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波
(湖北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5)
論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創新的必要性
——以醫藥院校為例
蘇 波
(湖北中醫藥大學 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65)
構建科學的財務管理課程體系是高等學校財務管理專業教育者一直關注和探究的主題。社會更青睞行業對接、應用能力強的財務專業人才。醫藥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應該創新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嘗試解決財務管理人才培養知識結構欠缺現象,解決醫療服務行業財務管理人才市場需求的結構性矛盾。
財務管理專業;醫藥院校;課程體系創新
高等院校培養的財務管理人才能否滿足社會對其職業期望,與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有很大的相關性.滿足社會及行業需求的人才培養才是好的高等教育,好的財務管理教育應該是為社會提供所需的財務人才,增強學生就業信心和能力。
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已不能勝任經濟發展的新要求,存在課程體系不合理,內容層次不夠全面等問題,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效果與社會需求存在極大地不對稱:一方面大量畢業生找不到合適對口的工作,只能找到什么事做什么事先解決糊口生存,這樣即消耗了教育的時間成本和貨幣成本,也挫傷了學生的職業熱情和自我發展預期,專業的繼續練習失去平臺。另一方面很多行業具有清晰目的性需求的財務管理人才無法獲得:一是能夠馬上完成工作任務進入角色的中高端的財務人才稀缺,另一個是現行財務管理專業體系無法滿足行業快速發展期及行業的差別性對財務人才的特殊要求。解決第一種情況需要我們的財務管理培養目標、培養模式、課程設置作出修訂,這種修訂涉及的面很廣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第二種情況則可以結合具體行業的特殊性對當前的某類大學的財務管理專業教學體系做一些局部的修改,這樣既節約時間和成本,又能快速滿足行業需求,也為整體財務管理專業修訂投石問路。以下就醫藥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該如何滿足醫療行業的財務管理人才需求作一些探討。
財務管理是醫療機構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資金籌集、分配、使用、清償等業務,也是資金活動的預算、決策、組織、執行和控制工作的總稱。加強財務管理,可以促進醫療單位有效的使用資金,提高資金利用效果,加速資金周轉,降低百姓就醫成本,解決就醫難看病貴問題,融洽醫患關系,追求社會效益同時提高經濟效益。
1、醫療行業缺乏財務風險意識和高素質財務管理人才
據衛生部統計信息數據,截止2013年9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達96.1萬家,醫院2.4萬。有關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財務政策不斷推出,醫療機構管理工作的重心已轉移到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實施全預算全成本新財務制度。目前一般三甲醫院從事財務活動的人員數為20人左右,這個人數遠遠不能滿足財務活動的需求,且大多財務人員以前接受的是通識的財會背景教育,對醫療行業財務活動的特殊性缺少足夠知識儲備,處理財務管理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一個造成醫療行業財務管理隊伍水平較弱,財務管理人才儲備不足的原因是單位決策層每年工作的重點均是圍繞引進醫療人才和醫療設備而開展,忽視財務管理人才培養及財務隊伍建設,這里面有行業內部競爭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負責人直至整個醫療行業的管理意識落后,財務風險意識較低。
2、醫療行業快速發展對財務工作的新要求
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提升的醫療服務新目標,其成本核算與財務管理的水平直接影響其自身的服務能力和服務效率。在這一背景下,財務人員的工作不再僅僅是記賬----算賬---報賬,而是要求能夠為決策層提供信息參考的財務預算、風險控制等更高層次的財務活動。加快醫療服務機構財務管理人才的培養已成為當務之急,據對管理水平比較好的醫療服務機構財務負責人的走訪調研結果表明,其要求財務管理人才既有醫療行業等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知識,還要具有相關的醫藥基礎知識、醫保及衛生管理知識及醫療行業財務管理和分析的相關知識,多元知識結構的財務管理人才才能滿足醫療服務行業投資規劃、資產運作、成本核算、產品定價、資產管理等各管理領域的需求。
3、財務管理需滿足醫療成本精細化核算的高要求
新醫改政策的推動下,醫療服務行業對內部財務管理、醫療服務支付方式以及醫保資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醫保全國統籌政策的落實,與社保、商保在醫療費用上的分配負擔核算分析還存在一些盲點和分歧。醫療服務機構財務管理活動可以在醫療機構提供的服務價格、患者的就醫成本、醫療機構的服務效率、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量化、品牌塑造和重建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面向醫療服務行業培養財務應用型管理人才,將在醫療投資規劃、醫療資產管理運作、醫療機構成本核算、醫務人員收入分配、醫療服務行業的運作與醫療產品價格的制定等各管理領域發揮重要的作用。
