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娜
(江西省萬載縣鵝峰鄉衛生院 萬載 336100)
分析慢性子宮頸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及臨床護理對策的研究
嚴娜
(江西省萬載縣鵝峰鄉衛生院 萬載 336100)
目的:研究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臨床護理對策。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每組44例。在分析病因后,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護理組患者則實施優質護理。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治愈時間、住院時長、感染率的情況。結果:護理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1.82%(P<0.05);護理組的治愈時間、住院時長以及感染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患者,對其在了解病因的基礎上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能夠明顯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感染率、促進患者實現早日康復出院,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慢性子宮頸炎;盆腔炎;病因;護理對策
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常見于生育期婦女中,主要由于細菌入侵感染、流產、手術及分娩等導致子宮頸裂傷而致[1]。據相關研究顯示:“因為宮頸管內膜上皮非常薄,加上腺體以及皺襞較多,導致病原體潛藏得較深,進而增加了完全清除的難度,而一旦未能完全清除便極易引發慢性炎性反應的發生。”[2]此種類型的疾病因具有起病較慢、病程長且極易復發等特征,因而對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造成嚴重影響[3]。本研究對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患者采取優質護理干預措施以提高其生活質量,效果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收治的88例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患者為觀察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護理組,每組44例。對照組年齡21~53歲,平均年齡(34.86± 3.59)歲;病程3~24年,平均病程(12.34±2.86)年。護理組年齡23~51歲,平均年齡(34.56±3.61)歲;病程2~22年,平均病程(12.25±2.90)年。納入標準:全部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下腹隱痛、分泌物增加、白帶增多、月經不調、痛經以及外陰瘙癢等癥狀。排除標準:合并有嚴重臟器功能障礙者、精神疾病者。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以及病情等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對全部患者的病因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慢性子宮頸炎在經產婦女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發病原因主要為病原體隱匿于患者的宮頸黏膜內,并逐漸發展為慢性炎癥。臨床中普遍認為由細菌侵入感染、流產、手術及分娩等因素導致宮頸出現損傷而致。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患者出現下腹疼痛、外陰瘙癢、月經不調、痛經以及白帶增多等癥狀。而盆腔炎又分為慢性與急性盆腔炎兩種,其主要的發病機制主要與流產后或者產后出現感染、宮腔內手術過程中操作不當而感染以及經期衛生不良相關。其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患者出現疲乏、下腹隱痛、腰骶部酸痛等,若為急性,則往往會有分泌物增加、嘔吐、高熱以及頭痛等癥狀。在分析兩種疾病的病因后,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護理組則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具體方法如下:(1)消除患者的焦慮: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并注意耐心傾聽其心理訴求。向患者詳細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例如發病機制、治療措施、治療效果以及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等,以增強患者對自身疾病的了解與重視。指導患者的家屬多理解、關心、安慰患者,并幫助其建立合理的生活習慣,增加營養供給,適當進行鍛煉,不可過于疲勞,堅持接受治療以促進其快速康復。(2)幫助患者減輕疼痛:耐心向患者講解引起疼痛的相關因素以及有效緩解疼痛的措施,以獲得配合。囑咐患者注意多休息,多吃清淡的食物,可以多進食新鮮水果、蔬菜以及魚類等。禁止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以保持大便的通暢。當出現下腹局部疼痛時,可以選擇熱敷以及理療的方案進行緩解。避免行走過長以及站立過久等引起勞累的因素產生。(3)開展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針對慢性子宮頸炎患者,可采用藥物進行治療,但此種方式只適用于炎性反應浸潤相對較淺以及糜爛面相對較小的患者。指導其在宮頸糜爛部位涂抹10%硝酸銀溶液,隨后將沾有生理鹽水的棉簽對糜爛部位進行擦拭。于經期結束后開始用藥,每周用藥1~2次,1個療程為2~4次;除此之外,還可采取物理療法進行治療,此種方法具有療效好以及療程短的優點。一般采用激光、冷凍、電熨、微波等療法。詳細告知患者相關注意事項,讓其了解在物理治療或者藥物腐蝕之后均可見有呈水樣的陰道分泌物或有少量出血。禁盆浴、陰道沖洗及性交。針對盆腔炎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一般采用藥物療法以及物理療法進行治療。藥物療法是指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抗生素以及透明質酸酶以吸收炎性反應。而物理療法是指通過借助短波將青霉素、抗生素及丹參等藥物進行離子透入,進而快速改善患者的組織營養、顯著促進其血液循環,便于炎性反應的吸收及消退。在治療時,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若有異常癥狀需立即報告給醫生,并及時采取針對性治療。