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賀團,史紀友,肖士潔,沈志剛,周文樂
(中國石化集團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
DMSO和NaSCN水溶液對PAN原液流變性能的影響
王賀團,史紀友,肖士潔,沈志剛,周文樂
(中國石化集團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 201208)
以二甲基亞砜(DMSO)和質量分數為51%的硫氰酸鈉(NaSCN)水溶液為溶劑,分別配制質量分數為12%的PAN原液,對應為D原液、N原液,采用旋轉流變儀對D原液、N原液的流變性能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N原液和D原液相比,N原液的黏度比較高,不存在零切黏度,結構比較復雜,穩定性比較差,拉伸強度和拉伸斷裂形變比較高;N原液和D原液的線性粘彈區范圍寬泛; N原液為粘性和彈性相當的流體,D原液為粘性大于彈性的流體。
聚丙烯腈 碳纖維 原液 二甲基亞砜 硫氰酸鈉 溶劑 流變性能 拉伸
聚丙烯腈(PAN)基碳纖維由于強度高、模量高、質量輕和導電性好等優點,通常作為航空航天和民用領域新型的結構材料[1]。制備PAN基碳纖維的核心是原絲,優質PAN原絲是制備高性能碳纖維的前提[2]。紡絲原液是一種兼具粘性和彈性的高聚物流體,其流變性質反映了高聚物材料的結構與可紡性、流動過程的穩定性的關系,也會影響纖維的微觀結構和物理機械性能[3]。李宏杰等[4]發現PAN/50%硫氰酸鈉(NaSCN)水溶液的紡絲原液是一種拉伸增強型的流體;蘇華等[5]認為紡絲原液的拉伸流動可以指導干濕法紡絲空氣層拉伸工藝。
硫氰酸鈉(NaSCN)水溶液和二甲基亞砜(DMSO)都是PAN的良溶劑,兩種溶劑對PAN的溶解機理不同,對PAN的溶解能力也有較大差異;DMSO對PAN的溶解能力大于NaSCN水溶液。溶劑的化學結構影響原液的性能,尤其是流變性能,進而影響原液的制備過程和纖維的成形過程。因此研究不同溶劑的PAN原液的流變性能,對原液制備工藝的優化和纖維成形工藝的改善都有很好的指導意義。作者使用同一種PAN粉末,配置了相同濃度的兩種溶劑的PAN原液,并使用旋轉流變儀分別對這兩種溶劑的PAN原液流變性能進行了全面詳盡的研究。
1.1 原料及試劑
DMSO,NaSCN:分析純,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PAN粉末:黏均相對分子質量為7.3×104,實驗室自制。
1.2 PAN原液的制備
(1)稱取一定量的PAN粉末,放入三口燒瓶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溶劑,在30 ℃下溶脹24 h;(2)升溫到55 ℃,打開攪拌,轉速40 r/min,溶解4 h;(3)常溫下靜置脫泡24 h,配制成質量分數為12%的原液,其中NaSCN水溶液的質量分數為51%。溶劑為DMSO的PAN原液為D原液,溶劑為NaSCN的PAN原液為N原液。
1.3 測試
采用奧地利Anton Paar公司生產的MCR302旋轉流變儀對PAN原液進行流變性能的測試;測試溫度60 ℃;CP50-1的轉子,錐板,直徑50 mm,錐角為1°。
2.1 溶劑對旋轉黏度的影響


圖1 PAN原液的η和的關系曲線
2.2 溶劑對線性粘彈區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兩種溶劑的PAN原液的粘性模量(G″)均大于彈性模量(G′),說明原液的粘彈性特征主要以粘性為主;N原液的G′隨形變的增加略有升高,其他3條曲線的模量均未隨形變的變化而改變,這種G′和G″獨立于形變變化的特征成為原液的線性粘彈性,對應的形變范圍成為原液的線性粘彈區。根據圖中的變化趨勢,可以知道兩種溶劑下PAN原液的線性粘彈區范圍非常寬泛。

圖2 PAN原液的模量和形變的關系曲線
2.3 溶劑對動態粘彈性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N原液的G′和G″都比D原液的高。對N原液來說,低頻率下, G″略大于G′;高頻率下,G′略大于G″,因此整個頻率范圍內,N原液為粘性和彈性相當的流體。對D原液來說,低頻率下,G″遠大于G′;高頻率下,G″略大于G′,因此整個頻率范圍內,D原液為粘性大于彈性的流體。另外,在整個掃描頻率范圍內,N原液的G″和G′在63~79 Hz之間有一個交點,該交點稱為原液的粘彈性轉變點[9],即頻率低于該點時,N原液表現出粘性;頻率高于該點時,N原液表現出彈性。而在整個掃描頻率范圍內,D原液的G″和G′則無此交點。

