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倩倩 / 中共肥東縣委黨校
?
“按需施教”為基礎的基層干部培訓有效性研究
黃倩倩 / 中共肥東縣委黨校
【摘 要】我們黨也歷來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和干部教育培訓基地傳統的建設,始終把干部教育培訓作為保證黨的事業順利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和黨的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更是被視為建設高素質干部隊伍的先導性、基礎性、戰略性的“精英教育”,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的重要途徑,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證,是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按需施教;干部培訓;有效性
《干部教育培訓條例》中,將“以人為本、按需施教,全員培訓、保證質量,全面發展、注重能力,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規定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而“按需施教”正處于樞紐和關鍵地位,是其他各項原則的集中體現。
按需施教是近年來廣大干部對教育培訓的強烈訴求,也是干部院校深化教學改革著力遵循的方向。一般來說,按需施教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
1.組織需求。
各級領導干部,是黨和國家路線、方針、政策的制定者,更是實施者、執行者,必須與黨和國家的主流文化、價值觀和規范保持統一,與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目標要求保持一致,不得任意妄為。在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黨和國家有著不同的歷史任務和使命,對作為完成使命和任務的領導干部必然的提出相應的素質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這些要求既為黨的使命和任務所決定,也為一定時期黨的干部隊伍的現狀所規定。這些要求屬于對干部教育培訓的宏觀需求。
2.崗位需求。
一項項具體的工作構成了黨和國家的總體事業。崗位需求即干部為勝任崗位工作職責則而提出的素質能力方面的要求。任何培訓的過程都是一個以組織工作和任務為導向的發展過程,強調的是與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和運用。干部的崗位職責千差萬別,其學習需求也必然是多樣化的。不同崗位、不同層次、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干部,對學習培訓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
3.個人需求
不同干部的歷史背景不同、個性心理不同、價值追求不同,對學習培訓提出的需求必然是千差萬別。只要是有利于干部健康成長的需求,我們都應該給予尊重,并盡可能滿足,實現個人發展與組織發展雙贏。
目前,干部教育培訓組織和實施中都存在一些片面的認識和誤區,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1.對需求的調研工作不夠深入。
目前,培訓的組織人員在制定教育培訓方案時,對干部培訓需求缺乏科學、深入的調查研究,通常只是征求個別單位個別人員的意見,而且沒有任何約束條件,沒有聯系組織需求和崗位需求去調研個人需求。干部也從個人興趣出發,造成按需培訓變成了按干部興趣愛好進行培訓。
同時,對調查所得的信息分析、研究不夠,出現調而不研的現象,或者僅僅在形式上對需求做了大概的分析和研究,缺乏系統的培訓理論和堅實的管理基礎做支撐,從而很難科學把握、準確定位,容易出現“大雜燴”式的培訓課程。
2.需求分析不夠全面。
堅持分級分類培訓,是干部教育培訓部門集中培訓能夠做到按需施教的前提和保證。干部教育培訓部門應掌握不同級別不同層次類型的干部培訓信息,構建各層次類型干部培訓需求模型。既要有縣處級干部需求信息,也要有大學生村官需求信息;既要有豐富經驗的干部培訓需求,又要有新上崗干部培訓需求;既要分析干部的知識需求,也要分析干部的素質能力要求,等等。
3.需求分析不夠系統。
各層次、各主體的需求分析應該構成一個完整的系統,但現在多呈現出分散化傾向。培訓活動應該先有計劃,包括年度培訓計劃、教學計劃,按照培訓計劃做好需求調研,包括調查目的、調查對象、調查策略、調查結果處理等方面,根據調研結果進行培訓需求分析。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分析學員的培訓需求,及時掌握課程教學實施的有關信息。
1.進一步確立“按需施教”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重要地位。
《干部教育培訓條例》中,將“以人為本、按需施教,全員培訓、保證質量,全面發展、注重能力,聯系實際、學以致用,與時俱進、改革創新”,規定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其中,“以人為本、按需施教”原則,體現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要與干部個人成長需要的統一,強調把握干部成長規律和教育培訓需求,分級分類地開展干部教育培訓,增強干部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按需施教原則全面概括了干部教育培訓的目標、內容、方式和管理體制的要求。教育的目標決定教育的內容,教育的內容決定教育的方式及管理體制。按需施教原則首先集中概括了干部教育培訓的目標,這就是滿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和干部履行盡責的需要,適當兼顧干部個人成長的需要。由此決定了培訓的內容必須針對組織發展、崗位工作之“需”;培訓的方式方法必須適應培訓目標和培訓內容之“需”;培訓的管理體制必須保證培訓能夠做到按需施教。
2.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訓需求分析制度。
既要開展對常規培訓、一般性培訓的調研,也要開展對專題性、專門性培訓的調研。干部教育培訓單位或主管部門、干部所在單位和干部培訓機構組織實施,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各層次、各類別干部發放調查問卷或召開座談會,了解掌握干部培訓需求。干部教育培訓單位或主管部門根部黨和政府各個時期的工作重點和戰略部署,組織專家研究各個時期干部教育培訓的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各級各類干部崗位履職能力要求,開發培訓項目。在制定培訓計劃是,各類需求分析主體要進行會商,使培訓計劃、培訓項目、培訓方案設計以及培訓課程等,更貼近干部的實際需求。
培訓需求分析的功夫要下載平時。干部教育培訓各類主體要注意收集干部的有關信息,以及干部在工作中的表現、面臨的問題等。這樣才能真正地有效地了解干部的培訓需求,并在此基礎上設計培訓項目、培訓方案,設置培訓課程,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改革干部培訓班次設置方式。
全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會議強調,要“科學設置班次和學制,突出按類別設置班次,加強專題培訓”。改變過去自上而下的簡單的培訓方式,創立從下而上,上下結合的培訓方式,避免想學的學不了,不想學的反復學的局面。例如,湖北荊州市委黨校實行“分層申報”、“分類辦班”的教育培訓新模式。“分層申報”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干部的意愿,既有利于落實按需施教,又能變干部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干部學習的內在動力和潛能。所謂“分類辦班”,就是改革班次設置方式,變過去按干部職級編班為按干部崗位需求設置不同類型的專業班、專題班,加強干部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4.培育和規范培訓市場。
在干部培訓體制中,要打破干部教育培訓當然由上級培訓機構承擔培訓任務的觀念,建立由培訓管理部門主管、培訓機構參與的培訓超市。要在干部教育培訓體制內樹立起市場意識,在體制內的培訓機構、師資中形成競爭。組織部門在設置培訓項目、選擇培訓機構時,要根據個培訓機構的培訓項目和培訓計劃,針對一定時期干部的培訓需求和各層次類型干部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個培訓機構的優勢,根據培訓任務和培訓機構辦學特色,擇優確定培訓機構。
作者簡介:黃倩倩,講師,肥東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