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珍,李 萍(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南昌 330006)
?
護理干預在脊柱外科術后跌倒管理中的應用
林玲珍,李 萍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南昌 330006)
目的 探討護理干預在脊柱外科術后跌倒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于2012—2014年收治的300例脊柱疾病患者,按手術時間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1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跌倒管理,試驗組采用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跌倒管理。比較2組術后患者跌倒及入院時和出院時患者對防跌倒知識掌握情況。結果試驗組術后患者跌倒率顯著低于對照組(0.67%比4.00%,P<0.05),出院時試驗組患者對跌倒知識掌握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95.33%比37.33%,P<0.05)。結論術后動態護理干預能有效降低脊柱疾病患者術后跌倒的發生。
脊柱疾??; 評估; 術后跌倒; 護理干預
跌倒是引起醫療糾紛的常見原因之一[1-3],已引起國內外的重視,我國也在2008年將防范與減少患者跌倒發生作為患者安全十大目標之一[4]?;颊叩共粌H會導致身體損傷,還可引起精神傷害,嚴重者可危及生命,造成有限醫療資源的消耗和住院費用的增加[5]。目前,有很多研究“預防住院患者跌倒及建立預防跌倒管理”體系,但針對脊柱術后患者預防跌倒的研究尚未見報道。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借鑒國內外預防跌倒風險評估表的基礎上,制定了“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單”,將此評估單應用于全院患者的跌倒風險評估及風險管理。脊柱疾病患者由于神經受損、術后特殊用藥、長期臥床致體位性低血壓等因素均可能導致跌倒,所以脊柱疾病術后患者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應及早進行預防跌倒風險評估和建立預防跌倒管理體系,降低術后跌倒發生率,避免帶來不必要的損傷和經濟費用。筆者以脊柱疾病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護理干預在脊柱外科術后跌倒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本科2012—2014年收治的脊柱疾病患者300例,按照手術時間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150例,患者一般資料見表1。2組病例性別、年齡、受教育年限、術后下地時間、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病例一般資料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入院時進行常規跌倒管理:1)參照“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單”,對入院患者進行評估,由責任護士打鉤,統計分值,總分≥4分患者為跌倒高危人群。2)跌倒高危人群及其家屬進行安全宣教:家屬24 h陪護;指導患者穿合適的衣褲及防滑鞋;教會患者使用床頭燈及呼叫器;日常用物放于可及處;使用床欄,必要時使用保護性約束;床尾掛警示牌,以提醒患者、家屬、醫護人員該患者為跌倒、墜床高危人群。查房時反復提醒跌倒高危人群注意安全。
試驗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措施進行跌倒管理,對高危人群分別在入院時、查房、患者病情變化時、術后下地前行走前、特殊用藥時,由責任護士對該組患者進行跌倒風險動態評估,并行相應的護理干預措施:1)告知患者及家屬,患者術后從平臥突然轉變為坐起或站起或者長時間的站立,容易發生引起體位性低血壓,主要表現為頭暈,嚴重時可發生暈厥,以引起患者及其家屬重視;2)指導患者由平臥逐漸過渡到斜坡臥位、坐起、站立,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因突然改變體位導致體位性低血壓;3)具體方法:患者術后第1天搖高床頭約15°~30°,第2天搖高床頭約30°~60°,第3天后在病情允許下,頸(腰)圍固定,旁人協助側身起臥,床旁坐起約30 min,無頭暈時方可由他人攙扶站立或行走,行走時間也因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4)教會患者及其家屬床旁轉移和正確使用床旁坐便椅的方法;5)根據患者使用的不同藥物性質對其進行不同的用藥指導及交待注意事項。
1.3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患者住院期間跌倒例數,分別統計2組患者在入院時和出院時對預防跌倒知識的掌握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運用SPSS19.0統計軟件,采取t檢驗和χ2進行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跌倒情況比較