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對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進行評定。其中慢性子宮頸炎的療效評定標準為:若患者的子宮病變部位的表面處于光滑狀,且糜爛部位完全康復,新生出鱗狀上皮組織則評定為治愈;若患者的子宮病變部位的表面基本光滑,且糜爛部位康復面積超過90%,同時新生出鱗狀上皮組織則評定為顯效;若患者的子宮病變位置的面積康復大于25%,且新生出鱗狀上皮組織則評定為有效;若患者的子宮病變部位無任何改善,且無新生鱗狀上皮組織生成則評定為無效。盆腔炎的療效評定標準為:若患者的相關臨床癥狀完全消失,且經常規檢查、盆腔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等均表示正常則評定為治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完全消失,經常規檢查顯示正常,但盆腔內仍有少量包塊及壓痛則評定為顯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得以明顯好轉,且經上述三項檢查顯示正常則評定為有效;若患者的臨床癥狀無任何緩解,甚至出現加重的現象則評定為無效。兩種疾病均評定為治愈則最終結果為治愈;一種為治愈,另一種為顯效則評定為顯效,兩種均為無效則評定為無效,其他均為有效。記錄兩組患者的治愈時間以及住院時長,統計兩組患者的感染率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本次研究數據,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計量資料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護理效果對比護理組患者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為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1.82%(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護理效果對比[例(%)]
2.2 兩組患者的治愈時間、住院時長以及感染率對比護理組患者的治愈時間、住院時長以及感染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愈時間、住院時長以及感染率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的治愈時間、住院時長以及感染率對比(±s)
組別n治愈時間(d)住院時長(d)感染[例(%)]護理組對照組P值44 44 8.18±1.41 12.40±1.86<0.05 9.25±1.79 14.31±1.48<0.05 1(2.27)21(47.73)<0.05
臨床上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在婦科疾病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尤其以中老年婦女為主要發病人群[4]。然而,近些年來,此種疾病的發病人群呈年輕化的趨勢。其主要的發病原因受患者宮頸內膜較薄,同時腺體以及皺襞較多,進而無法徹底清除其宮頸內的病原體等因素影響而致,極大的影響到患者的生活質量[5]。所以,及時查找引發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并實施針對性護理干預措施,對有效預防及減輕患者的痛苦,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大價值[6~7]。
優質護理主要是指在護理全程均以患者為中心,為其提供最優質、最科學、最專業、最全面的臨床護理服務。同時,在護理過程中注意理解、尊重、關愛患者[8]。幫助其消除焦慮、減輕疼痛,有利于讓患者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主動的配合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同時注意開展疾病的針對性護理,有利于促進其快速康復。
本研究結果表明,通過分析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患者的病因,進而實施優質護理干預措施,護理組患者的治療、護理總有效率高達95.45%,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1.82%(P<0.05)。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與護理組患者在實施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后,其治療依從性高等因素有關。同時,護理組患者的治愈時間、住院時長以及感染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而其中的原因主要為,護理組患者在實施飲食指導以及針對性護理后,有效避免了感染的發生,進而縮短了病程,加快了患者的康復速度,值得臨床上推廣及應用。
[1]陶曉華.慢性子宮頸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及臨床護理對策[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210-211
[2]童伏桂.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臨床護理對策探討[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6,10(14):151
[3]農麗娟.慢性子宮頸炎和盆腔炎的病因和護理剖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45):195
[4]呂榮霞.慢性子宮頸炎和盆腔炎患者病因及護理方式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5,2(5):915
[5]梁琴.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護理[J].醫藥前沿,2015,5 (34):120-122
[6]陳鳳艷.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及臨床護理要點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27):227-228
[7]陳婭.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與護理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12):237
[8]周秀榮.慢性子宮頸炎及盆腔炎的病因分析與護理干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239
R473.71
B
10.13638/j.issn.1671-4040.2016.10.041
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