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奉云
摘 要:隨著社會的多元化發展,教育也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行了改革,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各門學科也隨著改變原先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本文深入探討了新課改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高中語文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核心,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要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培養他們從不同角度觀察問題,用多種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強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特別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發展。要在培養和發展學生智力因素的同時,大力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一、以人為本,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法靈活,引導學生創新。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首先得要有創新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創新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來源于教師的創新意識。教師能靈活運用教學機制,在教學中敢于提出種種“假設”,敢于“冒險”,教學手段有獨創性、新穎性,自然而然地會誘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一位教師在上《五人墓碑記》起始課時,拿了一架托盤天平走進教室,學生大惑不解,語文老師又要搞什么新花樣?上課一開始,教師在天平兩端各放上一張白紙,天平保持平衡。接著,教師問學生,如果在左邊紙條上寫周順昌等五人的名字,在右邊紙條上寫眾多凡夫俗子或高爵顯位卻貪生怕死者,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嗎?學生各抒己見。這樣,就有效地啟發學生研究課文,學生不僅很快掌握了教學內容,而且從教師這一富有創新意識的教法中領悟到許多有益的成分,萌發了創新的欲望。“學貴乎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問題,如果不及時加以解決,問題就會越積越多,不僅限制了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更是壓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技師的職責在“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心存疑慮之時,正是啟發學生創新意識的良好時機,教師應“相機誘導”。啟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在學習《內蒙訪古》一文后,學生問:修筑長城,鞏固國防,抵制外敵入侵,可以說趙武靈王是一個英雄,而胡服騎射也能算是英雄的表現嗎?如果這樣講得通的話,那么鄧小平同志也是一個大大的英雄,能這樣講嗎?這個問題的確有一定的深度,看來這位學生很善于思考,能夠進行類比聯想。教師對這類問題絕不能一棍子打死,否定學生的提問,而恰恰相反,應鼓勵這種鉆研精神和靈活的思維方式,然后對“英雄”這個概念加以界定,結合語境進行分析。布魯納說:“學生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教師應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即使是教師一時難以解答的問題,也應該首先肯定學生的積極探索精神,讓學生以一種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從而啟發學生可貴的創新意識。
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營造師生相互交流、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鼓勵學生進行創新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的氛圍對于教學很重要。語文課堂是一個需要思維和自由言論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營造一種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又考慮到高中生正處于比較活躍的年齡段,表現欲極強,所以教師要盡量騰出時間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體,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教師在一旁指導,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使學生自身能夠碰撞出智慧創新的火花。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組織集體討論,綜合全班同學的想法,最終升華成結論。思考、討論、辯論、定論,這些過程能夠促進創新思維的培養。教師要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鼓勵學生發表自己個性化的意見和建議。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中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更好地激發創新的欲望和想法。例如,在學習詞人柳永的《雨霖鈴》時,對于文章中的“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很多學生就很不理解,即使把每個字詞都做了解釋,學生還是很難想象出這是怎樣的一種情景。這時,我就借助課堂上的多媒體設備,通過一些優秀的電視或電影中相似情節的表演展現,學生就會覺得非常直觀,很容易就理解了文章中描述的情景。
三、在高中語文教學課堂上,積極向上的課堂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興趣是創新的源泉,如果一個學生對于科目的學習不感興趣,那么創新又何從談起呢?在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從興趣抓起,激發學生的求知動機和探索問題的欲望。在輕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下啟迪學生思考創新,能夠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至于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需要教師不斷地努力。教師要善于發掘學生自身的優勢和長處,讓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成功的樂趣,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有時提高學生的興趣并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只要能讓學生內心產生一種自信心,學生就會感受到一股成就感,求知的意愿也就增強了。在求知的過程中再碰到問題,就會迎難而上,經過不斷的努力,問題就會迎刃而解,創新能力自然得到了提高。另外,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以及興趣愛好,讓他們的表現欲得到發揮,發掘它們的潛在能力,并逐步引導他們向語文的學習方向轉變。經過教師的這些努力,學生的創新思維自然就會得到啟發和發展。
四、提倡質疑問難,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是一種善于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寶貴品質。在課堂教學中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種。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從新知與舊知、本類與它類、縱向與橫向等方面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弄清知識之間的聯系,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開拓學生的思維。創新思維的核心是發散思維,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進行多維度、多方面的思考。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個性特長,把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之中,注重開發學生智力,采用多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開辟多種訓練途徑。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這樣才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促進教學的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黃榮.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36):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