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永樂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 濟南 250021)
反洗錢視角下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例特征與風險防范
——以“e租寶”非法集資案為例
蘇永樂
(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山東 濟南 250021)
以P2P網貸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同時也由于法律配套不完善等因素,極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本文通過“e租寶”非法集資案例,從反洗錢視角下分析了涉眾型經濟犯罪的案例特征,對涉眾型經濟犯罪的主要特點及成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風險防范措施。
反洗錢;非法集資;風險防范
近年來,大數據、云計算、移動支付等互聯網技術滲透并改變著傳統金融行業,以P2P網貸模式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理財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相關法律配套不完善、監管體系不健全等問題,容易誘發惡意騙貸、卷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臺由于準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也為不法分子洗錢提供了新的洗錢渠道。2016年2月,央視新聞頻道正式公布了“e租寶”非法集資案件的偵查情況,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
P2P網貸,即點對點(peer to peer)的網絡信貸,是指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匹配借貸雙方資金需求,完成個人與個人之間小額借貸交易。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P2P網貸的興起,極大的緩解了中小微企業和個人融資難的問題。從2013年開始, P2P網貸平臺數量不斷增長,2015年達到了一個高峰。但是,問題平臺的數量也一直在增加,平臺跑路的現象一直沒有停止。據統計,在2014年7月、2015年6月-7月、2015年11月,月新增問題平臺都超過了100家。由此推算,今后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問題平臺還會繼續出現。
P2P網貸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雖然前景被一致看好,但在高速成長的過程中必然伴隨著各種經營風險。在市場發展初期,由于缺乏法律規范和監管措施,網貸平臺數量不斷增加,許多平臺只是簡單的照搬國外商業模式,一味追求業務規模而忽視技術保障和風險防控措施,導致在后續發展過程中風險不斷累積,出現問題后難以有效應對,最終出現跑路的問題。
“e租寶”全稱為“金易融(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鈺誠集團全資子公司,注冊資本金1億元。2014年2月,鈺誠集團收購了這家公司,并對其運營的網絡平臺進行改造。2014年7月,鈺誠集團將改造后的平臺命名為“e租寶”,打著“網絡金融”的旗號上線運營。
“1元起投,隨時贖回,高收益低風險”,這是“e租寶”廣為宣傳的口號。自2014年7月上線,e租寶交易規模快速擠入行業前列。根據零壹研究院數據中心統計,截至2015年11月底,“e租寶”累計成交數據為703億元,排名行業第四。網貸之家的數據也顯示,截至12月8日,“e租寶”總成交量745.68億元,總投資人數90.95萬人,待收總額703.97億元。
“e租寶”對外宣稱,其經營模式是由集團下屬的融資租賃公司與項目公司簽訂協議,然后在“e租寶”平臺上以債權轉讓的形式發標融資;融到資金后,項目公司向租賃公司支付租金,租賃公司則向投資人支付收益和本金。為了維持增長速度,平臺開始出現了私設資金池、虛假標的等問題,金融風險逐步積累并放大。
2015年12月8日晚間,新華社發文稱e租寶涉嫌違法經營活動,正接受有關部門調查。隨后e租寶官微確認被調查,并聲明暫停業務。2016年2月,央視新聞頻道正式公布了“e租寶”非法集資案件的偵查情況,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由于“鈺誠系”的資金交易龐雜,財務管理混亂,其資金流向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非法集資又被稱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是指法人、其他組織或個人未經有關機關批準,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行為,屬于典型的涉眾型經濟犯罪。根據《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規定,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具有涉案主體復雜、涉案地域廣、金額大、欺騙手段多樣化和隱蔽化的特征,如有的非法集資打著“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倡導綠色、健康消費”等旗號開展誘騙;有的編造“天上掉餡餅”、承諾高回報的故事;有的用所謂產權式返租、電子商務、電子黃金、投資基金等新名詞、新概念蒙騙群眾;有的則利用親戚、朋友、鄰居、同事等社會關系,編造中標、項目開發、做生意急需資金周轉等虛假理由詐騙等。
