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德清縣農業和農村辦公室(313200)鄭偉雄何汀源
德清縣健全農村產權交易體系的做法與思考
浙江省德清縣農業和農村辦公室(313200)鄭偉雄何汀源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是我國農村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一個重點和難點。自2009年以來,全國有不少地區探索建立了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和市場,通過這一平臺盤活農村的各類生產要素,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浙江省德清縣于2014年構建了以四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為載體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目前總體運行較為順暢。
(1)成立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管理委員會具體領導全縣農村產權交易體系建設的相關工作。由分管副縣長任管委會主任,農辦、政府辦領導任副主任,13個相關部門分管領導為成員。管委會下設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提供各類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場所設施、信息發布等服務。
(2)搭建四級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平臺一是建立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入駐縣行政服務中心二樓,為農村各類產權流轉交易提供場所設施、信息發布、組織交易等服務,對交易行為進行鑒證。設立農業、林業、建設、國土、金融等對外窗口,交易信息顯示屏、交易競價廳等。按照統一平臺建設、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鑒證、統一監督管理模式運行,接受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管委會的監督管理。二是建立鄉鎮(開發區)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分中心。分中心列入現有鄉鎮(開發區)行政服務中心,增設服務窗口、電子顯示屏,公開產權流轉交易動態信息。負責農村產權交易信息的收集、錄入和資料報送;承擔縣交易中心授權的流轉交易;負責平臺日常維護與管理;負責村(社區)服務站指導管理。三是建立村級綜合產權流轉交易服務站。列入村級(社區)綜合便民服務站,增設服務窗口、電子顯示屏,公開產權流轉交易動態信息。負責產權流轉交易基礎信息的采集和提供;負責產權流轉交易需求的協調和保障;公開產權流轉交易動態信息;負責平臺日常維護與管理。四是農戶顯示平臺。以農戶家庭有線電視中的農村“三資”信息公開窗口為依托,增設產權流轉交易動態信息顯示模塊,將產權流轉交易動態信息進入農戶家庭,方便群眾,增強透明度,擴大影響力。
(3)建立完善各相關環節機制建立農村各項綜合產權流轉交易各環節的相關機制。出臺了《德清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德清縣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交易實施細則(試行)》《德清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交易實施細則(試行)》《德清縣林地經營權流轉登記管理辦法(試行)》等24個辦法、規則,確保農村綜合產權順暢流轉交易。
(4)建立完善相關金融服務量身定制了《農村居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貸款實施方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貸款實施方案》《農村股權抵押擔保貸款實施方案》等方案,并出臺了《關于鼓勵金融機構開展農村綜合產權抵押貸款的指導意見》。縣內各金融機構積極配合改革進度,及時出臺了農村三權抵押貸款的相關操作辦法。此外,還商定了全縣農村居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和農村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評估原則,便于金融機構操作。
到目前為止,全縣共搭建了一個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12個鄉鎮分中心、151個村級服務站,農戶顯示平臺已覆蓋所有有線電視接收農戶。截至2015年12月底,已有農村土地(林地)承包經營權等十類權種進入流轉交易平臺,完成農村產權交易907筆,交易1.04億元,其中:土地經營權流轉552筆、5026.2萬元,林地經營權流轉63筆、396.8萬元,三資交易287筆、2677萬元,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5筆、2329.3萬元。全縣12家銀行創新推出16項“三權”抵押貸款產品,累計發放農村綜合產權抵押貸款2962戶、8.47億元。成功進行了全國首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協議出讓入市和全省首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拍賣,目前已分批實施入市地塊7宗。德清縣的改革舉措得到了各級部門的肯定,2014年起相繼被列為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全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全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等。
(1)機構設置有待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目前縣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體系中的管理機構為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管理委員會,該委員會以及縣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中心、鄉鎮分中心均是非常設機構,沒有固定編制,基本為兼職人員,流動性大,不利于工作的深入以及服務能力的提高。
(2)鄉鎮、村級平臺有待進一步規范各鄉鎮分中心雖設立了流轉交易窗口,縣里也出臺了24項操作細則和辦法,但在具體操作上,還沒形成統一的規范,工作人員的業務還不夠熟練,服務能力偏弱,鄉鎮分中心交易量不多、交易品種偏少,村級綜合產權流轉交易服務站雖已全部配備了交易信息顯示設備,但在及時播放、更新、反饋信息等方面還遠遠沒有到位,需要進一步加強規范建設和監督管理。
(3)交易品種和范圍有待進一步增加和拓展從交易情況看,流轉交易的對象主要集中在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上,無論是交易筆數還是交易金額都占了總交易的50%以上。在交易品種上有待于進一步挖掘和增加。
(4)農戶積極性有待進一步調動由于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成立時間不長,在農村基層干部和群眾中的影響還不大,群眾對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義的理解還不深,同時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對其在農村擁有的住房和股權在情感上有所依戀,而且宅基地、村級集體經濟股權等農村產權流轉范圍受到限制,只能在集體經濟內部流轉交易,其價值容易被低估,農村群眾對產權流轉交易的積極性不高。
(1)積極完善農村產權交易體系的管理機制科學研究農村產權交易體系的機構設置,制定出有利于農村產權交易體系長期發展的方案,建立科學的管理、考核、監督機制。尤其要建立對鄉鎮農村產權交易分中心和村級服務站的管理和考核機制,確保鄉鎮分中心、村服務站積極開展業務。
(2)著力提高農村產權交易體系的服務能力加強對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平臺服務能力。重點強化鄉鎮農村產權交易分中心和村級服務站的規范建設,開展對鄉鎮分中心和村級綜合產權流轉交易服務站業務人員的培訓,提升鄉鎮分中心和村級綜合產權流轉交易服務站的業務能力。
(3)增加農村產權交易的品種在目前10類農村產權交易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交易品種,擴大交易范圍。以全國農田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和創新運行管護機制試點為契機,積極探索農田水利設施所有權和流轉經營權抵押融資機制,擴大經營和管護周轉資金,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經營效益。
(4)廣泛發動農戶積極參與農村產權改革
加大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如廣播電視、《德清新聞》等傳統媒體以及“德清發布”等新型媒體,對農村產權流轉交易的典型事例進行報道,對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的服務內容進行介紹,對農村產權改革的意義和重要性進行宣傳,促使全縣群眾了解農村產權改革的內容和意義,廣泛發動農戶積極參與農村產權改革。
(本欄編輯:張竹 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