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青霞/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
試論電視詩歌散文的創作元素
董青霞/新疆財經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
【摘 要】本文是以電視詩歌散文為研究基點,對電視詩歌散文的創作元素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在創作過程中,主要從創作元素的范疇和特點入手,簡要梳理了電視與文學、電視與音樂以及電視與畫面之間的關系;最后為現今電視詩歌散文的文化困境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意見。
【關鍵詞】電視詩歌散文;電視文學;音樂;畫面;文化
從電視詩歌散文的創作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文學對電視藝術的這種深遠影響。在抒情藝術的領域,散文無疑是電視藝術中的先行者。其最主要的特征表現在:
(一)善于傳達人的情感和思考
人們常用“言有盡而意無窮”來表達對文字深刻內涵的追求。這也正揭示了人們在文學中,能夠得到充分的體味與感觸,甚至可以打開讀者更廣闊的思維空間。在電視詩歌散文中,作者通過運用詩性的文字,給讀者以豐富的想象,并循著這條文學想象之路,讓觀眾重新投入到電視畫面的內容當中去,通過兩次藝術的處理,將觀眾的情感和思考投入到作品當中,得出對作品全新的感受。這是文學獨有的藝術魅力。
(二)善于帶動讀者的大腦想象
電視散文的聯想一般是以作品的主旨為軸心,并給大眾想象的空間。觀眾在觀看的同時,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感悟影視作品中文字的魅力。
想象是一個過程,它的奇妙之處在于它通過某一意向,并將其投射到腦海中,就可以產生成千上萬種不同的思維活動。而文字作為一種創作元素,是最能打開人類想象的鑰匙。在電視詩歌散文中,解說詞不僅能夠說明鏡頭的表現意圖,同時根據文字特有的屬性,激發觀眾在所觀所感所聞中,得到獨有的見解和豐富的想象空間。
這樣可以使觀眾更好的理解解說詞想要表達的內容,同時也可以使影片的結構脈絡更加清晰易懂、完整可觀。
隨著高職各專業建設研究的不斷深入及高職教育理論和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專業學生頂崗實習管理系統的研究探索將不斷發展,手機端的App操作便捷、覆蓋面廣和傳播迅速等特點是該平臺的優勢所在,可在高校網絡互動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電視文學,既使用電視語言,又使用藝術語言,發掘和展示世界的審美價值。它的這種審美上的豐富性和優越性,表現在它所稟具的多重美學特征上。”
(一)追求現實生活的真實
電視詩歌散文,首先應該是要保證拍攝內容的生活真實性的。盡管藝術的表現手法上有很多,不論是夸張、隱喻還是直抒胸臆,都將生活真實性作為藝術表現的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延伸或拓展。因此,作品的結構形態應該是既形象又具體,既要有客觀的表達,也不乏主觀的陳述,這樣才能給觀眾以濃重的審美感受。
(二)采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段
“由于電視文藝專題片融進了其他多種藝術樣式的表現手段,諸如音樂、舞蹈、歌曲等,就強化了電視文學的藝術性。”[3]
電視文學不僅能夠加強藝術手段的多樣性,同時也能夠提升自身電視的藝術表現能力。多樣的藝術表現形式巧妙結合,相得益彰。使電視詩歌散文,甚至于其他藝術形式中,得到更好更優化的美學享受。
例如要拍攝平遙古城,我們既要考慮到它不僅有古老的歷史底蘊,同時也囊括著現代藝術元素。因此要對地方獨特的文化進行前期了解,不論是平遙古城大戲臺中特有的北派宴舞,還是平遙民間特有的山西曲調,所到之處,都要有豐富的資料做依托。讓來到古城的外鄉人在輕松愉悅中領略到黃土高原所獨有的風土人情,成為古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平遙的民歌音樂來源于古代的廟堂音樂,而它在發展過程中逐漸走出了廟堂,走向民間,其特點是曲調宛轉悠揚,旋律悅耳動聽,富有濃郁的山西地方風味,它的朗朗上口,它的無限自由。這些藝術表現手段綜合在一起,形成了多彩的藝術空間。