我國現有近300所大專院校已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但還沒有一所大學開設醫療行業財務管理專業或方向。現行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所培養的財務人才的知識結構中欠缺醫藥行業經營管理及有關財務學科知識,知識結構和知識體系不完整,無法滿足對醫院的經營活動管理及決策提出財務視角建議這一對財務人的希望和要求。而醫療行業財務管理活動與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由于其經營目標、運行機制、財務制度內容不同,存在較大差異,通過自學很難全面深入的掌握。
我國高校目前各商學院開設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特色較少,課程設置幾無差別,缺乏特點、亮點,很難滿足行業的個性化需求。醫藥院校在遵守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體系共性規律之后,針對特殊行業進行教育活動創新,開發課程建設特色,樹立醫藥院校財務管理專業的品牌,是我國財務管理課程教育需要追求的更高層次,也為全面的財務管理專業目標及課程體系改革提供素材。
1、各校專業特色沒有體現在課程體系設置中
目前很多高校的財務管理專業依舊是在借鑒比較成熟的學科如會計學和金融學的課程體系設置,毫無自身的專業特色。由于借鑒時沒有仔細分析專業之間的異同,缺少去雜取精過程,造成目前課程體系散亂,各門課之間橫向縱向關聯度不夠,層次性布局不夠好,學生沒辦法學習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受到極大的阻礙。
2、專業教師的非專業性
由于財務管理專業在有些高校屬于新設專業,設計課程體系時沒能結合學校自身特點及學科優勢盲目跟風開設相關課程,沒有處理好“應該”開什么課和“能夠”開什么課的問題,教師大多從金融專業和會計專業轉入財務管理專業,因人設課的現象普遍存在。研究性院校、應用型地方院校、獨立學院等原本應該有不同培養目的的各類院校的教學大綱幾乎千篇一律,毫無各自學校的特色和獨創性可言。
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建構應滿足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和執業素質能力的要求。在設置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時,醫藥院校應考慮本校辦學優勢、學科資源、社會就業需求差異化等因素。醫藥院校財務管理專業針對性培養模式的探索是必要和緊迫的,以醫藥院校資源為依托,探求財務管理專業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如何發揮醫藥院校現有的自身優勢,適應行業需求,培養“通識+專才”的多元知識結構人才。可按照“醫院財務管理理論教育+醫藥基礎知識教育+校內外聯合培養實戰訓練”的培養模式,將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與醫藥基礎知識、醫療服務行業所需專門課程的有機糅合,培養具有一定的醫藥學基礎知識,具備扎實的醫院財務管理理論功底和實踐能力,有較高的科學素養和創新實力的懂經營管理、通醫院財務管理的復合應用型專業人才。為醫療服務行業提供學有所長,術有專攻的財務管理專門人才。
1、樹立新理念,設置新體系,突出專業特色。
改變人才培養需求脫節的教育現狀,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實施改進實踐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基本手段。完善學生的能力結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和思維方式。
2、創新醫藥院校財務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體系
為了解決醫療服務行業對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的特殊能力要求,在課程體系設置中突出本校的學科優勢,打造醫藥院校的專業特色。在課程建設中可以大膽創新,敢為人先,敏銳地感知和捕捉社會需求新動向,強化跨領域整合教學資源。完善課程結構設置:一方面,注重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等專業理論的學習,另一方面,結合醫療服務單位需要,開設醫藥學、醫院成本核算、醫療保險、醫院及衛生事業單位管理、醫療資產管理運作等具有較強針對性及實用性課程。完善學生知識結構的層次性需求和滿足財務崗位群的需要。
3、縱向合作,打造“雙師型”教師
大多數院校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教師都是由理論到理論,缺乏實踐操作經驗和實戰應對,對于本學科在行業和部門中的具體運用和指導無從談起,更沒有從事財務管理方面的工作經歷,如何能帶出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對此,應改變現行教育模式,強調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修正教學環節。很多高校都設立了專業建設委員會,建議財務管理專業委員會聘請醫療行業部門的財務高層、資深財務人員和高校中的財管專家教授,共同探討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創新。此外醫藥學校還應該多與醫療機構建立深度的合作關系,聘請財務科室的負責人和資深財務工作人員走進課堂為學生講課或者作財務專題報告,同時要求老師們脫產或利用假期赴實際單位短期學習和工作,獲得實踐工作經驗并運用到教學中去,充實教學內容,體現教學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前瞻性。
[1] 郭明星.職業導向的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中國市場,2014年第13期(總第776期),103-104.
[2] 柴靜.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整體優化的必要性再論[J].中國經貿,2015年第2期,273-274.
[3] 李紅安.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第25卷第2期),72-74.
(責任編輯:梁蒙蒙)
湖北省教育廳,醫藥院校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創新研究,項目編號:2015GB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