圖3 PAN原液的模量和頻率的關系曲線
2.4 溶劑對原液穩定性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圖中粗箭頭為結構破壞的時間點;結構破壞之前,N原液的G′和G″基本保持不變;結構破壞10 s后,G′和G″達到最小值;結構重建50 s后,G′和G″又達到一個最大值;隨后G′和G″再降低再升高;升高的過程中,G′和G″會有一個交點。

圖4 原液在結構破壞與重建狀態下的模量變化曲線
結構重建時,模量先增加再降低,這說明在結構破壞后重建的過程中,N原液結構復雜,而且不穩定,在高速剪切時結構容易被破壞。這是因為原液的結構與PAN分子和NaSCN分子之間的作用有關,PAN分子被NaSCN分子包籠,形成分子層,分子層外是水化層,結構破壞時,水從NaSCN分子層外脫除,不再參與它的溶劑化[10],因此G′和G″急速上升。 由圖4還可以看出,結構破壞后, D原液的G′和G″基本上沒有影響;結構重建過程中,G′和G″也基本上保持不變。
從圖5還可以看出,N原液外圍有一圈白色的粉末狀固體析出,為PAN粉末;D原液則仍然保持均勻的狀態。這進一步說明N原液的穩定性要比D原液差。

圖5 結構破壞與重建后原液的宏觀形態
2.5 溶劑對原液拉伸流變行為的影響
從圖6可以看出:拉伸初期,含不同溶劑的兩種原液拉伸應力急劇降低;在拉伸后期,兩種原液的拉伸應力維持不變。N原液的拉伸強度高于D原液;而且原液被拉斷時,N原液的拉伸距離為7.28 mm;D原液的拉伸距離為3.18 mm;相當于N原液的斷裂拉伸應變為536%;D原液的斷裂拉伸應變為1 456%。N原液的拉伸強度比D原液高;N原液的斷裂拉伸形變也比D原液高。

