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占莉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是培養幸福的人。讓學生體驗幸福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在快樂中獲得成功,感悟幸福,理解幸福,珍惜幸福,從而使學生的人生充滿幸福,成就一個幸福個人。
一、教師的愛像陽光,照亮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師愛是教育的核心,只有擁有愛心的教師,才會從學生的調皮中看到童趣。調皮的學生要么經常惹是生非,要么行為習慣極其差。就比如我們班的籍鵬浩同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很差,第一堂課就發現他的課桌上擺滿了亂七八糟的東西,課本、練習本、鉛筆頭、廢紙等,上課接下音、開小差、做小動作,還要去影響別人,和其他老師溝通后,知道他作業從來不完成,學習成績自然不用說了,上課玩個不停,不注意聽講,學習主動性很差,但很聰明。于是我決定先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可真像在沙堆里找金子一樣難。記不起是一次上課舉了一次手,還是字寫得稍稍認真了些,我就及時抓住這難得的一次機會,大大地表揚了他。當時對他還是有一點點觸動的,一堂課下來他還是能對自己有所克制,有一點進步的。于是我趁熱打鐵,跟他約定,第一次月考60分就能得獎,以后每次月考提高5分,他欣然接受。在后邊的初三學習中,簡直變了個人,中考綜理學科竟考了114分??梢?,一個學生如果生活在關愛、信任、鼓勵、認可、高期望環境之中,他就會自信、自強、自立,正所謂桃李滿天下,棟梁在其中,不分高低貴賤,學生個個成人,才是成功的教育。
二、教師追求課堂情趣,讓學生享受學習的幸福
情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石,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我們要從關心教學本身,轉到關心學生的心理和需要。從關心自己的教法,轉到關心學生的學法,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以生為本,才能讓學生的學習情趣飛揚。教師要在課堂上煥發生命活力,老師必須深入文本、解讀文本,發掘文本中潛在的情趣因子,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設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關注學生的學情、學法。根據具體的教學活動制作適宜學生的課件,以最好的畫面、音樂、色彩和語言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生活進行體驗,從而去點燃學生情感的火花。比如在復習鹽溶液的化學性質時,我利用2分鐘增做了這樣的趣味小實驗:上課前,我先切了一小塊金屬鈉并將其藏于酒精燈燈芯內,然后在導課前往燈芯上滴一滴水,燈就點燃。奇怪的現象引起學生的好奇,小結時我問“誰能解釋水點燈的原理?”他們爭先恐后,效果很好,這樣的趣味實驗很多,只占用2-3分鐘,卻能給學生創設一個樂于學習的情境。再如:“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教學中,針對反應物的選擇問題,可創設實驗探究的情境,將碳酸鈉固體、碳酸鈣粉末、大理石、稀鹽酸和稀硫酸等藥品置于學生面前,先讓學生猜想假設,然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再動手實驗驗證,讓學生主動參與,選出最佳反應物,進而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溝通學生心靈,讓學生在進步和教師的奉獻中感受幸福
教師是多重角色,既要當學生的家長,關心學生的日常生活,又要做嚴師,成為學生知識的寶庫、品行的航標,還要成為學生的好朋友,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從與學生的言談及目光交流中了解到學生對教師的信任與欽佩,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只有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深切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從而激發教師更加熱愛教育事業,更加關心愛護學生,業務上更加精益求精.同理,學生從教師那兒體驗到關心、愛護、幫助、信任也就更加激發自己加倍努力、刻苦學習,也就更加關心自己的品格、才能、意志力的發展,達到自我實現.
四、師生在和諧與成功中感受幸福
在我與孩子們共同創造的和諧、溫馨的學習小家庭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和孩子在一道共同成長,把人本理念落到實處.如何把人本理念落到實處呢?就是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一切”。學生的幸福源于學有所成,學有所樂。作為教師,我努力給學生創造展示自我的平臺,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贊賞學生,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如:班級開展“展示自我”的主題班會,鼓勵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展示的內容可以自定,唱歌、跳舞、書畫、制作等都行.就是這樣一次班會,讓我看到了學生的多彩多藝。并為后續的培養和佳績的創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充滿愛心的教師,才能從孩子的調皮中發現孩子的童趣,從一塊石頭里面發現一道風景,從一粒沙子中感受靈魂的律動,會為每個孩子而感到驕傲與自豪,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老師會從學生點滴的進步中感受自我價值實現,畢業時、多年后,學生一句謝謝老師的真誠的問候,教師詮釋了幸福最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教育也就要少一些功利,實現了其根本的價值與功能課
一個能走進學生心靈的教師;一個能享受教育成果的教師;一個能實現自我價值的教師;必定是一個快樂的教師,更是一個受到學生愛戴和尊重的教師,就象一首歌里唱得那樣:“你是快樂的,我就是幸福的”,因此說教師才是學生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