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峰 黃劍躍 陳玉潔
國武:逐夢花果山
何峰 黃劍躍 陳玉潔
在四明山區,小水果是致富果,經過多年的培育,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鎮已經成為浙東地區名副其實的“百果園”。余姚市天綠水果科普惠農服務站站長汪國武,是這個大果園里的一位辛勤的“園丁”。依靠勤奮和創新,他不僅自己經營著一個500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的果園,而且致富不忘鄉親,把名優水果免費引種給周邊村民,無償傳授種植管理技術,成立合作社組織大家升級品種、拓展市場。在他的帶領下,昔日一處處雜草叢生的荒坡變成了一片片瓜果飄香的“萬元田”。在他的帶動下,小水果種植已是梁弄農業的主導產業,近萬畝的果園里,生長著一棵棵老區農民的“搖錢樹”。
30年前,不到20歲的汪國武在外燒窯,收工后躲在宿舍里如癡如醉地看著農業科技書刊。1992年春,汪國武回到汪巷,在山地上種下100多株水蜜桃樹,開始了他的“水果人生”,也開啟了梁弄鎮的“水果之旅”。起早貪黑地在果園里摸索,一有時間就看書、請教專家,只有初中文化的汪國武逐漸成為“水果種植專家”,2014年成為余姚首位具有高級職稱的“土專家”。20多年來,他的果園慢慢擴容。1998年,汪國武種在荒山上的桃樹碩果累累,曾認為他做“白日夢”的村民躍躍欲試想要加入,汪國武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汪國武的承包田,就是鄉親的試驗田。“任何品種都存在適應性問題,風險我來承擔,試種成功后進行推廣,形成規模效應。”汪國武培育的果苗,如今在梁弄上萬畝的果園里蓬勃生長。“60多種水果,國武樣樣精通。更難得的是,他把這些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鄉親。”汪巷村黨支部書記汪長江說。隨著一位位鄉親從汪國武這里“出師”,成為種植水果的行家里手,汪巷村也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水果特色村。聲名鵲起的汪巷水果產業,開始輻射梁弄13個建制村,汪國武是梁弄上萬畝水果的“總農藝師”。果農碰到育種、結果、病蟲害等問題,就會打電話給汪國武。種植面積大了,產量多了,收入如何提高呢?汪國武把梁弄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成立水果合作社,優化種植品種,規范管理技術,增強市場競爭。
如同一個先知先覺的引領者,汪國武總能先人一步引進熱門的水果品種,搭準農業轉型的脈搏。而這背后,是汪國武不知疲倦的奔波,不是貓在果農的田間地頭,就是泡在科研院所拜師學藝,抑或游走在各個市場“探行情”。高峰時,一年引進臺灣水果新品種20多個。在汪國武的帶領下,梁弄的水果結構持續優化,提升了種植檔次和經濟效益。
2000年,嗅到休閑游商機的汪國武帶領鄉親再次轉型,擴種改良櫻桃,如今梁弄一年一度的櫻桃節已是寧波重要的農業節慶活動。一顆小櫻桃激活一個大產業,通過推動特色小水果產業基地建設和打造農業精品線路,梁弄的農旅產業風生水起,果蔬采摘游在長三角小有名氣。2015年全年,梁弄鎮接待游客14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68億元。
2006年,汪國武帶領鄉親種植經濟效益更好的藍莓。如今,藍莓正成為梁弄水果產業新的增長“引擎”。春夏之交,慕名而來的游客醉心于這些可愛的“藍精靈”。看到果型小的藍莓賣不出好價錢,汪國武前年一腳跨進釀酒業,結果藍莓釀出的土酒一鳴驚人。“今年自家的藍莓園采摘收入超過60萬元,藍莓酒的收入預計近100萬元。”這些天,汪國武忙著申請“藍莓酒獨特制作工藝”的國家專利,同時準備材料著手QS認證,為這種土貨“登堂入室”做準備。
2015年,經過余姚市科協牽頭,汪國武通過不懈努力,將特色水果種植技術輻射到了鄞州、寧海、象山等地,成立了寧波市首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寧波櫻桃專業技術協會,成了名副其實的寧波市優秀農村科普帶頭人。
(本欄編輯:葉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