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浩
(中國人民銀行孝感市中心支行,湖北 孝感 432100)
基于互聯網金融“三因素”視角的反洗錢監管
魏金浩
(中國人民銀行孝感市中心支行,湖北 孝感 432100)
作為傳統金融與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的新興領域,互聯網金融推動了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的創新,也挑戰了現有的金融監管體制。本文圍繞互聯網金融的外部支撐因素、行業特點因素和義務主體因素“三因素”出發,創新性的從互聯網金融的宏觀、中觀和微觀視角來剖析其蘊含的洗錢風險,并結合新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金融反洗錢監管作了有益探索。
互聯網;金融;反洗錢
自2013年支付寶推出余額寶,引發互聯網金融熱潮以來,騰訊、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戰局。方興未艾,螞蟻微貸、p2p網貸、眾籌平臺、網銷保險、平安“壹錢包”、建行“善融商務”等創新金融服務突軍異起,互聯網金融呈現發展快、覆蓋廣的蓬勃趨勢。
2015年7月,我國新出臺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互聯網金融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等業務的新興金融模式。從本質上講,互聯網金融的產生與發展是金融跨界創新的結果,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征。從形態上看,主要包括互聯網支付、網絡借貸、股權眾籌融資、互聯網基金銷售、互聯網保險、互聯網信托和互聯網消費金融等互聯網金融業態。截止2016年初,我國互聯網支付業務374.22億筆,金額達24.72億元,同比增長93.43%和137.6%;P2P網絡借貸市場規模達3292億元,同比增長122.8%,期間增速達到過200%的年增長率;眾籌融資規模4.4億元,同比增長235%。
作為新興事物,互聯網金融既需要市場驅動,也需要規范引導。 互聯網金融使得客戶通過互聯網獲得金融服務克服了傳統金融交易的時間和空間束縛,創新性的支付方式和金融產品也極大便捷了大眾化、移動化、多元化、高效化的市場金融需求,獲得客戶群體的青睞。
但與此同時,互聯網金融跨界融合,它的業務創新存在監管的“真空地帶”,互聯網金融洗錢風險日趨明顯。僅今年上半年,螞蟻金服反洗錢團隊就向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報送各種洗錢可疑交易報告300余份,其中多份已移送公安機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也顯示,每年全球非法洗錢的金額占到全球GDP總量的2-5%。在現階段如何加強互聯網金融的反洗錢監管,防范其快速發展中蘊藏的洗錢風險,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互聯網金融兼具互聯網和金融雙重基因,正成為犯罪分子新的洗錢渠道。本文圍繞互聯網金融的外部支撐因素、行業特點因素和義務主體因素“三因素”出發,創新性的從互聯網金融的宏觀、中觀和微觀視角來剖析其蘊含的洗錢風險。
(一)外部支撐因素分析(宏觀視角)
1. 法制支撐不足隱含洗錢風險
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跨界融合保險、證券、銀行、電商、互聯網、通信等多個行業,涉及企業和機構小而分散,傳統法規監管半徑和覆蓋度凸顯不足,互聯網支付、眾籌平臺、網貸公司等新業態反洗錢監管出現真空地帶;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立法滯后,缺乏明確的、可操作性的法律制度授權,導致相關監管主客體雙方權責不明,成為制約反洗錢工作開展的“瓶頸”。
2. 科技支撐不足隱含洗錢風險
互聯網聯通世界,金融交易數據信息龐大,科技支撐不足會隱含洗錢風險。一是不法犯罪分子利用互聯網海量交易數據躲避反洗錢監測,反洗錢人員篩選排查可疑交易凸顯困難。二是Q幣、比特幣等新型虛擬工具的出現,使得洗錢分子可以進行去中心化、全球化、匿名化的洗錢交易,實現資金鏈條和資金動向的隱匿。三是互聯網金融技術創新較快,網絡黑客竊取、泄露、非法篡改賬戶信息成為洗錢過渡賬戶并非難事。
(二)行業特點因素分析(中觀視角)
1.互聯網金融服務鏈條長,資金追蹤難
現代經濟日益發達,金融創新不斷復雜,理財、證券、保險網絡銷售,金融機構、電商企業和通訊公司不斷融合,極大地豐富了互聯網金融產品。多元化、復發化的金融交易促使資金鏈條拉長,洗錢分子人為割裂資金交易線索,使得產品及服務的客戶歸屬劃分存在困難,不易進行客戶身份識別和洗錢交易監測,增加了對洗錢資金流追蹤的難度。
2.互聯網金融服務隱蔽性強,洗錢識別難
借助互聯網金融的電子化,資金轉移不受時空限制。銀行卡綁定第三方支付,隨時隨地的移動支付就可以讓資金自由、頻繁的在賬戶間劃轉,洗錢犯罪行為變得隱蔽和模糊,洗錢分析識別難。一是網絡注冊登記、資金用途、交易記錄的真實性和安全性難以得到有效保證。二是交易數據海量化,從中發現和甄別可疑交易有很大的難度。三是洗錢場所虛擬化,網上交易隱蔽了轉換資金性質和地點的目的。
3.互聯網金融服務交易量大,洗錢危害廣
互聯網金融交易面向所有個人和企業,應用普及度日益提升。洗錢分子借機秘密、頻繁交易,造成大量資金損失。而且網上交易賬戶容易遭受黑客竊取,導致虛假借貸威脅用戶和企業雙方利益,洗錢危害可謂影響巨大。例如,支付寶賬戶開通信用卡支付功能后,不法分子可采用虛假商戶與客戶聯合偽造交易的方式來進行信用借貸,即可造成大量信貸資金無交易背景地被套用,隱含的套現騙貸和洗錢風險不容忽視。
