土植物景觀資料進行收集。
3.2.2 實地調查與測量
實地調查呈貢區的居住區的植物的種類及其生長狀況,主要采用筆錄、拍照等方法。
4.1 植物種類分析
4.1.1 常用植物
根據對呈貢新區居住小區植物景觀實地全面調查,結果顯示:住宅綠地主要綠化植物有206種(含亞種、變種、變型等)隸屬于77科148屬,其中蕨類植物為2科2屬2種,裸子植物為5科10屬10種,被子植物為70科136屬194種(雙子葉植物為63科123屬177種,單子葉植物為6科13屬17種)。被子植物占絕對優勢,分別占總的科數、屬數、種數的90.91%、90.90%及94.17%;蕨類植物、裸子植物在呈貢新區居住小區綠化上應用較少,分別僅占總的科數、屬數、種數的2.6%、1.35%、1.0%和6.5%、6.76%、4.85%(表1)。居住小區綠地植物的組成情況,特別是被子植物的各科組成,反映出了住宅區綠地的植物組成特點。其中,小區中使用樹種大多屬于薔薇科、木蘭科、木犀科、蝶形花科、樟科等。

表1 居住小區綠地植物物種組成
4.1.2 鄉土植物
昆明市呈貢區居住小區中共有57種鄉土植物,喬木主要有滇潤楠、樟樹、云南樟、陰香、香葉樹、鵝掌楸、云南櫻花、云南皂莢、昆明榆、云南擬單性木蘭等;灌木主要有滇杜鵑、昆明柏、黃牡丹、女貞、葉子花、云南含笑、云南黃素馨、小葉六道木等;攀緣及地被植物主要有巖菖蒲、常春藤、爬山虎、虎耳草、玉簪、紫衣草等。具體見表2。

表2 居住小區鄉土植物匯總
4.1.3 基調樹種和骨干樹種
根據對每個小區的植物進行分析,可以總結出8個居住小區的基調樹種和骨干樹種中的鄉土植物種類。其中鄉土植物應用最多的基調樹種是滇樸;鄉土植物應用最多的骨干樹種是黃連木(表3)。
4.2 植物種類應用頻率分析
從表4中可以看出,出現的頻率為8次的植物有17種,出現的頻率為7次的植物5種,出現的頻率為6次的植物11種,出現的頻率為5次的植物10種。經過對昆明鄉土植物在呈貢區居住小區的應用頻度進行統計,得出昆明市呈貢區居住小區中應用頻率最高的鄉土植物以桂花、滇潤楠、香樟、銀滇樸、云南櫻花及葉子花等是昆明市居住小區植物景觀的重要綠化材料。

表3 居住小區基調樹種和鄉土骨干樹中的鄉土植物

表4 8個居住小區鄉土植物種類應用頻率
4.3 植物種類多樣性分析
由圖1可以看出,并不是高檔小區的植物種類就會種植更多,比如百合園的植物并沒有比書香大地和雨花毓秀的植物種類多;鄉土植物的應用也沒有因為是高檔小區而減少。小區建立的越晚,小區的植物種類也越多,比如頤明園的植物種類比和諧家園的植物種類要多;但是鄉土植物也沒有因為小區建立的晚而增加。

