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玲 梁 晶/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天空教室”網絡學習平臺在高校的使用現狀和發展趨勢
周玲梁晶/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本文從“天空教室”網絡學習平臺在現狀總結分析入手,結合高校、教師和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其使用的情況,并提出解決方案與措施,得出響應的未來“天空教室”網絡學習平臺的發展趨勢。
天空教室;網絡平臺;資源利用
天空網絡教學平臺由南京易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開發,是目前從事網絡互動教學平臺開發的領先單位,是教育技術合作伙伴,目前擁有國內高校用戶超過 400 所。如今網絡技術與電子設備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教育人應該通過這種大時代的發展趨勢和學習國外先進理念好好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教育。
盡管這些年在高校大力實行“天空教室”網絡學習平臺,但還是幾乎以傳統授課為主,并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進行授課,不管是從高校、教師方面還是從學習者方面都有做不到位的地方。
(一)網絡平臺外部硬件條件的不夠完善
“天空教室”網絡平臺的外部硬件條件的建立應該和內部資料的建設共同完善,現如今據筆者對南京高校的觀察發現,盡管國家大力建設高校網絡平臺,但在投入天空教室使用的高校卻是使用利用率不高。我國的網絡建設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的網絡建設有缺陷。例如現南京的學校來說,老校區的老舊宿舍較多,建筑設施老化,而網絡設置建設脫離不了建筑本身的條件限制,所以這對于網絡建設是一大難題并沒有妥善解決。網絡學習的體驗了解應該像電子產品一樣要有體驗互動專區,只有在學生真正了解到這種網絡平臺給學習帶來優勢之后才能自主的使用這種平臺。校方應設置“天空教室”網絡教學平臺的體驗區和答疑解惑區,這樣能夠使學生能夠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天空教室”網絡學習平臺。
(二)網絡課程資源利用率較低
對于網絡課程的利用率問題涉及到兩方人群,一是主持課程的教師;二是受教者學生。學生的網絡課程資源的利用率是檢測網絡平臺在學校推廣和使用的最終證明數據。學生對網絡平臺的訪問量和點擊量反映出網絡資源利用率,據相關資料表明,某一高校在2010年內有58%的學生訪問“天空教室”教育平臺的量低于500次,即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可能因為老師布置的任務或者是必須要完成的訪問量才去訪問,這樣網絡學習就沒有在學生身上起到積極作用,沒有使學生有更加自主積極地學習意識。
(三)網絡學習平臺的主持人對網絡學習平臺建設的現實意義不夠、建設積極性不高
在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處于教學的主導地位,不能和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很好的交流和溝通,學生不能打斷老師的授課暢所欲言。實現網絡教學能使學生和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有效的溝通,使學生和老師都能夠有效的主導課堂。根據調查和搜查資料發現如今各學校教師雖響應號召使用“天空教室”的網絡教學平臺,但作為網絡學習平臺主持人的教師大部分僅僅只是上傳了教學的電子課件和作業布置任務的文件,并沒有增添網絡特色課文件資源,導致網絡課程資源的匱乏。因網絡課程教學資料的匱乏,導致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這一板塊上面交流現象也不多。
“天空教室”網絡授課,可以使師生擺脫外界的硬件條件,隨時可以上傳學習資源和資料。更不受限制的是學習者,學習者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只要有網絡和IP地址就能上課,只要平臺有學習資源,學生就可以自主學習。
(一)將會加強受教者的管理和自主管理學習能力
學生作為受教者是網絡學習平臺的主體。網絡平臺應嚴格記錄學生的訪問次數和時間,并將記錄發送到老師和家長手中更有效的監管學生的學習效率。除了外部人員對學生的監控,最主要的還是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主動學習中自我監控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自我監控的第一部分就是對自我水平的檢測,檢測的結果是日后學生需要自主學習的部分。根據以前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和學習計劃結合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所學知識進行自主規劃學習計劃,根據網絡教學平臺的記錄和自己所掌控的行為,學生將會用自我記錄、自我提問和自我計分的方式加強自主學習。
(二)將會加強教師與“天空教室”網絡平臺的聯系
新時代的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在完成學術課題的的同時,也要加強對網絡知識和多媒體的教學技能的學習。網絡平臺授課相較于傳統的課堂授課,教師更不易觀察到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狀況,進而不易足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教師除了網絡平臺授課之后還要在課后多多與學生充分交流,了解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狀況,及時給予學生在關于課堂問題的答疑解惑。網絡平臺的授課形式與傳統教學形式的差別在于,教師不必再重復某個問題,是因為網絡平臺可以使學生重復觀看,網絡平臺授課相較于傳統課堂即面對面授課更加容易使學生分心,教師將注重的是怎樣抓住學生的吸引力,這就要教師更加注重資源的趣味性、精品性和有效性等。
(三)將建設與移動電子相結合的網絡教學平臺
即使使用了網絡教授平臺,除了對理論知識的教授,實踐也是教授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將移動電子設備與網絡教學設備平臺的相連能夠使老師實時的通過手機或者是iPad上面的通訊應用軟件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實踐,使學生的學習融入生活環境中,以便更好地使學生理解學習知識。與移動電子的結合,要使移動終端合理開發利用,應有與學生相匹配的相關版本適合學生更好的學習生活。
“天空教室”網絡學習平臺發展中應該注重對教師教、與學生學兩個方面。同時,加強教師與網絡學習平臺的聯系就是要教師真正理解,明白21世紀的學校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就是數字化和信息化。為了使其與移動電子相結合,“天空教室”網絡平臺還必須有一定的交互能力體現在屏幕中,老師的授課內容中將應包括與學生的互動,模擬真實的課堂情景,例如老師能夠通過交互設計場景使學生能夠上講臺“板書”或是模擬學生上課回答問題的場景,這樣能夠使學生更身臨其境,更容易融入課堂的授課中去。
[1].朱書慧. 促進網絡教學平臺在高校中有效應用的策略研究——以河南L高校天空教室為例[D]. 河南大學. 2011
[2].邵毅平. 關于“天空教室”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1
[3].謝印成,高杰. 高校校園網絡課程建設與應用探討——基于“天空教室”網絡教學平臺[J]. 人才. 2010
[4].羅浩. 大學生基于網絡教學平臺自主學習的現狀與對策[D].山東師范大學. 2014
簡介:
本文為2016年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課題“高校藝術素養教育中天空教室的使用現狀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16-R-50002)的階段性成果。
周玲,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研究生。
梁晶,南京林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