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尹
摘 要:現代英語教學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成為英語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本文就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和策略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
關鍵詞:小組合作;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溝通、學會交流合作的積極和行之有效的途徑。它能激發、調動每一位學生學習的熱情和主動性。我在小組合作學習方面進行了許多思考和嘗試:英語課堂教學中在哪些情況下需要合作學習,怎樣組織學生進行有效合作?
一、教師要做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引導者
1.優選教學內容。
教師不僅要認真鉆研教材,把握本節課的重點、難點,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實際,還要有意識的圍繞教學內容,創設便于小組交流的情境,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引導學生主動地結合新舊知識創造性地開展語言交際活動。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要能夠激發學生產生合作學習的欲望,使他們產生言語交往需要、言語求知需要、言語審美需要等。最終通過互助合作,做到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
2.明確要求。
有要求,才有努力的方向。每次小組活動之前,教師必須明確提出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如一些注意事項,活動的分工,語言的音調和內容、活動的目標、評價的方式等。
3.及時指導。
小組活動時,教師必須進行巡視,關注各小組的合作方式以及學習效果,及時給予表揚或指正;要密切注意那些合作不積極,不夠友好,和不善表達的學生,鼓勵他們參與進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起到以好帶差的作用。教師要通過認真指導,培養學生好的合作意識和合作策略,養成相互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習慣。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有效的分組和分工
1.組內優良結合。
每個小組的人數最好控制在4人左右。學生優良比例控制在1:2:1。學生們在性格、能力、學習成績等諸方面都會有差異,他們通過合作學習,發現學習中的問題,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同時,教師選那些具有組織才能的學生擔任組長,要求組長對組內各位成員按其長處進行合理分工,以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
2.組內任務分配合理。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程度在小組內給學生編號,不同程度的學生在組內完成不同程度的任務。也可以根據學習內容由組長負責分配。
三、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形式
1.小組合作預習新課,解決疑難。
首先,教師規定需要預習的內容及要求,如預習課文、查閱生詞、理解文章意思,將語言點歸類整理,以及就課文內容回答問題等。小組中的每個成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預習,然后小組討論,對成果進行整理、匯總,共同解決疑難問題。對于無法解決的,就在第二天的課堂上展示出來,由其它小組解答或教師解答。這一環節要求每個同學都必須有預習記錄,便于課堂上的交流展示。
2.合作總結知識規律。
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組歸納總結某一語言結構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學《牛津英語》2 BU 3 My room時,我讓學生在熟讀和表演小故事后總結There is和There are的用法區別。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并小組討論后很快就得出了結論。學生對于經過自己思考歸納出的知識點印象更深,記憶更牢。
3.合作完成作業。
新課程標準則要求改變過去單一的作業形式,力求作業多樣化。如聽寫單詞句子、寫英語小作文、與外國朋友通信、表演對話、制作英文賀卡等。這些作業可以單獨完成,但小組合作完成效果更好。如在學習完Dont do……這一句型后,我讓學生分小組為學校各個地點設計校園警示牌,然后在全班進行展示比賽。在小組合作過程中,學生培養了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感受到集體智慧的力量,分享了成功的喜悅,真正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做作業的樂趣。
四、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
1.激勵組間競爭評價機制。
在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使評價貫穿于整個合作學習活動中,以激勵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主要目的,以“小組合作表現”是評價的主要指標。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評價:小組成員的差異性,小組成員分工的合理性,小組成員的合作方式,小組成員的參與度,集體研究活動的形式,個人對集體學習的貢獻等。如在小組展示結束時,其他各組通過舉手討論評價,然后老師點評,分析其優點和不足之處。被點評的小組記錄員要做好情況記錄工作。根據各組記錄情況,教師參考小組互評的結果評出:最佳默契小組、最佳潛力小組、最佳表演小組等等。努力做到各組都有獎,保持小組合作的積極性。
2.個人評價與小組評價相結合機制。
學生個人評價可以采用五級評價制度,即:自評——互評——小組長評——班評——師評的方式進行,每個學生建立一個成長紀錄袋,成長紀錄袋收集學生平時的自學情況表、學習成果、優秀作品、表揚卡、過失卡等。把學生成長紀錄袋與合作學習評價相結合,把個人評價和其在小組中的合作效率、合作技能等相結合,從而更加客觀、全面地評價每一個學生。
課程標準提高了對學生語言運用的要求,課堂要努力從“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向“培養語言能力”轉變。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提高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激發了參與意識,培養了協作和學習能力,實現了課堂教學交際化。
參考文獻:
[1]盛國墩.英語課堂小組合作[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7(16).
[2]王文娟.小組合作學習評價[J].廣東教育:教研版,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