圖1 8個住宅區植物種類多樣性比較
4.4 鄉土植物在昆明市呈貢區居住小區中應用的不足
4.4.1 外來植物居多,鄉土植物的開發利用不足
通過對呈貢區居住小區植物景觀的調查,了解到小區一共運用了約206種植物,隸屬于77科148屬。其中鄉土植物57種,外來植物149種,它們的比例為3∶7。居住小區綠化應用的外來引種植物居多,外來植物引種與鄉土植物的比例失衡。
4.4.2 鄉土植物的配置形式單調,缺乏生態觀的指導
鄉土植物在居住小區中的應用配置上相對單一,喬木、灌木、地被的配置上新意比較少,在植物配置方面沒有遵循喬灌草的合理搭配,植物配置缺乏生態觀的指導,植物造景片面追求視覺效果,沒有充分掌握植物的生理、生態特性,導致部分植物被凍死。植物生態群落的單調容易使人感到審美疲勞,滿足不了人們對豐富園林景觀美的心理需求,對植物生態群落的健康穩定及發展不利。
4.4.3 未能利用特色植物營造出特色景觀
鄉土植物應用于昆明市呈貢區居住小區中可充分展示出獨特的植物景觀,昆明市作為著名的旅游城市,被人們冠以 “春城”的美譽。在外地人的心目中,她具有自己獨特的人文和景觀特點,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目前比如云南櫻花、山茶、滇樸這些能體現地域特點的特色鄉土植物在昆明市呈貢區居住小區中的應用不足,鄉土植物具備獨恃的地域、文化、生態特征,這些特征也并沒有在居住小區綠化中很好的彰顯出來,沒有形成獨特的地域性景觀。
5.1 重視鄉土植物的選擇
居住小區在植物配置上首先考慮鄉土植物。鄉土植物適應性強,成活率高,因適宜當地立地條件,長勢也相對健壯,能形成較好的綠化景觀效果。昆明市鄉土植物喬木主要有滇潤楠、樟樹、云南樟、陰香、香葉樹、檫木、毛果含笑、多花含笑、鵝掌楸、楓香、復羽葉欒樹等;灌木主要有火棘、滇杜鵑、昆明柏、黃牡丹、女貞等;攀緣及地被植物主要有巖菖蒲、麥冬、沿街草、蜘蛛抱蛋、絡石、鴨跖草、常春藤等。在種植鄉土植物的同時也可以科學的引進外來物種,但要以鄉土植物為主。
5.2 提高鄉土植物的種植及養護管理水平
由于受鄉土植物是低檔樹種認識誤區的影響,對鄉土植物的養護管理不重視,養護粗放。在后期養護管理方面加大資金的投入,制定合理的措施,為植物的生長創造良好的環境,使植物能較好的生長及形成較好的景觀效果。
5.3 政府管理部門的加強重視及引導
政府城市綠化決策者和綠地管理者應改變觀念,樹立鄉土植物和外來植物同等重要的理念。植物的景觀價值本沒有高低貴賤,鄉土植物一樣可以營造出高雅的園林景觀效果,要利用鄉土植物在色、香、形上合理搭配,提升景觀主題。管理決策部門和領導應該認識到鄉土植物在居住小區樹種規劃中的重要性,對鄉土植物的應用從源頭上保障樹種規劃;園林、林業部門加強對鄉土植物重要性和直觀意義的宣傳力度,形成重視鄉土植物、尊重鄉土植物文化的整體社會氛圍環境。另一方面,園林設計者作為園林景觀風貌的引領者應該對鄉土植物應用有規范性要求并提高重視程度,對鄉土植物的資源特點和園林特性加強了解,使鄉土植物在城市景觀風貌中發揮重要作用。
5.4 重視鄉土觀賞植物的科研推廣、提高苗木生產力
除了現在城市綠化中常用的潤楠、樟樹、云南樟、陰香、香葉樹等常規品種外,許多優秀的鄉土植物生產供應嚴重不足,不能形成規模化的市場。鄉土植物在推廣銷售方面渠道不夠暢通,經濟效益比較差。昆明市周邊的苗圃,對有些鄉土植物的保有率和生產能力都比較低。
加大鄉土植物研究開發的科研投入,建議在野生鄉土植物生長環境相似的地區,建立野生樹種馴化場,在園林苗圃等建立試驗基地,對鄉土植物進行適應性馴化栽培試驗,逐步擴大推廣面積。
[1]杜保平.居住小區綠化應注意的問題[J].現代園藝,2013(20):1.
[2]王承紅.天津市居住小區植物景觀設計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13:8~12.
[3]陳 聽.居住區園林景觀與居民之間的互動分析[J].福建林學院學報,2004(1):2~4.
[4]趙國亮.淺談鄉±樹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山西林業科技,2010,39(2):59~60.
[5]陳獻禮.鄉土植物在城市居住區中的應用[J].現代園藝,2012(12):1.
[6]門媛媛.南寧市居住小區綠化植物及其景觀分析與評價[D].南寧:廣西大學,2007.
[7]盛振興.濟南居住小區綠化景觀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07.
[8]陳俊成.威海居住綠地植物多樣性研究[D].濟南:山東農業大學,2015.
[9]周文娟.現代城市居住小區生態景觀的營造[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9.
[10]常 嬌.鄭州市居住區綠地植物群落空間結構的研究[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3.
[11]周 宇.居住小區綠地植物配置的初步研究[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12.
[12]韓 軼,李吉躍,郭連生.居住小區生態型綠地模式的研究[J].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2(4):102~106.
[13]連艷芳.湖湘生態人居植物配置的探討[D].長沙: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
2016-08-04
張翠芝(1992—),女,彝族,西南林業大學園林學院碩士研究生。
潘曲波(1981—),男,副教授,主要從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方面的研究工作。
TU986
A
1674-9944(2016)17-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