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蓮
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是由學習者的態度、能力和學習策略等因素綜合而成的一種主導學習的內在機制。從學習過程來看,是學習主體主導自己的學習,它是在學習目標、過程及效果等諸方面進行自我設計、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檢測、自我評價和自我轉化的主動建構過程。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培養自主學習地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以及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
親其師凡能信其道。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傳統的師生關系顯然在新型的教育發展中已經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那么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在不斷的積極進取中,發揮教師的個人人格魅力,與學生建立和諧有愛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能,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教師產生信任感,在放松有愛積極地課堂上學習,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就現在的高中學生來講,他們也很希望老師能把他們當作知己,看作朋友,尤其在枯燥的數學課上,他們更希望數學教師是一杯清涼解渴的白開水,以滋潤他們美好的心靈。其實數學課就好比是一塊情感的綠洲,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情理結合,傾注自己的情,傾注自己的愛,才能使這塊綠洲中的花兒永遠充滿旺盛的活力。
2.從生活實際出發,充分利用課本資源。
首先,深究教材,廣泛收集課程資源,創設各種情景。根據章節目標和教學內容,及時巧妙地利用學生現實生活情景,找圖片、實物、動作,積極創設各種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情景,布置任務,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主動學習新知識,在展示戰果的過程中感受自己能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驗成功的喜悅,大大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其次,數學與實際生活各個方面息息相關,所以我們應該在課堂上多多的將枯燥的數學知識以有形的形式展現給我們的學生,并加強在實際生活中的鍛煉。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能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二、改變教學方法,培養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1.課前預習。
學生的課前自主學習,可在教師的提綱下,明確預習目的,將預習內容由粗到細的瀏覽,按照“讀-想-說-寫-做-補-練”的過程,加強自主預習課本內容,這樣學生可以帶著目的去聽課,大大提高了課堂的聽課效率。例如在講“集合的含義與表示”一節前,教師就可以先列一個預習提綱給學生,在學生的預習過程中,請學生自己總結什么是集合,并且分小組討論,舉簡單的實例說明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幾種,這樣學生在上課的時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更能提升課堂的效率。
2.及時復習。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使數學課本“厚-薄-厚”的過程。及時復習不僅能使學生對剛學過的內容加深理解,更能將學過的內容和方法加深鞏固,形成能力。復習和預習一樣,都可以按個人和小組實施,每天復習和一周一復習以及階段性復習可以梳理自己的知識脈絡,以期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
3.注重練習。
練習幾乎是數學永恒不變的主題,學生只有在做題中才能切實的將數學知識掌握。但是練習不是搞題海戰術,這就需要教師在選擇練習上把好關。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圍繞教學目標,聯系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練習的內容和形式,既要整體考慮練習的形式,又要考慮練習的具體內容,把握尺度,做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外,練習不一定是局限于形式,比如可以讓學生做一些調查性的作業,或者實踐性作業,或者研究性作業。如在講完“空間幾何體”一章時,就可以給學生預留實習作業,觀察你所在的教學樓和本地的一些建筑物,它們的主體結構是什么幾何特征,并畫出它們的三視圖和直觀圖,實習作業的目的是體會幾何學在實際中的應用。
4.歸納總結。
數學的特點之一就是它的嚴密性,數學的知識、思想、方法之間都有密切的內在聯系,所以要掌握數學的知識、思想、方法,適時的歸納總結是必要和必須的。其實,如果學生本身嘗試性的做一些歸納總結,這對學生自身就是一種進步,也就朝著培養學生能自主學習更近了一步。例如,在每節課后,學生可以將本節課的主要概念,數學方法,題型作一總結,不做無用功,避免“老師一講就明白,再遇到還是不會做”的問題。另外還要特別注意及時檢查,查缺補漏,總結本節課“我還存在哪些問題”。不但學生自身要每節課,每個階段做好歸納總結,教師更要隨時了解學生情況,適時地做階段性總結,概括章節體系,使學生的知識形成網絡。如總結導函數在研究函數中的應用:判斷函數單調性;求函數的單調區間;找函數的極值;求函數的最值。在每個應用之后配備相應的習題,就可以使學生對導函數在函數中的應用一目了然。
三、分層次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學習的過程說到底是個人的學習過程,所以作為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成,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數學的思想、知識以及方法的掌握,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掌握自己班級中的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結合學生的自身狀況,提出適合的建議及要求,并對每個學生提出分層的教學計劃及教學目標。如兩角和與差的正余弦公式一節,我們引導學生通過獨立探索和討論到處兩角和與差的三角函數的是一個公式,為簡單的三角恒等變換打基礎。而一部分學生的教學目標為運用公式推導出半角公式,積化和差,和差化積公式,使學生提高運用聯系轉化的觀點去處理問題的自覺性,體會一般與特殊的思想,換元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等在數學思想在三角恒等變換中的應用。那么另外一部分學生我們不妨只要求他們先熟悉公式及公式的推導,等對公式熟練的掌握后,在逐步的過渡到體會數學思想。這樣對學生來講,每個人都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保持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及學習動力,積極主動地探索學習。
總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得學生走出校園之后,仍能自主地學習新鮮事物,是時代的需要,是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適應社會發展,提高人類探索能力的需要,讓我們一起努力,使學生,包括我們教師自己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