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華/山東省壽光市建橋學校
?
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的再思考
張春華/山東省壽光市建橋學校
【摘 要】本文通過初中數學多媒體運用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科學、合理的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技術,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益。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數學教學
數學是一門研究客觀物質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它具有概念的抽象性、邏輯的嚴密性和應用的廣泛性的特點。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學好當代社會中每一個公民適應日常生活、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代數、幾何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進一步培養運算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使他們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逐步形成數學創新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初步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基于數學的特點和初中數學的教學目的,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意義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有利于激發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有利于呈現過程,突出重點、難點。(3)有利于揭示規律、拓展內容、發展學生思維。(4)有利于擴充信息,增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數學教學的優勢已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廣泛認可,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弊端。
1.在一些地區,一些學校片面追求多媒體輔助教學,甚至形成“無多媒體不成公開課” 的局面,一些評優課更是如此,把是否有多媒體課件作為一條評分標準。而有的教師所用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并且帶了本校最好的使用多媒體最好的教師做幫手,這樣興師動眾,化簡為繁,造成大量資源浪費,與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初衷背道而馳,多媒體成了名副其實的花架子。
2.片面追求形式上的熱熱鬧鬧。設計課件時忽視了其為教學服務,為學生學好知識服務的宗旨,濫用動畫,盲目添加大量的聲效、圖像,課件設計得很花俏,結果學生的注意力被這些華麗繁復的場景給吸引,看似在積極認真聽課,實際上反而對學生學習新知形成干擾,產生負面影響。
3.以計算機完全代替教師,把整節課的所有內容都搬上屏幕,教師只是把預先設計好的課件逐一播放,出現教師在講解課件的怪現象。而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具,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這一段時間正是學生審題、思考的時間,利用多媒體技術后,往往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認為許多東西都呈現給學生了,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以思考的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多媒體量大,學生反映良好,其實由原來的“人灌”改為更高效的“機灌”。
(一)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與數學的學科特點相結合,突出數學的思維特點
數學科學的特點是邏輯性強,抽象思維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維空間問題,動態過程問題、復雜計算問題等。傳統教學手段由于以靜態為主,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復雜的情景展示出來,更不用說借助情景來分析。正是因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觀、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進一步增加了學生理解和掌握的難度,為此成為教學中的難點。多媒體教學進入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的演示,彌補了傳統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幫助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是運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授課教師解決難點教學問題,因而應讓多媒體課件成為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而不能完全代替教師的授課。而且,每一節課不是非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不可,有些課使用多媒體課件反而不如傳統手段教學的實際效果好。因此多媒體課件在數學課堂教學的運用一定要緊扣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要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特點去選擇、運用不同的多媒體技術,充分發揮其在教學上的優勢,不能把數學課上成電腦多媒體功能的成果展覽。
(二)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變輔教為輔學
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體現“以人為本”的原則,把學生放在主體位置上,應著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體現學生的思維方式,而不是老師的思維方式。所以,編制課件必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水平,從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出發,做到內容表達清楚準確,難易適當,趣味性強,問題的提出、回答及反饋易為學生接受,視覺、聽覺要合理搭配,聲音和畫面要精選,以免干擾學生的視聽,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應盡量地讓學生參與到課件的制作和操作過程中來。一直以來,教師是課件的制作者和操作者,學生雖然受到了多重感官的刺激,但是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是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盡量讓學生參與課件的制作和操作過程,如此會使學生不僅是學習者更是研究者,這樣的課堂就會徹底改觀,學生的參與意識會空前高漲,學到的知識當然會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在數學多媒體教學中,《幾何畫板》軟件是當然的首選。《幾何畫板》是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向全國中小學教師推薦的教學輔助軟件,是一種適合數學教學的簡單工具。教師只要在開始的時候利用幾節課教會學生使用《幾何畫板》的基本功能和數學內涵,上數學課(特別是部分幾何內容)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分析,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多媒體課件的設計應與傳統教學優勢互補
我們一定要明確,多媒體應用只是一種手段,我們只是通過這一手段來提高我們的教育教學質量、達到教學目的,不能把多媒體的應用作為目的,應避免生硬地把多媒體的手段安插在教學過程中,甚至在某些需及時交流師生思想情感的互動過程中還應考慮避免多媒體的干擾,應該認識到多媒體教學是不能夠完全取代教師的作用的。因此,我們不能把課件制作流于形式,一節課一個課件演示到底、搞黑板搬家式的課堂教學。只考慮教師的方便,什么課都搞成電腦演示,那么將只會適得其反。應把現代化教學手段與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黑板)結合起來,優勢互補,方能使教學手段整體優化。例如,多媒體教學不能完全割舍教師的板書。板書是教師配合講授和練習的需要,在黑板上提綱契領地寫出來的講授提綱或者畫出來的圖表。一般說來,板書既包括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的部分,也包括上課過程中針對具體問題、具體情況臨時書寫的部分。教師板書的過程也是學生思維漸進的過程。演示課件的板書內容是備課過程中設計好的相對固定部分,且往往是一行一行的出現的,思維上的跳躍較大。而現場即時性板書則更能滿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并且對學生還有一定的示范作用。如一些數學符號的書寫、圖形圖像的畫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使用多媒體代替。同時,多媒體教學也不應理解為全堂多媒體演示,不應該忽視師生之間的口頭交流。課堂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互動。教學過程不僅是傳授知識、發展能力的過程,也是情感交流和學生人格形成的過程。在課堂上教師應注重知識的反饋環節,注重師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一來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加以了解,二來也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在教學方式上,我們主張要采取啟發式教學,反對注入式教學。經過幾代數學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注入了許多新的教育理念。比如課堂上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有強烈的解決問題的欲望。再比如解決問題的“變式”教學,主張“一題多變”,“一題多解”等等。這些都是傳統教學的優點,我們應該繼續發揚的。
總之,多媒體進入數學課堂勢不可擋,多媒體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論,使用不當同樣也不能實現最優化的教學效果,只有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揚長避短,不斷探索總結經驗教訓,科學、合理的使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技術,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