(三)義務主體因素分析(微觀視角)
1.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反洗錢機制不夠健全
當前互聯網支付、眾籌平臺、網貸公司、保險網銷等新業態的互聯網金融機構發展迅速,其生長時間短,機構反洗錢制度有待健全,缺乏相關洗錢風險防范經驗。另外,部分機構擔憂履行反洗錢義務的崗位設置成本、人員成本、記錄存儲成本、風險識別機會成本等開支過大,它們衡量成本產出效益,反洗錢動力并不足。
2.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反洗錢意識缺乏基礎
部分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前身為實體經濟企業,大都缺乏反洗錢基礎,在創新融入“金融基因”后,需要強化洗錢風險防控意識。然而在行業競爭和客戶體驗度的刺激下,他們的反洗錢客戶識別、交易記錄監測等業務流程較為簡化,機構和人員的反洗錢意識不強,對洗錢危害、反洗錢義務和意義等都缺乏足夠的了解。
3.互聯網金融機構的反洗錢人員能力有待提高
隨著我國互聯網金融交易的頻繁,資金和風險也成倍增長。互聯網金融的人員反洗錢能力受到考驗,對從業人員金融、會計、通信技術、IT、風險管理等綜合知識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以保障洗錢風險的“源頭”識別有效性。
(一)細化互聯網金融立法,完善反洗錢監管框架
2015年7月,央行牽頭的十部委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這部互聯網金融的“基本法”確立了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基本制度框架。下一步,細化到互聯網金融反洗錢工作上看,中國人民銀行將負責制定反洗錢相關監管細則來強化風險防控,打擊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洗錢犯罪。而且,從權責對應上看,金融立法可以明確監管權力和義務,給互聯網金融反洗錢工作明確范圍、目標和方式,促進反洗錢工作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制度化、規范化、長期化。
(二)保障反洗錢科技力量,落實網絡身份認證
在互聯網時代,科技力量是反洗錢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監管方要強化反洗錢系統,做好安全支付、系統對接方面創新,積極引入大數據、人臉識別、眼部虹膜、云終端、數據庫等高科技優化非現場監管,切實防控洗錢風險。二是義務主體要認真落實銀行賬戶、網銀交易、移動支付、互聯網保險等業務的身份認證和聯網核查工作,嘗試利用各種交易模型、數學模型、洗錢類型分析模型建立洗錢黑名單庫,從網絡身份識別的源頭上進行風險預警。
(三)抓牢反洗錢內外部監管,規范互聯網金融發展
面對互聯網金融虛擬化、網絡化,隱蔽化、復雜化的洗錢交易,反洗錢監管在新的業態下,要進一步加強監管方協作和義務方責任,發揮互聯網金融反洗錢外部監管和內部監管的統一合力,規范行業發展。一是按照《指導意見》分業協作監管的安排,“一行三會”、工商局、公安部以及地方金融辦等部門在跨界交叉業務監管上,可以搭建會議聯席制,實現監測數據、監管報表、現場檢查等方面信息聯通共享,聯合扎牢外部監管防線。二是推進互聯網金融協會的成立,利用行業自律健全組織機構,樹立行業標準。互聯網金融反洗錢義務主體也要提高認識,進一步完善反洗錢機制,加強流程和環節管理,注重風險管理。尤其是在網絡平臺實名制、產品設計、客戶等級、可疑交易等方面評估洗錢風險,強化交易記錄保存制度,將洗錢防控措施貫穿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各個環節,實現義務方的內部監管。
(四)強化反洗錢宣傳培訓,提高義務主體履責動力
互聯網金融反洗錢防線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監管者、消費者三方密切配合,共同打擊防范洗錢犯罪。從三方面入手提高互聯網金融反洗錢主動性:一是加大反洗錢宣傳覆蓋面,提高新興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消費者的反洗錢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二是加強反洗錢人員自身力量,從業務培訓和人才配備上使勁,補充復合知識和反洗錢檢查技巧。三是加深配合,以會代訓促進互聯網金融機構內控制度完善。在新環境下,監管者要充分傳達監管理念,圍繞風險為本原則,指導互聯網金融機構將風險防控放在首位,夯實業務基礎。
[1] 楊勇.互聯網金融的特點、風險及應對[J].青海金融,2016,(4).
[2] 石彥杰,史靜.互聯網金融洗錢風險問題研究[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5,(7).
[3] 段玲,馮春江.互聯網金融與反洗錢監管[J].中國金融,2015,(4).
[4] 于春敏,周艷軍.互聯網金融時代反洗錢防御體系的構建[J].財經科學,2014,(11).
[5] 林宏山等.互聯網金融洗錢與反洗錢問題研究[J].金融會計, 2014(10).
[6] 童文俊.互聯網金融洗錢風險與防范對策研究[J].浙江金融,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