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芳/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ASP.NET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何 芳/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摘 要】ASP.NET是高職院校計算機專業必須課程之一,核心在于教會學生做好程序設計與軟件測試,學習該課程為IT行業培養優秀的程序員或程序檢測工作者。文章首先對高職院校ASP.NET程序設計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結合ASP.NET課程自有特點,挖掘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切入點,最后從教學模式、教學項目選取角度,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及課程考核等方面對ASP.NET程序設計課程教學展開研究。以期通過研究激發高職學生對ASP.NET程序設計課程的興趣,提升學習效率,并為相關領域的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工作過程導向;ASP.NET 程序設計;教學研究
信息時代的互聯網已經成為我們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產業發展對相關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高職院校肩負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重任,高職院校對ASP.NET程序設計課程這一計算機專業必修課格外重視,ASP.NET作為WEB開發重要技術之一,是程序員必備技能。高職院校為了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長期以來采用邊理論邊操作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邊學邊練習,但部分學生對技術掌握不夠完全,想要達到編程或開發軟件的能力,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提升學生的開發技術,高職院校開始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這樣不僅提前讓學生感受工作狀態,更有目的性的提升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為日后學以致用做好web應用程序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ASP.NET作為計算機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在課程設置方面就有獨特的一面,首先該課程的學習需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也就是說從零開始的學生是沒辦法學習的,只有我們掌握了計算機基礎,如:熟悉網頁制作、了解數據庫等知識,才能有效地掌握ASP.NET方面的技術,可見ASP.NET程序設計課程對學生要求較高,既要懂理論還能實踐操作。
在ASP.NET程序設計課程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教學內容與知識點相對零散,且在學習時也無所謂先后順序,基本上無法經歷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過程,每次下課,學生們反映都是被填的滿滿的,真的吸收了很多知識點,但面對WEB開發項目時還是不知從何下手。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還是采用一周4節課的節奏進行授課,通常兩堂理論與兩堂實踐課,這種模式讓學與練脫節了,學生們在理論課上通常不能充分理解抽象的知識,學習積極性也差,這就給我們的教師提出了要求,如何理論聯系實際,找到一條途徑,讓學習更高效。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高職計算機專業教學方面出現了不少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其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ASP.NET程學設計課程被充分認可,通過工作過程導向,我們對職業進行分析,按照工作過程切入,進行教學構成,這樣的過程導向有利于學生明確未來的工作性質,并進一步領悟技術應用范圍。
高職院校作為肩負培養社會專業人才的重任,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今天,培養程序工作者的過程中,堅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完成ASP.NET程序設計課程教學,能夠有效融入相關企業標準與規范,培養學生掌握技術的同時,提升其社會能力與職業能力,以此培養學生初步具備軟件設計等能力,不需要走崗前培訓過程,直接上崗是可以做到的。
首先從教學模式角度看,部分高職院校自開設ASP.NET程序設計課就開始探索實踐,采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給學生項目案例進行實踐創作,與傳統教學模式對比可以發現,最初我們建立了知識體系并將之分解講述給學生,最后等到學生工作才有可能綜合利用這些散碎的知識點,很有可能已經忘了一些,導致做項目非常不順利,采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后,學生開始成為教學主體,實踐占去了學習的大部分時間,并且教師引導學生一步步完成項目,值得一提的是,該模式下對教師的水平有很高的要求,至少能夠獨立完成項目,很多院校不惜重金聘請有經驗的教授擔當導師,這為學生成才奠定堅實基礎。
其次從教學項目角度看,選擇項目是很關鍵的環節,首先在確定為ASP.NET程序設計課程選項目后,項目一定要有實用性,且要保證是個完整的開發項目,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多的包含知識點,且不讓學生們錯過任何一個可能發生的細節。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學習層次各有不同,在選擇項目之初,教師要把握好難易程度,過于簡單學生完成會很容易,起不到實踐作用,太難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完不成任務是小,學生厭學是大。因此我們要根據教學綱要的要求,看項目是否與教學目標相近,更多的是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盡量選擇學生們熟悉的項目,如我們可以把“成績管理”系統這樣的項目引進教學中,既貼近學習生活又能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再次從教學設計角度看,通過多年積累經驗可知,我們的教學需堅持與時俱進,吸收最新元素不斷隨之更新,豐富且多元的教學方法才能夠打開學生內心的大門,在ASP.NET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利用學生熟悉的項目為實踐載體,將項目進行模塊分解,將ASP.NET程序設計課程中的知識點融入其中,如,我們設立“成績管理”系統這一開發任務,將之分解為8各模塊,非別給不同小組的同學的完成,各個模塊的任務都要求學生們列出知識點,完成任務的學生晉級到下一個模塊的開發,直到8各模塊各個擊破,學生們通過實戰反復利用所學,夯實技術,可見利用以工作程序為導向的方式,讓學生們一步步的完成任務,遇到問題也可以按圖索驥,不至于在抽象的世界苦苦摸索,教師也能夠有的放矢的進行指導,直到學生完成項目掌握知識點。
再次從教學方法的角度看,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主體,很多時候課堂上都是學生配合老師,教師的講解就是學生的全部,死板且無趣。在新形勢下,學生成為教學中心,我們注重實踐教學,學生就是項目主線,教師在引導演示后,完成交給學生完成,在此過程中學生領會了知識點,明白了任務基本要求,利用學過的知識完成相關流程,思路相對清晰,如此在教師將大段代碼給教學生后,抄襲現象會減少,有了新項目的刺激,學生積極性會愈發高漲,更愿意自己寫代碼。
最后從課程考核的角度看,ASP.NET是一門相對復雜的課程,涵蓋較多的知識點,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計算機課程基礎,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且在學習過程中更注重實踐,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在傳統的考核中,通常一張試卷來決定學生的分數,這是不適合ASP.NET程序設計課程的,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學模式下,考核模式也應隨著而做出調整,結合實際操作才能更貼切的的反映學生的水平,這樣我們要更重視時間模塊。因此在新的教學模式下,我們可以采用新的考核方式,即將理論與實踐既分開又融合,理論開始占考核比重的30%、項目開發占考核的40%,剩下30%作為對平時作業任務的考核。這樣的考核構成,將大部分的分數都給到的實踐動手的板塊,促進了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積極性。通常高職院校的學生面對考試時,臨時抱佛腳的現象相對嚴重,由于理論考試很多知識點需要背誦,如果拿出一周時間開總結知識點,也許也能考個不錯的成績,但這不是真正水平的體現,改革考核方式后,只有認真學習的學生才能在考試中占有優勢,既公平又合理。
參考文獻:
[1]鄭志武.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ASP.NET程序設計》項目式教學研究[J].科技風,2011.03.
[2]王曉芳.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高職ASP.NET程序設計教學探索[J].價值工程.2012.02.
[3]蔣美云.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ASP.NET程序設計串講課程開發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