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鳴
引進外國人才的基礎
—— 簡談“來得了”
文/華鳴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引進外國人才是我們人才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央關于“十三五”規劃的建議提出,要加快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梢?,引進外國人才已經成為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刻不容緩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與外國專家座談時提出,要讓外國專家來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動??倳浱岢龅摹八牡谩秉c出了引進外國人才工作的真諦,指明了引進人才工作的方向和目標。
“四得”之中,“來得了”(或者稱引得進)是基礎。如果人才進不來,其他則無從談起。如何才能做到讓外國人才“來得了”呢?我認為應抓住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要了解掌握可以來中國工作的外國人才的信息,此即所謂知己知彼。怎樣來了解掌握這樣的信息呢?無非有以下幾種方式:或是與國外人才組織簽署合作協議,對方可根據我們的需求提供人選信息;或是請求我們的駐外機構、企業幫助提供國內需要人才的信息;或是通過曾經在中國工作的外國專家推薦人選;或是采用通行的獵頭方式,請人才中介機構尋找;還可以通過留學生組織提供信息,等等。除了政府要幫助用人單位了解、提供外國人才信息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今后應該更多地發揮市場的導向作用和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尋找自己需要的外國人才。
其次,要讓人才進得來。找到了外國人才,隨之面臨的是讓他們能夠方便地進入到我國。因此,要降低門檻,簡化手續,下放事權。微觀層面上,“進得來”主要涉及邀請問題、簽證問題。我國對邀請是有嚴格要求的,邀請單位須有授權。一些需要聘請外國專家的中小企業沒有授權,必須要經過當地有授權單位來發出邀請。這樣一來,增加了許多程序,有時可能會貽誤時機。為了方便,有的單位索性讓外國專家以旅游者的身份來。去年,外交部、公安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外國專家局聯合發文《關于進一步完善外國專家短期來華相關辦理程序的通知》,就外國專家短期來華一事做出規定,把對短期來華外國專家邀請的權力下放給了設區市的外國專家管理部門, 這是落實總書記講話的具體舉措,為解決外國專家“來得了”的問題奠定了基礎,受到基層單位的廣泛贊譽。
第三,要依法辦事。全面依法治國,引進人才工作亦不例外,不能為了一時方便而采取其他變通辦法。事實上過去一些來中國短期工作的外國專家,用人單位因為嫌辦理正式的要求手續繁瑣,采取讓外國專家拿旅游簽證來的辦法。這樣雖然簡單方便了,但是破壞了我國的簽證規矩,嚴格說是一種違法行為,不利于全面對外國人的管理,還可能出現危及國家安全的事情。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這些需要逐步規范,所有聘用外國人才的單位,都應該認真遵守法律法規,在外國人面前更應成為遵守法律的模范。
第四,引進人才的政策不是針對所有外國人,而是特指人才,尤其是高精尖缺人才。我國針對外國人來中國工作有一條總原則,就是“吸引高端、限制一般、打擊非法”。我國是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很大,我們不缺一般勞動力,缺少的是高精尖缺人才,因此,對一般外國人來我國就業要進行限制。這點,我們可以學習國外的一些做法,比如,一個企業要請外國人,必須先在當地登報招聘本國人,倘若本地人沒有適合人選,方可招聘外國人,并且外國人的工資薪酬一定要高于在相同崗位上的本國人,原因是防止企業雇傭廉價的國外勞動力而沖擊本國勞動力市場。同時,要把低層次的打工者擋在國門之外,不能給他們可乘之機。
經過改革開放近40年的發展,我國在生活環境、科研條件、薪酬供給等方面已經具備了引進人才的條件??梢哉f,許多外國人才也把中國當作實現自己夢想的熱土。但是應該承認,僅有這些條件是不夠的,實現讓外國人才“來得了”的目標,必須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引進人才政策,我們的思想還要再解放一些,打破一些限制或阻礙人才引進的體制機制障礙,早日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