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爽


人造人的形象是流行審美標準最直觀的體現,我通過固定的軌跡不斷拆解和組合運動,打破三個假人肖像的邊界,因誤差偶然產生的破碎形象,以產生思考。我一直對必然性和偶然性、拆解與重組的概念很感興趣,之前圍繞著這個關鍵詞做了很多實驗,這件裝置作品體現了我的關注點。創作最初是源于超市的POs機打出的消費清單,我覺得條狀很有趣,就不斷地推敲形成了這個作品的最終形態。前期調研是2015年年底開始的,今年三月份開始設計機器,然后不斷地實驗材料、運行,還要考慮圖示,找題材就被推翻了十幾次。后來我在工廠監督生產,和工人同吃同住,開展前半個月我幾乎都住在工作室,調試機器中有幾次零件出現了重大失誤,差點無法運行要重新生產,崩潰了好幾次。總之是壓力山大的一次經歷。選擇三個工業制造假人是因為我自己的成長環境,制造業包圍下的標準美的形象,比如大眼睛、高鼻梁等等。我提煉出來一種更模糊抽象的形象輪廓,希望去拆解這種標準,重組它們,形成新的破碎形象。我的畢業論文引用的也是關于波德里亞《消費社會》的哲思分析,所以整體的研究和最終的作品呈現關系緊密。這次的作品對于我來說,更像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暴露了我太多需要改進和完善的地方,我的指導老師李帆都看在眼里了,他也嚴格要求我在研究生階段繼續調整和改善。
家人一直覺得我應該要學一門技藝養活自己,他們不太理解做裝置,但是基于對我的愛,沒說什么反對意見,后來作品這么受歡迎,他們也很意外,我也很意外。他們一直告誡我做事要腳踏實地,我一直謹遵教誨。特別要感謝土木工程的李亞錦,他一直幫我設計建模,計算的部分多虧了他。
在學校我一直過得挺自我、挺主動的,講座在央美還是北大對我來說除了距離沒什么區別,喜歡哪個教授的課,我問了課表直接就去上了,哪個系的資源我想用就主動去聯系。我們工作室是李帆老師主持的,他提倡開放的思維訓練和嚴謹的工作方法,讓我受益匪淺。我不會去說什么體制的問題,我作為學生的角度,就是個人懶不懶的問題。學校的專業資源平臺都很好,但和綜合大學的架構不同,所以唯一有一點遺憾的就是希望學校能有哲學課的補充,這還是很重要的。
畢業季很熱鬧,平臺很大,機會很多,好好享受。畢業展的其他作品也看了,挺喜歡雕塑的幾件作品,一看就是下功夫了,人的狀態作品里全都有。但是看到糊弄事兒的和抄襲的就挺瞧不上了,這就是個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