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銳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 昆明 650000)
涉農企業競爭力探析
——從產業鏈建設的角度
郭銳
(云南農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000)
涉農企業競爭力問題一直都是學者較為關注的問題,本文以產業鏈建設角度為切入點,探討了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的五個方面以及涉農企業競爭力的五個優勢。
涉農企業;競爭力;產業鏈
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就是整個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者幾個環節所擁有的競爭能力的有機結合,這些競爭力在產業鏈內部的有機整合表現為單個節點企業的農產品附加值帶來的整個產業鏈的價值增值。在產業鏈上,特色農產品的價值被分解到不同的生產環節(農作物種養殖、研發、培育、初級加工、中級加工、精深加工、包裝、運輸、銷售等),這些生產環節環環相扣,促進了產業中價值的不斷鏈化,從而形成產業價值鏈。涉農企業產業鏈越長,農產品附加值越大。
1、產品差異性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與發展的落腳點
涉農企業產業鏈是基于特色農業資源進行加工生產相關系列特色農產品的。市場中,由于農產品需求彈性小,產品同質現象普遍,由自然資源和成本優勢帶來的收益有限。涉農企業產業鏈上各節點企業通過加工生產異質特色農產品,依靠產品獨特性和多樣性來獲取競爭力,拓寬農產品的層次、品質,可以使生產者在一定程度上獲得壟斷地位,獲取壟斷利潤。
2、壟斷資源帶來的競爭優勢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的基礎
涉農企業產業鏈中,壟斷條件帶來的競爭優勢來源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自然資源優勢。特色農業產業鏈是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特有的農業資源優勢形成的。而自然資源的獨特性、稀缺性帶來的先天優勢從始至終貫穿于整個產業鏈,從農業資源原材料到特色初級農產品再到特色高級農產品,產業鏈各環節中產品價值的最基本資源優勢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的基礎。第二,地理區位帶來的勞動成本優勢。自古以來的城市布局選擇,使得我國大多數農業物資的種養殖分布于二、三線城市及農村。二、三線城市及農村的廉價勞動力豐富,為特色農業產業這類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3、創新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與發展的關鍵
創新是任何主體獲得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對于涉農企業產業鏈而言,由于農業資源的弱質性、同質性,創新帶來的優勢顯得更加重要。創新包括技術、管理制度、營銷戰略等多個方面的創造和更新。第一,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持久有效的根本來源。農產品競爭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產品內含科學技術的水平。由于農業技術具有外溢性的特征,導致一項技術想要為企業保持長期的競爭優勢是比較困難的。這就要求產業鏈上的所有節點涉農企業在各環節的生產活動中,不斷投入資金和精力,加大力度研究創造、開發新產品、拓寬新功能,適應市場需求多樣性,實現利潤目標。第二,管理制度創新。管理制度是產業鏈自組織過程中將各節點所擁有的資源和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的重要保證,涉農企業產業鏈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安排在一定時期內具有相對穩定性,能夠促進產業鏈內部資源、人員、技能的能力得以充分發揮。第三,營銷戰略創新。營銷戰略創新是通過諸如營銷網絡、廣告宣傳等方法進入市場、提高市場份額進而占領市場;通過品牌戰略打造名牌產品,增加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以達到增加特色農產品的銷售競爭力和形象競爭力的目的。
4、分工協作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與發展的根本
由于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產業鏈上節點的發展情況,特別是涉農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強弱,因而整個產業鏈競爭力形成的根本在于各個節點是否具有競爭力。同時,涉農企業產業鏈上,農戶、企業、中介組織等是整個生產經營行為的主體,為追求利益最大化相互分工協作、鏈接起來,最大程度發揮各自優勢競爭力,在產業鏈層次上的自運行過程中逐步形成產業鏈的競爭力。分散農戶抵御風險的能力十分欠缺,因此要著重引導分散農戶建立形成各種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專業協會等,使產業鏈上具有競爭力的節點相互之間通過分工協作達到資源互補、能力共享。
5、供應鏈網整合帶來的整體競爭優勢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與發展的依托
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是由產業鏈上單個企業或者經濟主體的分散核心競爭力在產業鏈整體自運行的過程中,通過與外界環境不斷摩擦、調整形成的整體競爭力。這種整體競爭優勢來源于產業鏈形成的基礎——供應鏈網優化帶來的規模經濟效應,僅僅依靠單個企業是無法形成的。通過對地區域內相關節點企業的優化整合,形成整體的競爭優勢,從而為特色農業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1、價值性
