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媛(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西 九江 332000)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Th17/Treg及其相關細胞因子的研究
何 媛(九江學院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 探討外周血輔助性T細胞17(Th17)與調節性T細胞(Treg)及血清中相關細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和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在類風濕性關節炎(RA)中的作用。方法選取71例RA患者(RA組)和40例健康受試者(對照組),其中RA患者按照疾病活動度DAS28積分分為低度(2.6
類風濕性關節炎; 輔助性T細胞17; 調節性T細胞; 白介素-17; 白介素-6; 轉化生長因子β1
類風濕性關節炎(RA)是一種系統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對稱性多關節炎、大小關節滑膜的炎性反應、伴或不伴晨僵,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和致殘率。RA病因和發病機制目前并不非常清楚,調節性T細胞(Treg)和輔助性T細胞(主要是Th17細胞)免疫調節異常在其發病機制中的作用成為研究熱點。本研究通過分析Th17、Treg及相關細胞因子在RA患者中的變化,探討兩者在RA發病中的作用。
1.1 研究對象
選自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九江學院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住院的RA患者71例(RA組),其中男20例,女51例,年齡29~82歲,平均(52.5±11.5)歲,均符合美國風濕病學會2009年ACR/EULAR的診斷標準[1],并排除心、腎、肺、肝等器質性疾病和糖尿病、高血壓病、各種腫瘤、炎癥和其他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RA患者按照疾病活動度DAS28積分進行分組,分為低度(2.6
1.2 儀器與試劑
1.2.1 儀器
BD FACSCanto Ⅱ流式細胞儀(美國BD公司生產),ST-360洗板機和酶標儀(均為上海科華實驗系統有限公司生產)。
1.2.2 主要試劑
CD3-FITC、CD4-PC5、PE-IL-17、CD4-FITC、CD25-PC5及固定破膜劑購自美國BD公司,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酶聯試劑為美國GBD公司產品。
1.3 方法
1.3.1 標本的采集
所有待測者清晨空腹抽靜脈血3 mL,血液凝固后在抽血當日于3000 r·min-1離心5 min,取出血清-80 ℃保存,用于檢測IL-17、IL-6、TGF-β1;另取空腹抗凝靜脈血2 mL,抗凝劑為EDTA-K2,用于檢測Th17和Treg。
1.3.2 檢測方法
1)Th17細胞和Treg細胞的流式檢測:分離出外周血單核細胞,在分離好的單核細胞及對照組中加入CD3和CD4的酶標抗體進行表面標記,用于Th17細胞的標記;同時取外周全血200 μL及對照組加入CD4和CD25的單抗,混勻避光孵育20 min。孵育好的全血樣本PBS洗滌后,進行固定破膜。最后加入酶標Foxp3抗體進行細胞內細胞因子標記,對照管加入FoxP3對照抗體,孵育30 min。而孵育后的PBMCs標本用RPMI-1640培養液洗滌,并加入到特殊培養液中(含新生牛血清、刺激劑、莫能霉素和離子霉素),放入37 ℃溫箱孵育18~20 h。培養后的細胞及對照組同樣進行固定破膜之后加入酶標IL-17抗體和對照抗體,孵育30 min 后PBS洗滌。最后,應用流式細胞儀測定標記細胞的熒光強度,采用BD Cell Quest軟件分析測定Th17/Treg的比值。
2)IL-17、IL-6、TGF-β1的檢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法),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并繪制標準曲線,計算出濃度。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應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經LG10對數轉換成正態分布,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相關系數采用Spearman秩相關性檢驗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各組外周血Th17、Treg占CD4+T細胞比例的比較
和對照組相比,RA組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細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外周血Treg占CD4+T細胞比例下降(均P<0.05);RA組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細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高度活動期RA組>中度活動期RA組>低度活動期RA組(均P<0.05)。RA患者外周血Treg占CD4+T細胞比例:高度活動期RA組<中度活動期RA組<低度活動期RA組(均P<0.05),見表1。
2.2 各組血清細胞因子的比較
和對照組相比,RA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均升高,血清TGF-β1水平降低 (均P<0.05)。RA組患者血清IL-17、IL-6水平:高度活動期RA組>中度活動期RA組>低度活動期RA組;血清TGF-β1水平:高度活動期RA組<中度活動期RA組<低度活動期RA組(均P<0.05)。見表2。

表1 各組外周血Th17、Treg占CD4+T細胞比例的比較

表2 各組血清細胞因子的比較
2.3 各指標與DAS28的相關性分析
Th17、IL-17、Th17/Treg、IL-6與DAS28積分均呈正相關(r=0.701、0.632、0.439、0.516,均P<0.05),Treg、TGF-β1與DAS28積分均呈負相關(r=-0.436、-0.388,均P<0.05)。