試驗組跌倒1例(0.67%),對照組跌倒6例(4.00%),試驗組跌倒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7例跌倒相關情況比較
2.2 預防跌倒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2組出院時對預防跌倒知識掌握率均較入院時顯著升高(P<0.05),試驗組出院時較對照組顯著升高(P<0.05),見表3。

表3 2組出入院時預防跌倒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本院住院患者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單是借鑒周君桂[6]的中文版Morse跌倒評估量表、STRATIFY[7]和張聰聰[8]的漢化版HendriChⅡFall Risk Model評估表,經本院護理部統一制定,作為入院患者常規評估項目,具有以下優點:1)該評估表將跌倒危險因素細化,條目清楚,便于年輕護士快速掌握,避免因評估不到位而遺漏跌倒高?;颊?。2)以打鉤形式評分,既方便快捷,又能有效地篩選出跌倒高危人群。
本研究結果對照組跌倒率為4.0%,顯著高于試驗組,對已發生跌倒的病例,按護理安全事件非懲罰性報告制度,由責任護士立即報告護士長和網報護理部,護士長在48 h內組織全科護士進行患者發生跌倒的根因分析,及時整改到位。對照組6例患者跌倒,其中2例發生在床旁,3例發生在衛生間、1例發生在走廊。2例床旁跌倒患者均發生在術后第4天,術后首次站立,因突然改變體位(由平臥位到站立),引起體位性低血壓所致,身體無任何損傷,經討論分析定為Ⅳ級不良事件;發生在衛生間跌倒的3例患者,其中2例(1例術后第5天,1例術后第7天)因蹲廁起立時頭暈所致,1例身體無任何損傷,經討論分析定為Ⅳ級不良事件,1例膝部淤青、腫脹,X片未顯示骨折,經討論分析定為Ⅲ級不良事件;發生在走廊跌倒的患者,因術后第6天行走時間過長,未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所致,身體無任何損傷,經討論分析定為Ⅳ級不良事件。試驗組1例跌倒發生在衛生間(表2),術后第7天因獨自蹲廁,地面濕滑所致,額頭有一2 cm×3 cm的擦傷,經討論分析定為Ⅲ級不良事件。這7例患者跌倒中均無二次跌倒。
2組患者在入院時對預防跌倒知識掌握情況無明顯差異,在出院時對預防跌倒知識掌握情況均顯著高于入院時,而在出院時試驗組患者掌握情況顯著高于對照組,具有統計學意義(表3),術后跌倒的7例患者出院調查時發現仍未掌握預防跌倒知識。對出院時2組仍未掌握的患者,由責任護士宣教預防社區內跌倒知識,盡可能體現人文關懷,保障患者安全。
試驗組患者術后采用動態護理干預措施進行即跌倒管理,有助于患者掌握預防跌倒知識,做到以預防為主,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討論分析,及時整改,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降低跌倒發生率,提高護理管理質量。所以,在脊柱外科采用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脊柱疾病患者術后跌倒率。
[1] 陳紅霞.骨科住院患者意外跌倒風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對策[J].河北醫學,2011,17(3):410-412.
[2] 戚利華.淺談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及預防其跌倒的方法[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257.
[3] 夏江柳.住院患者跌倒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9):2989-2990.
[4] 中國醫院協會.患者安全目標手冊[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
[5] 黃淑芳,葉文秋.老年跌倒患者二級預防的延續性護理[J].護理學報,2014,21(9):51-55.
[6] 周君桂.中文版Morse跌倒評估量表用于住院老年患者跌倒風險評估的初步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0.
[7] Oliver D,Britton M,Seed P,et al.Develo pment and evaluation of evidence based risk assessment tool (STRATIFY) to Predict which elderly in patients will fall: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J].BMJ,1997,315(7115):1049-1053.
[8] 張聰聰.Hendrich跌倒風險評估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評價[D].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2010.
(責任編輯:劉大仁)
2016-07-20
R473.6
A
1009-8194(2016)09-0084-02
10.13764/j.cnki.lcsy.2016.09.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