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照群 趙曉平 范小璇 羅衛 胡靖 陳杰
(1陜西中醫藥大學2014級研究生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咸陽 712000;
3陜西中醫藥大學2015級研究生 咸陽 712000)
腦出血患者中醫體質與急性期首發證型的關系研究
馮照群1趙曉平2#范小璇2羅衛2胡靖1陳杰3
(1陜西中醫藥大學2014級研究生 咸陽 712000;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咸陽 712000;
3陜西中醫藥大學2015級研究生 咸陽 712000)
目的:觀察腦出血患者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急性期首發證型特點并探討其關系。方法:依照王琦的體質分型標準,對腦出血患者體質進行判斷、分類,并與患者的中醫首發證型進行對比分析。結果:陰虛質患者以陰虛陽亢證為主;痰濕質患者以痰證和風證為主;瘀血質患者的首發證型以血瘀證為主。結論:腦出血患者中醫體質與首發證型有關聯。
腦出血;中醫體質;中醫證型
腦出血是現代社會的常見疾病,具有發病率、致殘率、死亡率高等特點,怎樣有效的預防其發生是近年來醫學界關注的重點課題之一。體質是指不同機體在形態、功能、結構和代謝上具有各自相對穩定的特殊狀態[1]。中醫學理論認為體質影響著五臟、氣血的功能及正氣的強弱,與疾病的發生及傳變具有密切關聯。本研究探討腦出血患者中醫體質與急性期首發證型的關系,以求從體質角度探討腦出血的發病規律。
1.1 觀察對象選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住院治療的腦出血患者282例,其中男145例,女137例;年齡40~82歲;平均病程24 d。
1.2 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2]制定的腦出血診斷要點及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同時符合西醫和中醫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或MRI確診;年齡在40歲以上的腦出血患者。
1.4 排除標準發病前精神異常或癡呆或發病后語言、認知功能障礙,且不能從其家屬處得到可靠病史資料者。
1.5 調查內容和方法中醫體質類型的判斷:參照王琦教授《中醫體質學》[3]中體質分型標準。中醫首發證型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的《腦出血中醫診療指南(2011版)》中的分型標準。調查內容和方法:以臨床調查問卷形式調查住院患者。(1)一般狀況內容包括性別、年齡、體重、病程等。(2)體質情況:患者發病前平素的生活習慣及常見中醫癥狀,包括飲食習慣、生活環境、作息情況、情緒狀況、易感疾病傾向和適應能力等內容。(3)患者入院時的中醫臨床癥狀。按照王琦教授體質分型標準進行體質分類,體質類型為平和質、氣虛質、陰虛質、陽虛質、濕熱質、痰濕質、瘀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類型。臨床體質分型另由專人調查。參照《中風病證候診斷標準》(國家科委攻關項目“85-919-02-01”中風病證候學與臨床診斷的研究”課題組制定)診斷。中風病分為六個證候:風證、火熱證、痰證、血瘀證、氣虛證、陰虛陽亢證。
1.6 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腦出血患者的急性期首發證型分布282例腦出血患者的中醫證型分布研究中,最常見的證型是陰虛陽亢證,其次為血瘀證、痰證、氣虛證、火熱證、風證。見表1。

表1 腦出血患者的急性期首發證型分布
2.2 不同中醫體質腦出血患者急性期首發證型分布中醫體質類型分類及判定后可見:282例患者除無特稟質外,其余八種體質中以陰虛質[95例(33.7%)],痰濕質[57例(20.2%)]和瘀血質[54例(19.1%)]居多;其它體質類型依次為氣虛質[25例(8.9%)]、平和質[21例(7.4%)]、濕熱質[12例(4.3%)]、陽虛質[10例(3.5%)]、氣郁質[8例(2.8%)]。不同體質腦出血患者中醫證型分布情況發現:發病體質最多的陰虛質患者以陰虛陽亢證為主,其次為風證和血瘀證;痰濕質患者以痰證和風證為主;瘀血質患者的首發證型以血瘀證為主;陰虛質、瘀血質、痰濕質患者證型分布較廣泛;六種證型中分布較廣泛的分別為血瘀證,氣虛證,痰證和火熱證。見表2、圖1。

表2 不同中醫體質腦出血患者急性期首發證型分布[例(%)]

圖1 不同體質腦出血患者的急性期首發證型分布圖
個體在先天遺傳基礎上,受后天環境的影響,在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地域環境、不同生理狀態下表現出功能、結構和代謝上相對穩定的狀態稱為體質[4]。中醫體質學以中醫理論為基石,反應了在穩定的陰陽運行影響下機體所表現出的臟腑、氣血功能的特質,并以獨特的方式反映出素體特質的傾向性對不同疾病發展趨向的影響,是“治未病”思想的有力支撐。在以往的一些研究中人們已注意到卒中發病與體質存在關聯性。證型作為機體在疾病過程中階段性的病理狀態反映,體現了正氣的強弱、正邪的關系以及邪氣發生部位、原因、性質。腦出血的首發證型是與腦出血發病相關性很高的一個指標,客觀的反映了疾病發病后初始的病理狀態,是從整體觀念上探討腦出血發生的病因,判斷其病機的主要因素,是臨床辨證論治的切入口。體質對腦出血發病的影響以及首發證型對出血病因、病機的反映,為體質和首發證型之間的關系研究提供了支點。
陰虛質、痰濕質、瘀血質三種體質患者的主要首發證型分別為陰虛陽亢證、痰證、血瘀證,提示腦出血患者中醫體質與急性期首發證型有密切關系。誠如《醫宗金鑒》所載:“人感邪雖一,因其形臟不同,或從寒化或從熱化,或從虛化,或從實化”。首發證型受到患者體質的影響,是患者體質的病理表現。
腦出血屬中醫“中風病”范疇,其病機因素主要為虛、風、火、痰、血、氣六端,常見本虛標實、以虛為本之證,尤其是肝腎陰虛[5]。如《景岳全書·非風》所載:“凡病此者,陰虧于前而陽損于后,陰陷于下而陽乏于上,以致陰陽相失,精氣不交,所以忽爾昏憒,卒然仆倒”。陰虛體質患者素體陰氣不足,陽氣亢盛,肝腎不受涵養而化風,元氣虛弱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而瘀,以致發為中風,其首發證型表現為陰虛陽亢、風證及痰證,是體質類型與病理產物結合的結果。痰濕和瘀血素來是諸多疾病的常見影響因素,二者均有“凝結、阻滯”的特點,已知是腦出血的發病過程重的重要病理過程,痰濕體質及瘀血體質患者首發證型對其體質類型的體現提示此二種病理產物在腦出血中的出現絕非偶然,而是長期體質因素累積的結果。患者體內痰濕蘊結,瘀血阻滯,致使氣血生化不足,運行失常,不能內養五臟,外御邪氣,則發為中風。
樣本量小是本研究的缺點,但分析研究結果也可發現腦出血中醫體質類型對急性期首發證型存在影響,有必要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探討其具體關聯。
[1]匡調元.新版《人體體質學》內容及編排特色簡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3,21(4):487-488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中國腦出血診治指南(2014)[J].中華神經科雜志,2015,48(6):435-442
[3]王琦.中醫體質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79-82
[4]匡調元.人體體質學[M].上海:上海中醫學院出版社,1991.3
[5]胡懷強,周永紅,王新陸.論肝腎陰虛是中風病病機之根[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9,27(12):2520-2522
R255.2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0.012
2016-08-20)
#通訊作者:趙曉平,E-mail:greytim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