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睿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常州 213000)
?
Orem自理護理模式對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滿意度分析
何 睿
(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江蘇 常州 213000)
目的:分析帕金森患者應用Orem自理護理模式對自身生活質量的影響及滿意度情況。方法: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68例帕金森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干預組應用Orem自理護理模式進行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結果:兩組護理后Barthel指數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對照組和干預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6.5%和94.1%,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帕金森患者采取Orem自理護理模式可以提高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值得進一步推廣和運用。
帕金森;Orem自理模式;滿意度;生活質量
帕金森疾病是中腦黑質多巴胺神經元變性壞死引起運動性障礙所致的神經系統病變疾病。帕金森患者的負性情緒明顯,生活自理能力降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并使家庭及社會負擔持續加重[1]。因此,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促進其病情康復,對帕金森的治療和控制具有重大意義。本研究選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帕金森患者為觀察對象,對Orem自理護理模式的應用效果進行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3-06~2015-06收治的帕金森患者共68例。所有患者均經多巴攝取功能PET顯像檢查確診,并符合英國帕金森病腦庫關于帕金森的診斷標準[2],同時排除原發性或繼發性癡呆、重要臟器疾病、顱腦占位性病變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對68例帕金森患者進行分組,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46~74歲,平均(67.2±5.3)歲;病程2~10年,平均(5.1±0.8)年。干預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46~75歲,平均(67.8±5.0)歲;病程2~10年,平均(5.2±0.6)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對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帕金森分級護理標準制定護理計劃,結合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給予常規護理。
干預組患者:結合患者的生命體征、身體狀況、日常生活能力及需求差異給予包括“全補償、部分補償、支持教育”在內的Orem自理護理。①全補償護理:患者病情嚴重時期無自理能力,此時全方位幫助其進行自我護理。監測生命體征,遵醫囑服藥,觀察藥效及不良反應,每日協助患者進行肢體各關節運動,預防營養失調、壓瘡、誤吸等并發癥。②部分補償護理:生命體征平穩時,責任護士對部分自理的患者進行護理補償。詳細制定護理計劃,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在此基礎上協助患者進行起身、穿衣、洗漱等康復訓練,促進其日常自理能力逐步恢復。③支持教育護理:獲得自理能力的患者缺乏系統地帕金森疾病知識,此時應著重予以健康宣教。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和文化層次制定宣教內容,采取圖片、視頻、手冊等方式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講解;每周召開一次座談會,組織病友對疾病知識及康復訓練等內容進行學習,責任護士適時予以專業性指導,加強患者對疾病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責任護士現身示范,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同時指導患者家屬掌握相應手勢,使其能夠協助患者進行生活自理;制定飲食方案,增加飲食攝入量,指導患者進食含維生素和熱量的食物,以此避免負氮平衡的發生;此外,增強日常健康宣教,鼓勵患者對力所能及的活動盡量做到自行處理,預防關節退行性變的發生。
1.3 觀察指標
①采用Barthel指數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3]。Barthel指數總分為100分,生活基本可自理,分值>60分;生活需幫助,分值40~60分;生活依賴性明顯,分值20~40分;生活完全依賴,分值<20分。②發放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評價。設置“不滿意、滿意和非常滿意”三個等級,滿意率與非常滿意率之和為總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軟件SPSS17.0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數(%)表示,t和χ2檢驗,P<0.05具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對比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護理前Barthel指數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護理后Barthel指數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對比±s,n=34)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6.5%,干預組護理滿意度為94.1%,兩組對比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n=34)
帕金森又稱作震顫麻痹,是臨床常見的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目前,帕金森的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多認為與身體、社會和藥物等因素有關。帕金森常見于中老年患者,且發病率逐年上升。據統計[4],我國帕金森患者多達200萬人以上。運動和非運動癥狀是帕金森的兩類臨床表現,其中運動癥狀表現為運動遲緩、姿勢步態異常、靜止性震顫等;非運動癥狀表現為自主神經功能障礙、認知異常等。帕金森帶給患者的痛苦是生理和心理的雙重痛苦,同時還對患者的家庭生活造成一定影響。此類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存質量明顯降低,一方面是疾病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礙導致的結果;另一方面是患者自我心理暗示造成其失去生活自理信心。臨床經驗證實[5],有效的控制和治療、良好的自理行為能夠幫助患者樹立康復信心,使其生活質量得以提高。Orem自理護理模式的提出則為帕金森患者帶來了福音。運用Orem自理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可以增進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提升其自理護理能力。該護理模式認為患者能夠通過學習發展自我護理能力,其通過患者潛能的發揮,促使其進行功能康復訓練,同時樹立康復信心,減少、控制殘疾率,這無疑對帕金森患者回歸社會、改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幫助[6]。此次調研中,我們根據帕金森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予以其相應的自理護理。其中,完全喪失自理能力的患者給予其完全補償性護理,這一階段主要由護理人員和家屬一同協助,重點開展全補償護理,積極預防壓瘡、誤吸等并發癥,同時根據日常護理要點進行病情觀察、用藥指導等工作,以確保患者生命安全。存在一定功能缺陷的患者給予其部分補償護理,重點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況,同時指導患者自行解決生活行為,通過康復訓練預防關節功能障礙,以此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自理能力尚可的患者給予其支持教育護理,重點講解疾病知識和自理行為的重要性,進一步完善心理康復,促進其自理能力有效提高。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干預組Barthel指數為(78.4±13.5),高于對照組的(66.3±10.8);護理滿意度為94.1%,高于對照組的76.5%;兩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Orem自理護理對帕金森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滿意度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綜上所述,帕金森患者應用Orem自理護理模式,改善生活質量、提高滿意度的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運用。
[1]李小潔,楊麗娟,龔梅,等.自我效能感在帕金森患者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5(6):721-723
[2]肖斐.護理干預在老年帕金森抑郁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5,38(3):148-150
[3]陳麗堅,胡彩容,楊航,等.個性化護理干預對癡呆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州醫藥,2010,41(6):6-8
[4]梅晨健,馬莉,徐惠榮,等.針刺夾脊穴對帕金森小鼠行為學及腦內NO含量的影響[J].中醫藥信息,2010,27(2):74-76
[5]李連紅,曲曉彤,尹安春,等.O rem 自護理論消除帕金森退化反應的應用前景[J].醫學與哲學,2014,22(16):62-63,83
[6]劉君君.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對帕金森患者生活質量及對護理服務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4,10(15):300-301
何睿(1986~)女,江蘇沭陽人,本科,主管護師。
R742
B
1008-0104(2016)06-0145-02
2016-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