(三)具有藝術的審美價值
“電視文學說到底還是屏幕上的藝術作品。”[4]作為屏幕上的藝術,就應該追求更高的藝術品質。在藝術處理時不僅要達到藝術標準,還應該為追求更好的表現效果,做出更精湛的藝術呈現。因為在觀眾得到觀影體驗后,與其說它是一種紀實性的風光片,不如說它已經成為個體對藝術的感悟和理解。然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也是審美價值另一方面的體現。
同時,電視詩歌散文除了一般的再現和紀實,還采用大量的表現性畫面,和意念性構圖去加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這樣既可以拓寬觀眾的想象,又將散文所要表達的主觀意念生動的表現出來,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四)強調“情理交融”
在我看來,電視詩歌散文在抒情方面與紀錄片最大的不同便是理性和感性之間的差異。盡管他們都有著精致的畫面為文本支撐,也有自己的理念來統攝全片。但以真摯的情感負載起抽象的主題意蘊方面,電視詩歌散文卻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電視藝術是光與影的藝術,是視與聽的藝術。電視畫面是構成任何一種電視節目的基本單位,電視音樂是電視藝術諸多表現手段之一。
音樂是所有藝術中最抽象的藝術。它是轉瞬即逝的,然而又是記憶深遠的。音樂往往能夠直達各種藝術門類的深層,與各種類型的藝術在節奏方面、旋律方面、情感色彩方面等“達成共識”。
電視畫面的營造,細節表現是必不可少的。細節描寫要求真實生動,同時要服從主題思想的表達,這也決定了細節的運用能夠更好的表現畫面語言,給人以心靈上的啟迪。
綜合以上,我們會發現充分發揮電視畫面在影片中的作用,不僅可以提高電視畫面質量,使其適應現代審美的需求,同時也是結合其他藝術表現手段來提高電視詩歌散文創作水平的重要措施。
與其它電視藝術樣式相比,電視散文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其文學化,它將散文電視化,優秀的散文作品通過電視技術展現給觀眾,這就要求我們在創作時應該精心寫意,追求意境,也需要傳達人性的情感和思考,同時要帶動觀眾豐富的大腦想象。將文學的意象與電視的技術手段有機結合,從而展現出充滿審美意蘊的電視散文作品。
從電視的音畫配置方面來看,音樂和畫面不僅僅是為散文服務的,它們在各自的領域也有著不同的使命,不論是音樂的選擇,還是畫面的選擇,對于電視散文風格來說都能起到轉折性作用。利用聲音的力量可以擴充畫面的信息,豐富和補充畫面的不足,同樣,利用音樂和畫面還可以二次詮釋文學在電視藝術上的表現作用。
總之,我認為,不論是對文學的推敲琢磨,還是對音樂畫面的精雕細琢,都應該以電視散文的整體風格、創作理念作為行動的依據。如果在研究過程中能夠將多種藝術元素相互融合,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才是真正地相得益彰。它們之間的關系并不是電視的附屬品,它們有著自己獨特的審美特性和藝術價值。我們讀到的散文文本通常是純文字形式來表達的,而電視詩歌散文則是將文字與電視畫面將結合的超文本或復合文本;如果說,我們聽到的音樂是一首簡單的曲調,那么融入到電視中,便是一首飽滿豐富的交響曲;如果說,畫面是一幅生動有趣的小故事,那么電視鏡頭,就像是一篇史詩巨作。
電視詩歌散文中也是一樣,每種創作元素都有其自身的意義,只有將語言文字、畫面、音樂、音響等綜合在一起,通過熒幕直接訴諸人們的視覺和聽覺,才能使人們得到更多、更豐富的藝術享受。 才能讓各種創作元素在新的創作手法中,展露他們的“弦外之音”!
參考文獻:
[1]林莉.論幼兒的文學欣賞[J].昆明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
[2]趙遷坤.如何將電視和詩歌散文更完美結合[J].記者搖籃,2006.
[3]王碩.電視文藝專題片的審美特征[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
[4]徐學波,葉冬梅.再現電視魅力:試論電視包裝綜合藝術[J].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