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丹(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行業管理辦公室 山東 威海 264400)
淺談在新形勢下如何實現企業經濟管理創新
周丹
(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行業管理辦公室山東威海264400)
在全球經濟飛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致使我國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需要做出相應的整改,以適應新形勢下的企業發展需求。而企業經濟管理工作要做出有效的整改,則應對我國當下的企業經濟管理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加以深入分析,并據此提出相應的管理創新策略,以最終促使企業經濟效益得到提升。本文主要對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進行簡要分析,以期為相關工作提出可行性參考。
新形勢;企業;經濟管理;對策
在企業管理體制中,對經濟的管理主要是指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涉及利益方面的活動加以管控的一種發展策略。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各國企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形勢下,使得我國大部分企業經濟管理工作面臨著更嚴峻的考驗。因此,應積極提升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以保證我國企業發展能夠與時俱進,走向國際化發展道路。但如何在新形勢下改革與創新我國企業的經濟管理方案與手段,仍然是當下企業面臨的重要難題。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此開展相關探討。
1、我國雖然早已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的新形勢下,我國企業面臨的來自世界各國的市場競爭壓力越來越激烈。因此,只有加強我國企業自身科技創新,不斷改革與健全企業經濟管理規章制度,積極學習與引進國外的先進理念與管理經驗,加強企業經濟管理方案與手段的創新,才可推動我國企業全面、健康發展,增強其核心競爭力,從而提升企業價值及形象。
2、在企業經濟管理環節中,包含了內部審核、人力資源及生產技術等企業核心方面的管理,因此企業只有不斷改革落后、陳舊的經濟管理理念,不斷創新新型的管理理念與具體實施方案,基于發展戰略推動企業科技向前邁進,加強企業經濟危機意識,促進企業整體機制改革與創新,從而才可促使我國企業經濟管理向現代化發展,使其能夠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
3、在世界經濟發展進程不斷加快的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經濟管理創新極其重要,其不僅可使企業在有限的生產條件下,將有限生產力轉變為有效、可行的生產要素,促使企業生產水平得到極大提升,不斷優化企業生產力系統,還可使企業通過新型、高校的經濟管理方案和手段,對職員進行有效地管理與監督,使職員工作能力和效率得到加強和提升,從而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促使其獲得長遠發展。
4、在新世界經濟發展形勢下,加強對企業經濟管理策略的創新,還可促使企業不斷轉變自身發展模式,來適應和滿足現代化企業發展需求,還可通過充分掌握和利用市場信息,促使企業市場占有率逐漸擴大,并使企業通過新型經濟管理體制來有效解決世界市場競爭問題,從而促使企業能夠在世界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得一席之地,使其邁向可持續發展道路。
1、管理制度存在不足
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均存在組織結構、財務管理、人員管理、內部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問題,該問題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發展和企業形象,其具體表現為以下幾點:(1)企業內部經濟管理制度與自身發展不吻合,企業發展情況無法適應經濟管理制度,企業發展速度快于管理制度更新的速度,故此現有的管理制度在企業經濟發展方面可行性及適用性較低;(2)企業雖然制定了經濟管理制度,并且增強了執行力度,但在執行過程中缺乏相應的監管,從而使得管理制度的效用得不到有效發揮,并阻滯了企業發展進程,造成企業經濟利潤下降及管理資源的浪費;(3)管理制度存在各種不足,并且流于形式,在執行過程中沒有真正落實到實處,沒有使其效用得到有效發揮,從而導致企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4)在職員行為管理方面,企業經濟管理制度無法起到良好的約束和監督作用,職員管理制度存在諸多漏洞,使得職員出現各種不合規范的行為和不端正的態度,降低其工作積極性,對企業正常生產及經濟效益的提升造成嚴重影響。若企業仍然沿用陳舊、落后的經濟管理制度,則會影響企業整體的發展狀態,不僅降低企業社會效益和企業經濟效益,還會使企業無法適應當下世界經濟的發展新形勢,使其面臨破產、倒閉的局面。
2、內部管理不到位
在我國大多數企業后期發展中,常存在經濟管理隊伍混亂、散漫的情況,企業領導層人員、管理層人員及基層人員之間出現嚴重斷層,存在嚴重的溝通不足與凝聚力缺乏的現象,這便導致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缺乏足夠的戰斗力,阻滯其發展進度。具體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管理隊伍渙散,管理人員管理水平較低,并且專業能力良莠不齊,缺乏專業的管理模式和技巧,危機管理意識較低,沒有嚴格制定相應的戰略管理對策,使得我國企業經濟管理隊伍及人員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表現出嚴重的不足與缺失,從而對企業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制約。第二,管理人員強調或是制定的新型管理策略大多只停留在表面,沒有具體落實到實際工作中,由于我國當下的企業主要以財務審計這一單一方法對成本進行控制,故此導致經濟管理環節中常常出現管理授權混亂不清的問題,從而使得企業在經濟管理控制方面存在很多影響企業發展的問題。