RA的發病與免疫復合物形成和炎性細胞浸潤有關,屬于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Th17細胞是CD4+T細胞亞群,屬于輔助性T細胞,可分泌IL-17、IL-22、IL-21、IL-6等多種相關細胞因子,具有介導炎癥反應的功能[2-3]。而IL-17是Th17分泌的最主要細胞因子,可通過介導中性粒細胞促進前炎癥反應,誘導趨化因子、促炎細胞因子(如IL-6、TNF)和基質金屬蛋白酶的表達,引起組織細胞侵潤與破壞。IL-17可存在于RA患者的血清和關節液中,有報道[4]說RA患者滑膜液中IL-17表達與疾病的進展和嚴重性相關。周潔如等[5]研究發現,和健康對照組相比,未經治療的活動期RA患者外周血Th17細胞數量升高。本研究發現,RA患者外周血Th17占CD4+T細胞比例和血清IL-17水平高于對照組,DAS28得分高組,兩指標亦高于得分低組,同時Th17百分數和IL-17均與DAS28得分呈正相關(r=0.701、0.632,P<0.05)。提示Th17細胞參與了RA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Treg是一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細胞亞群,可阻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產生,此外,可限制免疫防御中T、B細胞過度活化,避免組織損傷[6]。Treg細胞的功能缺陷或數量減少,可導致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本研究中,RA組Treg的百分數比對照組低,這與趙俊桃[7]的研究相符。本研究還發現處于活動性越強的RA患者Treg百分數比活動性較弱的RA患者更低,Treg百分數與DAS28得分呈顯著的負相關(r=-0.436,P<0.05)。提示Treg與RA的病程發展相關,可通過檢測外周血Treg的數量來監測RA疾病活動性和嚴重性。
Th17可介導促炎反應并促進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但Treg具有抗炎反應和維持機體自身免疫耐受的功能。兩者只有維持動態平衡,才能保證機體處于免疫穩態。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中,Th17/Treg失衡發揮了重要作用[8]。本研究結果表明,和對照組相比,Th17/Treg比值升高,并且隨著RA疾病活動性增強,比值增加也更明顯,說明Th17/Treg失衡也更顯著。Th17/Treg比值與DAS28得分呈正相關(r=0.439,P<0.05)。說明Th17/Treg失衡參與了RA的免疫應答過程,并且和RA疾病活動性相關。
IL-6生物活性廣泛,可刺激B淋巴細胞合成自身抗體,并促進RF等其他細胞因子的合成,從而使關節軟骨組織病變加重,加快炎癥反應進程。有報道[9]稱IL-6可預測早期RA患者持續性骨質破壞。TGF-β1作為一種多能細胞因子,具有拮抗炎癥因子的致炎作用,抑制免疫反應。荊炳霞等[10]檢測緩解期和活動期RA 2組患者的TGF-β1,發現這2組的TGF-β1水平比對照組要高,可幫助了解RA患者的病情。Th17細胞的啟動和分化依賴于TGF-β1和IL-6,當機體處于無炎癥損傷狀態時,缺乏IL-6,單獨存在的TGF-β1抑制效應T細胞增殖,誘導Treg細胞產生,從而維持機體免疫耐受功能。故Th17和Treg在TGF-β1和IL-6兩者作用下,相互抑制。在本研究中,和對照組相比,RA組IL-6水平升高,TGF-β1水平下降。按照DAS28積分分組,IL-6水平變化為高度活動期RA組>中度活動期RA組>低度活動期RA組,而TGF-β1水平變化正好相反。與DAS28得分相關性分析顯示,IL-6呈正相關,TGF-β1呈負相關。提示IL-6和TGF-β1參與RA疾病的活動。
綜上所述,Th17、Treg的百分數異常和Th17/Treg的失衡,參與了RA的發生和疾病的活動,提示在RA發病機制中,CD4+細胞不同亞群功能紊亂發揮了重要作用。深入研究Th17相關細胞因子和Treg等CD4+細胞不同亞群之間的聯系,有助于RA發病機制的闡明和疾病活動性的監測。
[1] 黃嘉,黃慈波.類風濕關節炎的診斷治療進展[J].臨床藥物治療雜志,2010,8(1):1-5.
[2] Zheng Y,Danilenko D M,Valdez P,et al.Interleukin-22,a T(H)17 cytokine, mediates IL-23-induced dermal inflammation and acanthosis[J].Nature,2007,445(7128):648-651.
[3] Nurieva R,Yang X O,Martinez G,et al.Essential autocrine regulation by IL-21 in the Generation of inflammatory T cel-ls[J].Nature,2007,448(7152):480-483.
[4] Miossec P.IL-17 and Th17 cells in human inflammatory diseases[J].Microbes Infect,2009,11(5):625-630.
[5] 周潔如,鄧筠,李凝,等.青藤堿聯合甲氨蝶呤對RA患者外周血Treg及Th17細胞的影響及其臨床意義[J].現代免疫學,2013,33(1):46-50.
[6] Yasumi Y,Takikawa Y,Endo R,et al.Interleukin-17 as a new marker of severity of acute hepatic injury[J].Hepatol Res,2007,37(4):248-254.
[7] 趙俊桃.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外周血Th17,Treg細胞及相關指標的變化[J].山東醫藥,2013,53(13):74-76.
[8] Noack M,Miossec P.Th17 and regulatory T cell balance in autoimmune and inflammatory diseases[J].Autoimmun Rev,2014,13(6):668-677.
[9] Saeki Y,Kudo Tanaka E,Ohshima S,et al.Baseline anti-citrullinated peptide antibody(ACPA) titers and serum interleukin-6 (IL-6) levels possibly predict progression of bone destruction in early stage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ERA)[J]. Rheumatol Int,2013,33(2):451-456.
[10] 荊炳霞,朱靜,張曉懿.RA患者血清TGF-β1、MMP-3、IL-18和CRP測定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13,26(2):137-140.
(責任編輯:鐘榮梅)
2016-05-07
R593.22
A
1009-8194(2016)09-0017-03
10.13764/j.cnki.lcsy.2016.09.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