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添
OpenStack是個多元化的生態體系。而在多元化的生態體系中,既有圍繞OpenStack提升業務價值的大型IT供應商和服務商,同樣也有以OpenStack為業務中心,圍繞OpenStack打造自己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在OpenStack時代,來自中國的企業和開發人員,正在新的平臺中與全世界站到同一起跑線上。在最新2015年4月份發布的OpenStack版本中,來自中國的12家企業作出了總計2903個代碼貢獻,占到全球所有代碼貢獻量的7.62%。
以來自IBM中國研發中心的研發團隊為班底,誕生至今不過兩年多時間的EasyStack就是其中的代表。作為國內領先中立開源云計算服務供應商,EasyStack擁有來自跨國企業的核心團隊以及從研發、架構、服務到市場營銷的本地化團隊,從產品技術到項目實踐都具備充足的能力。
這家企業的核心團隊是最早一批OpenStack的代碼貢獻者,發展至今已成為OpenStack基金會中唯一的創業企業黃金會員。在今天的最新版本OpenStack中,EasyStack的核心代碼貢獻進入世界前十。
在EasyStack創始人陳喜倫看來,作為云產業基礎性系統平臺的OpenStack,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也勢必像上一個標志性的開源項目Linux一樣,最終只有排名靠前的極少數企業—如同今天的紅帽和SUSE,才能生存下來。而在開源生態圈中要想成為最終的幸存者,專注于技術才是唯一的保證方式。
陳喜倫介紹,EasyStack最主要的著眼點是面對國內特定的企業級領域—金融、電信、能源、制造等等。這些行業有著自己的特征要求,如果純粹依靠 OpenStack社區提供的版本,很難直接很解決行業在實際的云部署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問題。也正是因此,EasyStack的理念就是要彌補或者增強社區原版的OpenStack,彌補其在行業應用過程中的不足。
這也能解釋為什么從2013年成立EasyStack中國社區開始,這家企業的創始人們就開始從事大量行業、技術和市場的布道工作,讓更多人了解什么是OpenStack。截至今天,這家立志要做做領先的OpenStack產品和服務提供商的公司,已經為OpenStack社區貢獻了超過1000個技術。
而EasyStack的技術導向性思路也在市場上收到良好的回報。從2014年創業到今天,這家公司的客戶云平臺采購量級,已經從最初的數十萬元級別,發展到今天千萬以上的規模。
這種發展速度,正在講EasyStack引導向陳喜倫所提到的,在OpenStack生態圈中即將出現的“云產業獨角獸”角色。EasyStack誕生兩年多以來,服務的企業級客戶數量超過百家,涵蓋金融、電信、電力、政府、制造等不同類型的關鍵行業,客戶包括聯想、TCL、順豐、國家電網、郵儲銀行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名字。EasyStack已正在成為擁有服務中國第一批大型企業級客戶的OpenStack生產級實踐的產業先行者。
而這種先行者的定位,顯然需要在生態圈領域持續不倦的合作—在云計算的大時代下,云生態型企業不僅要與合作伙伴共同成長,也更強調與行業客戶共同創新。作為領先的OpenStack云平臺產品和服務提供商,EasyStack以客戶價值為唯一準則,構建以開放技術構建平臺化、場景化的云生態型企業,并發布“萬物生長”的云生態戰略。
傳統渠道體系以一個點—廠商為中心,依照渠道層級的不同而向外延伸。處于中心的廠商是戰略的主導者,會以自己對戰略思考推出新的技術和方向,而由此產生的新技術會通過生態,通過合作伙伴慢慢傳導到最終客戶。然而,這樣一的系在靈活性、整合度、前瞻性等方面,都滿足不了在云計算內外部整合的快速要求。
相比之下,EasyStack的云生態戰略是“萬物生長”,以實現從產品迭代到戰略迭代的目標,從而滿足客戶價值的最大化需求。其特征在于“物種豐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和互利互生的發展態勢;“開放循環”—合作伙伴之間的資源互動與價值轉化,形成健康有序的大循環;以及“協同進化”—生態系統通過協同過程中的不斷進化以深化不同個體在云生態中的獨特價值。
EasyStack在今年年中的時候發布了“E+三個100”計劃,即2016年發展100個技術合作伙伴,100個行業合作伙伴,100個云服務合作伙伴,共同構建“萬物生長”的云生態系統。而截至目前,EasyStack已經與電信集成、國電通、IBM、樂視云、英特爾、聯想、紫光華山、SUSE、浪潮、思科、華勝信泰、北明軟件、先進數通、南大通用、云和恩墨、數人云、天云軟件等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EasyStack希望利用開源構建平臺化場景化的云生態企業。在這里面EasyStack本身就是一個云數據中心的平臺,圍繞平臺與大量技術合作伙伴共同拼湊出云數據中心的云圖,并完整化其能力。”EasyStack聯合創始人,COO王瑞琳表示,“EasyStack將與大量行業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知識整合,推出場景化行業化與客戶價值結合更緊密的產品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