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珍
【摘要】 目的 研究針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 對預防其出現血流感染的應用效果。方法 70例因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 各35例。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護理, 治療組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 觀察兩組患者出現血流感染情況。結果 治療組發生血流感染2例(5.71%)少于對照組9例(25.71%);患者對于科室醫務人員無菌操作情況、護理操作執行、心理溝通及態度等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接受血液透析置管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 對患者做好血管評估, 置管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及時為患者更換傷口敷料, 做好管道護理工作, 患者出現血流感染情況少且滿意評分高。
【關鍵詞】 護理干預;血液透析;血流感染;影響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0.186
血液透析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腎衰竭主要方式之一, 但存在一定風險因素, 保證血液透析有效運行的基礎是為患者建立良好血管通路[1]。如果接受血液透析患者護理工作沒有做到位, 可能會出現相關血流感染, 意指為患者留置血管通路出現細菌感染, 經血液檢查結果顯示為陽性, 同時患者會出現其他感染體征, 而經過原因排查后發現沒有其他感染因素[2, 3]。本文研究針對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 對預防其出現血流感染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于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間收治的70例因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療的患者, 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各35例。對照組中男24例, 女11例, 年齡25~68歲, 平均年齡(48.2±6.9)歲, 平均置管時間為(26.9±5.4)個月;所有患者原發疾病包括:出現糖尿病腎病患者15例、急性腎衰竭為20例。治療組中男27例, 女8例, 年齡21~64歲, 平均年齡(43.5±5.2)歲;平均置管時間為(24.3±5.5)個月;原發病包括糖尿病腎病為19例, 急性腎衰為16例。兩組患者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一般護理, 治療組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 具體如下。①所有醫務人員在為患者進行護理操作前均需嚴格洗手消毒, 做好手部消毒工作。②醫務人員在進行置管時應做好環境無菌防護措施, 包括穿戴無菌衣, 對患者全身遮蓋無菌布, 將置管部位露出即可。③實施置管前護理人員應全面評估患者血管情況, 選擇最適宜血管進行置管工作, 臨床常見選擇血管為頸內靜脈置管, 操作時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 對于操作部位大范圍嚴格消毒。④穿刺成功后做好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觀察工作, 觀察置管處皮膚狀況, 當患者開始進行血液透析治療時陪伴在患者身側, 及時觀察其是否出現全身癥狀, 做好管道護理工作, 及時更換敷料, 查看傷口狀況, 定時做好消毒換藥工作, 遵醫囑為患者適當進行抗生素口服。⑤導管使用前應使用碘酒消毒, 保持導管通暢, 血液透析結束后對導管進行完全沖洗, 使用肝素鈉進行常規封管。⑥對本科室護理人員定期進行相關知識培訓, 囑咐家屬為患者提供高蛋白、高熱量飲食, 提高其機體免疫。⑦做好心理護理, 與患者保持密切溝通, 緩解其不良心理情緒。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中出現血流感染情況和滿意情況(包括患者對于科室醫務人員無菌操作情況、護理操作能力、保持良好溝通及提供溫和親切的護理服務等方面評分;滿分100分, 患者評分越高, 滿意情況越好)。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 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出現血流感染情況比較 治療組發生血流感染2例(5.71%)少于對照組9例(25.71%),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措施的滿意情況比較 治療組患者對于科室醫務人員無菌操作情況、護理操作能力、保持良好溝通及提供溫和親切的護理服務等方面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血液透析是臨床目前進行腎臟替代治療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 可有效幫助患者維護生命健康, 而對于接受此種治療方法患者而言, 對其建立長期有效血管通路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重要前提。針對此類置管患者做好管道護理工作, 做好早期干預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可有效減少其出現并發癥情況, 相關血流感染是接受血液透析置管患者較為常見并發癥之一, 其發生與臨床實施護理操作時是否嚴格遵循無菌技術原則、是否做好皮膚消毒工作、手衛生等原因有關。因此臨床護理時應重點針對上述幾點進行早期護理干預。
有學者經過研究發現, 針對接受血液透析置管患者實施早期全面護理干預措施, 患者出現血流感染情況較少且患者對臨床服務感到滿意[1]。本文經過研究得出治療組發生血流感染少于對照組, 對于科室醫務人員滿意情況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實施早期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 出現并發癥較少且對護理服務較滿意。與上述學者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 針對接受血液透析置管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措施, 做好血管評估, 置管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及時更換傷口敷料, 做好管道護理工作, 患者出現血流感染情況少且滿意評分高。
參考文獻
[1] 鄒毓媚, 吳益芬, 李俊兒. 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血液透析導管相關血流感染的效果分析及護理. 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7): 665-667.
[2] 林曉非, 孫文瑞, 陳玲飛, 等.感染可能性評分在評價血液系統腫瘤病人發生血流感染的護理應用.護士進修雜志, 2013, 28(16):1475-1476.
[3] 呂會玲, 程麗楠.國內集束化護理預防深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4, 30(31):69-72.
[收稿日期:2016-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