圖6 原液的拉伸應力和拉伸距離的關系曲線
a. PAN原液濃度和其相對分子質量不變時,D原液的黏度比N原液低,D原液存在零切黏度,而N原液不存在零切黏度。
b. D原液和N原液的線性粘彈區范圍均非常寬泛。
c. 在整個頻率范圍內,N原液為粘性和彈性相當的流體;D原液為粘性大于彈性的流體。
d. N原液的結構比D原液復雜;D原液的穩定性比N原液好。
e. N原液的拉伸強度和斷裂拉伸形變都比D原液高。
[1] 褚明利,沙中瑛,姜立軍,等.碳纖維用PAN原絲的結構與性能[J]. 長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26(4):259-261.
Chu Mingli,Sha Zhongying,Jiang Lijun,et al.Study on the structure and morphology of PAN fiber used as precursor of carbon fiber[J].J Changchun Univ Technol:Natl Sci Edit,2005,26(4):259-261.
[2]Zhang Wangxi,Liu Jie,Wu Gang.Evolution of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PAN precursors during their conversion to carbon fibers[J]. Carbon, 2003,41(14):2805-2812.
[3]張幼維,趙炯心,張斌,等. 硫氰酸鈉腈綸紡絲溶液流變性能的研究[J]. 合成纖維工業,2000,23(3):15-19.
Zhang Youwei, Zhao Jiongxin, Zhang Bin,et al. Study of the r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PAN spinning solution solution with NaSCN aqueous as solvent[J]. Chin Syn Fiber Ind,2000,23(3):15-19.
[4] 李宏杰,江體乾.聚丙烯腈溶液的拉伸流動[J]. 力學學報,1994, 26(6): 664-670.
Li Hongjie,Jiang Tiqian.The extensional flow of polyacrylonitrile[J].Chin J Theor Appl Mech,1994,26(6):664-670.
[5]蘇華,楊晨,薛一萌,等.紡絲溶液的擠出對聚丙烯腈初生纖維表面形態的影響[J].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 39(4): 52-57.
Su Hua,Yang Chen,Xue Yimeng,et al.Effect of spinning solution extrusion on the surface morphology of polyacrylonitrile as-spun fibers[J].J Beijing Univ Chem Tech:Natl Sci Edit,2012,39(4):52-57.
[6]嚴國良,董煒星,陳小軍,等.聚丙烯腈/離子液體溶液流變性能的研究[J]. 合成纖維工業,2010,33(3):33-35.
Yan Guoliang,Dong Weixing,Chen Xiaojun, et al.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olyacrylonitrile/ionic liquid solution[J]. Chin Syn Fiber Ind,2010,33(3):33-35.
[7]鄭偉,程博聞,臧洪俊,等. 聚丙烯腈/溴代-1-丁基-3-甲基咪唑溶液的流變行為[J].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25(3):68-71.
Zheng Wei,Cheng Bowen,Zang Hongjun,et al.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AN/[Bmim]Br solution[J]. Polym Mater Sci Eng,2009,25(3):68-71.
[8]徐樑華,吳紅枚.高濃度PAN/DMSO原液黏度特性及紡絲工藝性的研究[J]. 北京化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9, 26(3): 21-24.
Xu Lianghua,Wu Hongmei.Study on the viscosity and spinnability of PAN/DMSO solution[J].J Beijing Univ Chem Tech:Natl Sci Edit,1999,26(3):21-24.
[9]Winter H H, Chambon F. J. Rheol. , 1986, 30: 367-382.
[10]賀福.碳纖維及石墨纖維[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0:57-6.
He Fu.Carbon fiber and graphite fiber[M].Beijing:Chemical Industry Press,2010:57-6.
?國內外動態?
日本開發低成本生產碳纖維新技術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研究開發機構宣布,首次確立了低成本大量生產碳纖維的基礎技術。該項技術是東京大學在東麗、帝人和三菱麗陽等材料制造商共同參與下研發成功的。
碳纖維作為質量輕且強度高的材料,備受業內矚目,其除了被應用于飛機機體及汽車車體外,還被應用于制造商船的螺旋槳等。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研究開發機構表示,未來10年,爭取將該技術拓展到實際汽車車體制造中,并將纖維價格控制在目前一半左右。
碳纖維應用于汽車車體、飛機機體后,可以減輕其質量,提高燃效,并且有益于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這項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省去了纖維在空氣中長時間加熱的工序,可將制造碳纖維所必須的能量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約一半,采用新技術后,可將目前每條生產線2 kt/a的碳纖維最大生產能力增加9倍達到20 kt/a。
(通訊員 鄭寧來)
M&G Chemicals建設中的 PET/PTA工廠
生產能力擴大
日本化纖協會《行業新聞》報道,意大利M& G(Mossi Ghisolfi)Group 的 M&G Chemicals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正在建設中的 Corpus Christi工廠,當初計劃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精對苯二甲酸(PTA)生產能力(PET 1 000 kt/a,PTA 1 200 kt/a)分別擴大100 kt/a,修正為PET 1 100 kt/a,PTA 1 300 kt。該工廠預定在2016年下半年投產。在Corpus Christi工廠增產量的一部分,是代替現在從墨西哥進口的原料。
總公司位于盧森堡的M&G Chemicals在巴西、墨西哥、美國擁有工廠,在世界6個國家 14個地區有900名以上的從業人員。PET的合計生產能力,對外宣稱為1 600 kt/a,實際是1 400 kt/a,作為包裝用PET樹脂制造廠家,居世界第3位。2015年的銷售額為20億美元。
(通訊員 王德誠)
全球需要新增丙烯腈生產能力滿足需求增長
IHS化學公司負責丙烯腈業務的全球主管Simon Garmston表示,對于丙烯腈產業長期健康發展來說,新增生產能力是必要的,但是為避免丙烯腈市場出現近幾年來供應過剩的困境,新增生產能力的時間表是關鍵。在休斯敦召開的2016年IHS世界石化大會上,Garmston表示,在經歷了需求增長緩慢的時期以及中國一些裝置陸續投產后,全球丙烯腈裝置的平均開工率已大幅下降。
自2005年以來,腈綸需求遭遇困境,主要是由于與滌綸相比的價格較高,但是這已經掩蓋了其他丙烯腈衍生物需求的增長。當前腈綸需求已經穩定,未來需要新增丙烯腈生產能力。當前全球沒有新增項目在向前推進,不過已經有一些項目在規劃中,但是任何新建裝置的時間表將非常重要,因為一套世界級規模的丙烯腈裝置相當于全球需求的約5%。
Garmston預計,如果沒有新增生產能力投產,2017年后全球丙烯腈市場供求狀況將日趨緊張。
(通訊員 龐曉華)
Effect of DMSO and NaSCN solutions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AN spinning solution
Wang Hetuan, Shi Jiyou, Xiao Shijie, Shen Zhigang, Zhou Wenle
(SINOPECShanghaiResearchInstituteofPetrochemicalTechnology,Shanghai201208)
Polyacrylonitrile (PAN) spinning solution was prepared at the mass fraction of 12% by using the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dimethyl sulfoxide (DMSO) or 51% sodium sulfocyanate (NaSCN) by mass fraction as the solvent.The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PAN spinning solutions containing DMSO (solution D) and NaSCN (solution N) was studied with a rotary rheometer.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lution N had higher viscosity, no zero-shear viscosity, more complex structure,poorer stability, higher tensile strength and tensile breaking deformation than solution D; the solutions N and D both exhibited wide viscoelastic range,solution N was a fluid having the equal viscosity and elasticity and solution D was a fluid having the viscosity higher than elasticity.
polyacrylonitrile; carbon fiber; spinning solution; dimethyl sulfoxide; sodium sulfocyanate; solvent; rheological behavior; stretch
2015-11- 04; 修改稿收到日期:2016- 03-16。
王賀團(1983—),男,工程師,從事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技術研究與工程化應用。E-mail:wanghet.sshy@sinopec.com。
中國石化集團公司項目(23051)。
TQ325.8
A
1001- 0041(2016)03- 0034-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