價值性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的優勢之一,主要體現在滿足市場需求這一影響因素時表現出的有用性和跟隨市場需求的動態適應性兩個方面。有用性是指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帶來的競爭優勢能夠使整個產業鏈的相關特色產品在市場中滿足消費者不同程度的需求,使得產業鏈上的各節點企業在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優勢;動態適應性亦從兩個維度分析,競爭力類似于產業發展的生命周期,有自身的一個產生、成長、豐富、衰退的動態發展過程。競爭力的成長過程和產業生命周期相互交融、融會和貫通,影響著產業的發展全過程。隨著產業的初創、成長、成熟,市場競爭的越發激烈、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上個階段的競爭力就會變成一般的能力,其價值就會下降甚至不再擁有價值,這既是核心競爭力的衰退階段亦是產業衰退的標識。真正的競爭力能夠使產業或者企業擁有競爭優勢并且使這種優勢具有長遠性和持續性,因此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的優勢特征就是價值動態性,這種價值動態性的存在促使產業鏈延伸,生產出更多差異化產品來滿足市場不斷增多的需求。價值性適應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
2、稀缺性
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的稀缺性主要是指自然資源壟斷條件以及生產過程中創新的專有技術這兩方面的稀缺。稀缺是指相對于消費者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來說,滿足消費者需求的資源、能力、技術等要素由且僅由單一的或少數的競爭者所擁有。各區域因獨特的自然資源、地理區位等因素綜合影響,形成了一些其他地區所無法復制的特殊資源、環境條件。涉農企業產業鏈的形成基點就是利用自身相對于其他地區稀缺的、獨特的自然資源,運用獨有的技術對這些稀缺資源進行生產經營,形成特色初級農產品、中間產品以及最終產品,比如西藏藏煙葉、耗牛肉等產品。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的稀缺性一方面源于產業鏈形成基點——農業物資的稀缺性,另一方面來源于在生產經營中產業鏈上各節點企業逐步獨自研發的特有的科學技術。產業鏈上節點企業的培育、加工、生產等技術是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積累、總結、研發、創新形成的,特定經營生產過程環境中由具體研發人員、研發設備創新出來的技術是由且僅由特色農業產業鏈上特有的節點核心企業所擁有的。資源、技術的稀缺與特有使得整個產業鏈在滿足消費者特定需求方面獲得強勢的競爭優勢。
3、不可替代性
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的不可替代性是鏈上各節點企業取得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源泉,主要體現在供應鏈網上地區文化以及涉農企業產業鏈逐漸形成的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品牌競爭力這兩大方面。一方面,某一具體的涉農企業產業鏈的形成依托于當地特有的供應鏈網,供應鏈網上地區已有的相關產業生產經驗以及文化,是涉農企業產業鏈形成的基礎。相關產業的傳統文化衍生于當地歷史悠久的生產經驗與習俗,與當地歷史人文環境息息相關,是別的任何地區都無法替代的;另一方面,涉農企業產業鏈大都以具體的龍頭企業為核心,龍頭企業在長久的市場競爭中通過自有形象的創建、培育,良好商譽的構筑,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擁有市場號召力的品牌,這一品牌凝聚了龍頭企業以及整個特色農業產業鏈從形成到發展所有的優勢力量,是別的產品無法替代的。經過具體分工協作路徑形成的特色農業產業鏈的不可替代與龍頭企業產品品牌競爭力的不可替代,這雙重不可替代表明,特色農業產業鏈核心競爭力的競爭優勢是更加難以被競爭對手替代的。
4、不可模仿性
不可模仿性是指競爭力的形成與發展是根據具體產業鏈整體和產業鏈上各節點涉農企業的實際情況,在現實經濟環境下通過具體的分工協作形成的,具有時間、空間和主體上的具體性、獨特性、路徑依賴性等特點。其中龍頭企業發展的狀況對整個產業鏈競爭力的大小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龍頭企業是投資的主體、創新的主體、重大決策的制定者,要組織產業鏈的生產實現專業化、標準化和規模化,必須要龍頭企業的帶動。不同產業鏈上,單個龍頭企業的技術、資金、品牌等具體情況亦是由其形成的獨特環境構建的,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上作用的發揮,又得結合當時的資源、市場情況。龍頭企業對產業鏈競爭力影響的程度以及龍頭企業自身競爭力形成路徑,雙重因素錯綜復雜使得整個產業鏈的競爭力具有不可模仿性的特點,因而難以被別的主體仿造。
5、共享性
共享性主要是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之后對其形成的產業基礎供應鏈網上的技術、經濟等方面的帶動性。通過有機整合、優化提升供應鏈網基礎之上的產業鏈上各節點企業的競爭力,能使鏈上各企業彌補自身在某些生產環節單個力量的相對不足,打造出一種整體競爭優勢,享受整體規模產業鏈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時,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之后又能為地區農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發揮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于涉農企業競爭力的探索一直都是學者比較關心的問題。本文從產業鏈角度探索涉農企業競爭力的問題,從涉農企業產業鏈開始,講述了涉農企業產業鏈競爭力形成的五個方面以及涉農企業產業鏈的五中競爭優勢,希望能對探索涉農企業競爭力方面有所幫助。
[1]盧鳳君:涉農企業競爭力評價的難點問題及解決途徑[J].農業經濟問題,2005(增刊).
[2]李杰義:農業產業鏈視角下的區域農業發展研究[D].同濟大學,2008.
[3]米婧:核心競爭力視角下特色農業產業鏈形成與發展理論及案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學,2013.
(責任編輯:熊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