近年來,隨著大眾理財投資意識的增強,非法集資又出現了新型手法:一是設立與金融機構名稱近似的空殼公司,誘導社會公眾投資。犯罪分子故意注冊與銀行名稱近似的空殼公司,并設計類似的金融業務,極具欺騙性。二是以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黃金、上市公司股權、高新技術為名非法集資,三是以會員組織名義詐騙公眾資金。犯罪分子以某國外知名企業為幌子出售會員卡,理財產品,博取公眾信任。四是以實業投資或銀行抵押貸款為名非法吸收公眾資金。犯罪分為騙取社會公眾信任,多以合法公司為掩護,采取投資實業項目,簽訂合同、虛擬銀行貸款等方式進行非法集資活動。
(一)總體思路
涉眾型經濟犯罪往往使參與者遭受很大的經濟損失,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嚴重干擾破壞正常的經濟、金融秩序,使得某些地區或項目因資金鏈斷鏈、債務糾紛等引發風險,甚至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帶來大量社會治安問題。涉眾型經濟犯罪屬于資金密集型犯罪,主要通過商業銀行完成資金轉移,使用多種非柜面金融工具和復雜的交易進行洗錢,讓非法獲取的“黑錢”漂白成合法所得。
人民銀行作為國務院反洗錢主管部門,下設中國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接收并分析金融機構報送的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近年來,通過收集國內非法集資典型案例、與公安部門進行情報會商、下發洗錢類型分析報告等方式,對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總結出一套較為實用的識別點,指導金融機構在實踐工作中如何識別和分析可疑交易活動。
金融機構要站在維護金融安全和社會經濟穩定、建立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發揮反洗錢機制作用,認真履行客戶身份識別、客戶身份資料及交易記錄保存、大額和可疑交易報告等反洗錢三大核心職責,積極防范和監測非法集資等相關聯的洗錢活動,配合打擊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經濟犯罪行為。
(二)風險識別點
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做好客戶身份識別和盡職調查的基礎上,應重點關注交易的金額、頻率、流向、性質等異常情形,綜合分析研判是否存在非法集資和洗錢的嫌疑。
1.資金特征。一是短期內大量分散資金向某一個或幾個賬戶集中。在非法集資活動的初期,大量群眾受不法分子高息利誘,將資金集中到某賬戶,這是非法集資活動在資金交易上最明顯的特征,尤其在互聯網金融理財逐漸盛行時,表現為跨省、跨地區的異地轉賬或匯款。二是資金規模迅速擴大。如“e租寶”案例中,從2014年7月上線到2015年11月底,“e租寶”在近一年半的時間里累計成交數據為703億元,排名行業第四,與行業平均發展水平嚴重不符。三是存款金額往往為萬元的整數倍。不法分子為吸引更多投資者,往往根據投資額將投資回報率設為不同檔次,如投資5萬、投資10萬對應不同的利息,這樣,投資者向指定賬戶的存款往往表現為轉賬5萬元或10萬元。
2.人群特征。從破獲的非法集資案件來看,受害人往往具有一定的人群特征,如中老年人、婦女、農民、聾啞人、退休人員等,這些人往往空閑時間較多,又有一定的儲蓄和投資愿望,但接觸社會信息的渠道狹窄,缺乏防范意識又較為盲從,因而更容易受不法分子利誘。如在“e租寶”案例中,許多“瘋狂”的大爺大媽提著現金去購買其高息產品。
(三)監管建議
1.加強對互聯網領域重點客戶的身份識別。非法集資多以空殼公司或個人身份為掩護,離退休人員和下崗職工等年齡較大的人群易受到非法集資蠱惑,建議銀行機構高度關注注冊資本與交易量嚴重不符的公司和以外地身份證在本地開戶并發生大量交易的個人客戶,同時要求銀行機構一線網點重點關注具有明顯人群特征的人員集中開戶、轉賬和匯款等情況。
2.適當調高特定客戶的風險等級。根據《金融機構洗錢和恐怖融資風險評估及客戶分類管理指引》(銀發[2013]2號文印發)的規定,建議銀行機構將P2P網絡借貸、投資理財、非融資性擔保、小額貸款公司、藝術品收藏等新興潛在洗錢風險較大的領域或行業,適當調高其風險等級,關注其日常資金流動情況,并采取上述指引中規定的強化的風險控制措施。
3.勤勉盡責做好交易資金監測工作。建議銀行機構加大電子銀行、大額存取等非面對面業務的反洗錢監控,重點關注短期收到多個地區、多個客戶大筆資金匯入的賬戶,發現涉嫌非法集資交易,建議立即向警方報案,并按規定及時向人民銀行提交可疑交易報告。
4.進一步加大反洗錢培訓力度。建議銀行機構加強對其反洗錢專員、一線柜面人員、理財經理的反洗錢培訓,認真學習人民銀行下發的洗錢風險提示等文件,及時對電信詐騙、非法集資、網絡賭博、地下錢莊等涉眾型經濟犯罪中經常出現的冒用他人身份證件開立銀行賬戶、特定人群受人指使集中開立賬戶等情況進行重點關注,全面做好客戶警示教育工作。
非法集資、電信詐騙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借助互聯網金融的順風車嚴重擾亂經濟社會秩序、侵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給無數家庭帶來巨大損失。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隱患多以及法律地位不明確,且游離于金融監管體系之外,對金融體系安全、社會穩定產生重大沖擊。考慮到大量從事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機構尚未納入反洗錢監管,為了保障行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建議人民銀行加快互聯網金融重點行業的反洗錢制度建設,將互聯網金融機構逐步納入反洗錢監管體系,從資金層面防控涉眾型經濟犯罪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
[1] 李新安.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風險防范探析[J].法制與經濟.2014(7).
[2] 彭冰. P2P網貸與非法集資[J]. 金融監管研究.2014(6).
[3] 宋琳.房兆琦. P2P網絡借貸與非法集資:關系、根源及規制[J].山東財經大學學報.2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