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泰電氣欺詐發行的強制退市工作從7月12日起拉開了序幕。根據欣泰電氣發布的公告,該公司已于7月7日收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及《市場禁入決定書》,這也意味著該公司欺詐發行一事最終被認定。根據2014年10月17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改革完善并嚴格實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見》的規定,欣泰電氣因此成為欺詐發行退市第一股,同時也是創業板退市第一股。
讓欺詐發行的欣泰電氣退市,這是近年來證監會打擊欺詐發行工作取得的重大成果,也是在加強市場監管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進展。它同時也代表了股市的民意,是人心所向的一種正能量!畢竟造假上市嚴重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同時也極大地動搖了股市的根基。特別是最近幾年來,A股市場上在綠大地、萬福生科、海聯訊等欺詐發行被“包容”的情況下,中國股市尤其需要有一種正氣來對欺詐發行說“不”。因此,欣泰電氣被強制退市,這是中國股市發展的里程碑,它對于中國股市發展的歷史意義是深遠的!
不過,正因為欣泰電氣是首例因為欺詐發行而被強制退市的公司,這從保護投資者利益的角度來說,難免會存在不足之處。為此,筆者建議盡快從二個方面加以完善,以便更有效地保護投資者利益:
一是完善投資者損失賠償制度。在欣泰電氣處罰決定作出后,走在最前的投資者保護措施莫過于興業證券的“先行賠付”政策,這是根據今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股發行制度作出的安排。先行賠付政策無疑是一個好政策,但存在的若干具體操作問題是不利于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根據興業證券對賠付基金賠償對象的界定,揭露日(2015年7月14日)或更正日(2015年11月27日或12月10日)之后買入欣泰電氣股票的投資者是得不到賠償的。如果以揭露日為基準,這也意味著最近一年買進欣泰電氣的投資者都得不到賠償。由于中國股市的投機性導致的高換手率,恐怕符合賠付條件的投資者就只有少數了,大多數的投資者恐怕難以得到賠償。而且,先行賠付制度明顯與股份回購承諾是不配套的。根據2013年11月30日證監會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規定,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應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開承諾,發行人招股說明書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對判斷發行人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的發行條件構成重大、實質影響的,將依法回購首次公開發行的全部新股,且發行人控股股東將購回已轉讓的原限售股份。包括實際控制人、董監高、保薦機構、會計事務所等證券服務機構,也都要作出相應的承諾,并將依法賠償投資者損失。實際上,如果完全履行了股份回購承諾,先行賠付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因此,在目前A股市場沒有集體訴訟的背景下,為保護投資者利益,筆者建議參考香港的已有經驗。在香港市場上,香港證監會對“洪良國際欺詐發行案”的處理就是采取了由發行人洪良國際回購全部股份的做法。這種做法無疑是適合A股市場特點且能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有效做法。而且,興業證券已經成立了賠付基金,這完全可以作為股份回購基金的一部分。若在回購資金不充足的情況下,還可以由投資者保護基金劃撥部分資金作為補充,然后再依法追索有關當事人的賠償責任。落實股份回購承諾,這對于健全中國資本市場退市制度來說,無疑是錦上添花!
二是提升投資者教育的深度與廣度。在依規復牌后,欣泰電氣開啟了退市與價值回歸之旅。但令人痛心的是,一些投資者不顧交易所、券商及媒體的反復提醒、提示,繼續買入甚至炒作*欣泰股票,這無異于飛蛾撲火似的搏傻!
這些投資者非理性的行為凸顯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在推進制度改革進程中投資者教育的重要性與急迫性!個人投資者主導的投資者結構是中國資本市場最大的“市情”,也是保持資本市場活力與活躍度的重要基礎。這警示我們要深化投資者行為研究,進一步提升投資者教育的深度,拓展面向投資者政策宣傳與輿論引導的廣度,力爭使資本市場每一項制度改革的政策信息全覆蓋地傳達至每一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