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炳妹
紋樣也就是裝飾圖案的紋飾,泛指花紋、紋飾和圖案,從本質上來說它本身不具有獨立的價值,只有通過與實物的結合才能更具魅力。可以說紋樣是把自然狀態的紋飾通過形式美的法則組織排列起來,不僅可以使紋樣能夠更好的與器物的造型、材料以及制作工藝更好的結合起來,也可以通過變形的方式產生更加美觀的裝飾樣式。中國傳統紋樣有著漫長的演變過程,從早期的幾何紋樣發展到動植物紋樣再到多種紋樣組合的復合型紋樣等等,它涉及到人們生活發展的方方面面,經歷了從簡樸單一到豐富多樣的變遷,形成了不同的發展類型。
傳統裝飾紋樣的形式
幾何紋樣,即是把直線、曲線、圓形、方形、三角形等最基本的幾何單位元素通過長短、大小、分割、疏密等多種不同變形手法創造構成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幾何紋樣。它是一種最基本的、最簡單的裝飾紋樣,幾何紋樣起源很早,在人類的遠古文化中廣泛流傳。如:連珠紋、云雷紋、回紋、漩渦紋等等。
植物紋樣,原型就是植物花草,作者將這些植物的寓意引用而來。用花草的圖像來表達,再加上一些鳥獸動物,使整個畫面有一種吉祥如意的意境。傳統的植物具有非常豐富的紋樣并且相同的紋樣也不會總呈現出一種模樣,還有就是除了這些紋樣的本身外,中國文人們自古就喜歡為植物加上一些深刻的寓意,不同的品格和氣節,這樣也就使得本就繁多的紋樣更加的豐富多彩,就好像我們經常所說的歲寒三友、四君子、纏枝紋、卷草紋等傳統的寓意而一直得到大眾的喜愛。所以要想在風箏中添加裝飾的植物紋樣,首先要學會理解它認識它,然后才能運用它并進一步的進行創新升華。如:蓮花紋、牡丹紋、纏枝紋等等。
動物紋樣,富有吉祥喻意和深厚文化內涵的中國動物紋樣,不但給裝飾藝術增添了迷人的光彩,而且流傳至今,為廣大民眾喜聞樂見。它們的藝術形象在各種裝飾器物上應用……。動物裝飾紋樣已成為中國人文化生活中的一個部分。如:蝙蝠紋、龍紋、蝴蝶紋等等。
植物紋樣的吉祥寓意及在風箏中的應用
在風箏的圖案中,許多植物在民間具有特殊寓意,現選擇有代表性的在風箏作品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植物做以說明。
牡丹 花之富貴者也,它所帶有的特質是富貴,可以說,在中國最具代表性的吉祥花卉便是牡丹,因而成為中國傳統民間美術的常用題材。在唐代,宮廷寺觀,富豪家院以及民間種植牡丹已十分普遍。當時民間的百姓正是因為其備受皇室的喜愛才會賦予其特殊的地位,認為牡丹乃富貴之花,一時間,牡丹幾乎被推至花中之王的地位。正因為牡丹具有美好的寓意,因而牡丹花常被許多民間藝術形式作為最佳的創作題材,尤其在剪紙、年畫等平面創作中多見此花。在扎燕風箏作品中,植物圖案一般是起裝飾畫面的作用,很少被作為主體呈現,唯獨牡丹圖案可以成為畫面主題的組成部分。
荷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荷,被人們認為是清高圣潔的象征。而對于民間習俗,人們經常把它作為愛情的象征,因為“藕”與“偶”諧音,表現了夫妻恩愛的美好愿望。而“荷”與“和”諧音,在民間的剪紙藝術中經常見到,表現生活和美。另外,荷花所結的蓮子也有吉祥的寓意,在男女新婚的時候寓意連生貴子。而風箏來源于民間,其描繪的荷花圖案表現為和和美美的寓意。在扎燕風箏中,荷花圖案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是民間化的,凡有荷花的出現,表現的必然是和美的主題。
壽桃 桃子本身就有很好的營養價值,對身體是有很大的好處的,在民間人們都說“桃養人”“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杏一筐”的諺語。在《神農本草》上“玉桃服之,長生不死”的文字,在《神異經》說“東方樹命曰桃,令人益壽”。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識的結論,當然《王貞農書》認為桃子為“五木之精”,可以驅邪。所見的題材,年畫、剪紙、面塑、泥塑等諸多民間美術品類中均有大量的相關作品。福壽題材在扎燕風箏中所占比重極大,蝙蝠和壽桃的組合也是最為經典的。
動物紋樣的吉祥寓意及在風箏中的應用
風箏畫有眾多民俗寓意深刻的動物圖案,都極大地豐富了風箏的文化內涵。
龍 是中國傳統神獸,具有九種動物的合而為一之九不像的形象,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角似鹿,頭似駝,眼似龜,項似蛇,腹似屋,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在中國是天人合一的象征。,民間以龍為題材的工藝品仍就層出不窮。小到刺繡里的香包錦囊,大到建筑中的亭臺樓閣,都繪有龍的圖案,在民間美術上的應用已經及其頻繁,龍鳳呈祥、二龍戲珠、蒼龍訓子、五龍瘦燕、九龍瘦燕等,這些龍的圖案,不僅體現出了人們對美好世界的渴求,而且也融入了匠人的感情。
魚 我國自奴隸制社會起,就把魚看作是祥瑞的動物。魚在民間表達的象征含義極廣,并不局限于某一個單獨的吉祥寓意,魚與余同音,是以人們通常把其看做為富足的象征,民間以魚為題材的美術作品多含有求財求利的色彩,繪魚可通音年余、金魚、可通音--金玉。因為鯉魚的鯉字可理解為利,在民間,鯉魚常被視為財神,鯉魚跳龍門則代表了飛黃騰達。魚還是生育力的象征,這是由于魚每次產卵可以達到上萬粒之多,代表了多子多孫,魚水交歡。魚戲蓮花則代表了夫婦好合,愛情甜蜜。在各類風箏當中,幾乎都有魚的圖案。
蛙 在民間美術中,蛙的寓意多是與生育聯系在一起的,蛙與娃諧音,產卵又多,而在中國傳統封建社會十分講究香火不斷、家族繼承,于是蛙就成了一種生育的象征,多受人們的喜愛。此外,青蛙可捕食害蟲,使谷物免受蟲害,因故也被稱為護谷仙子,在民間,人們認為它能吞食山中妖魔猛獸,保佑一方平安。蛙還帶有求財的寓意,傳說,金蟾能夠給人帶來財運,劉海戲金蟾的故事有多個版本,各有不同,但故事中的金蟾都是只長三腳,口咬金錢,故常被商人所供奉。但在風箏中蛙的圖案求財的寓意并不明顯,沙燕風箏青蛙燕著重表現的應是形象威猛的蛙作為護谷仙子保佑平安的寓意。
風箏畫面中的大多數的裝飾紋樣,在我國其他民間工藝美術作品中也經常被使用,很多的圖案紋樣都是被古代詩人墨客所熟知并且經常寫進自己的詩詞中的,在他們認為那些圖案式樣都是有一個很好的寓意在里面,它代表著吉祥和好運的寓意。這就使風箏在古代流行的原因之一,直到現在風箏也在社會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