3、管理理念較陳舊
目前在我國大多數企業中,仍存在習慣沿用陳舊管理理念及傳統管理方式等情況,這不僅成為了企業管理制度創新的主要阻力,也成為了企業經濟發展及效益提升的最大障礙。在世界經濟市場競爭日漸激烈的情況下,確保企業能夠占領市場較大份額,促使其能夠長遠發展的主要發展理念即為危機管理及戰略管理兩大理念。但在我國當下的企業發展情況中,大多數企業領導人員及管理人員仍未意識到經濟發展的嚴峻形勢,仍然守著陳舊理念、安于現狀,極度缺乏企業發展的危機意識及戰略管理理念,還嚴重忽略了新型經濟管理理念的具體落實。此外,還有部分企業仍然以企業經濟效益為主要的發展宗旨和目標,將現階段的經濟效益作為企業最重要的管理內容,而完全忽視了企業內部的整體管理及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便使得企業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出現管理理念不明確、管理組織結構混亂、企業發展秩序紊亂等情況,這不僅使企業無法獲得長遠發展,還使其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市場發展環境,從而導致企業發展腳步緩慢,甚至止步不前。
1、對企業經濟管理理念進行創新
為使經濟管理理念陳舊、落后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則首先應大力宣傳新型的企業經濟管理理念,以提起企業整體職員的高度重視,增強其執行新型經濟管理理念的意識。在世界經濟新發展形勢下,企業應摒除以經濟效益為主要發展目標與宗旨的傳統經營理念,應加強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以促使企業走向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其長遠發展的戰略目標,并從長遠角度上加強其核心競爭力,從而使其經濟效益得到最大化提升。除此以外,企業還應積極完善自身發展的創新機制,構建經濟管理創新環境建設,并創造和諧的管理創新氛圍,從而切實推動企業危機管理及戰略管理兩大發展理念的創新。對于戰略管理創新,首先需要在戰略實施方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確保方案的先進性和全局性;其次在執行過程中需要對企業競爭方式及運作方式加以多元化創新,從而促使企業能夠保持長久的競爭優勢和核心競爭力。而對于危機管理創新,則需要確保其始終貫穿于企業發展中的各個環節及發展階段;在每一個發展階段,均需要對危機管理力度加以合理調整,以確保其在經濟管理中占據重要地位;當企業進入到一定的發展階段時,則需對企業風險管理及危機管理的相關策略進行完整制定,并對經濟管理理念進行認真貫徹落實。在創新經濟管理理念時,需從企業內部開始進行,加強管理人員及基層職員的危機管理及戰略管理意識,使其能夠與時俱進始終保持先進的經濟管理理念;同時還應加強企業領導層人員的危機管理及戰略管理意識,使其學會通過新的經濟管理理念來對企業經濟加以有效管理,從而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促使企業達到現代化企業發展的要求。
2、對企業經濟管理制度加以完善
在世界經濟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經濟管理制度創新,是對企業內部組織結構、經濟效益及資源配置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有效解決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企業穩健發展的重要舉措,因此企業應不斷創新自身的經濟管理制度,從而確保企業的經濟效益提升及長遠發展。而要實現經濟管理制度的創新,則首先需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建立一套全員參與制定與監督的管理創新決策機制,對職員管理制度加以創新后,以實現人性化及柔性化的企業管理,促使企業職員凝聚力得到增強,從而使得企業新型的經濟管理制度能夠與內外環境相適應,繼而提升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和效率。另外,企業還應從戰略管理創新方面著手,對企業經濟管理方向加以明確,確保企業在戰略部署與實施過程中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增加提起高度重視;還應不斷創新與調整自身組織結構,通過建立柔性化、虛擬化、扁平化的組織結構及無形化的管理機制,提升企業運作的靈活性,為企業經濟管理及經濟發展提供便利和動力,從而促使企業能夠更全面、更多元化發展。同時,企業還應加強管理制度的創新,在原有經濟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將其中較陳舊落后并且不適應現代化發展需求的內容摒除,并根據企業實際發展需求提出相應的管理內容加以補充如何完善,從而不斷優化企業經濟管理制度。
總而言之,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經濟管理環節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對其發展產生嚴重影響,因此企業應在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下,不斷加強企業自身經濟管理策略、手段及制度的創新,不斷挖掘企業自身潛能與優勢,同時增強企業危機管理及戰略管理的意識,從而確保企業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獲得長遠發展。
[1] 宋云剛,朱德彬,趙品旺.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的有效創新措施研究[J].企業戰略,2014(14).
[2] 胡小珍.淺析新時期交通檢測企業的經濟管理問題[J].現代經濟信息,2014(13).
[3] 過燁.關于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3(18).
[4] 新形勢下加強企業經濟管理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14(21).
[5] 宋云剛,朱德彬,趙品旺.新形勢下企業經濟管理的有效創新措施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6).
(責任編輯:戴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