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霄羿
(湖北經濟學院 金融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英國脫離歐盟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及我國應對策略
曾霄羿
(湖北經濟學院 金融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英國“脫歐”的靴子塵埃落定,歐洲2016年最大的宏觀風險最終成為現實,市場一片嘩然,主要匯市、股市、債市應聲下挫,投資者競相賣出手中風險資產,全球市場哀鴻一片。英國“脫歐”不僅會降低英國和歐盟未來幾年經濟增長預期,還將增大未來各國央行貨幣政策的不確定性,本文就英國“脫歐”對全球經濟帶來的重要影響進行分析,并提出我國應采取的應對措施。
英國;脫離;歐盟;對世界經濟影響
英國與歐洲向來唇齒相依,其一半貿易額都來自歐洲其他國家。英國脫離歐盟在短期內對英國無疑是有利的,英國可以立即省下每年向歐盟繳納數十億到上百億不等的會費,擺脫歐盟勞動者自由流動制度限制,減少歐盟對英國中小企業眾多條框的掣肘,增加英國在國際貿易中的自由裁量權,就業機會因此增多。但從中長期來看,“脫歐”令英國與歐洲貿易關系受到嚴重影響,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及資金避風港的地位或不保,如果大量投資從英國撤出,英國經濟前景或進一步轉差。英國“脫歐”將抹殺掉歐洲央行近些年苦心經營的量化寬松政策所帶來的成效,可能會引發全球經濟的減速風險,導致世界經濟進入到一個危機模式。比起經濟上的打擊更嚴重的是,英國“脫歐”為其他歐盟國家開啟了危險的先例,在不遠的將來很可能會把“脫歐”的政治風險傳播到整個歐洲,或將威脅歐洲甚至世界的和平穩定。
歐洲聯盟是由歐洲共同體發展而來的,德國、法國、意大利等6國為創始成員國。1991年12月,歐共體首腦會議通過《馬斯特里赫特條約》。1993年11月1日,條約生效,歐盟正式誕生,歐盟現有27個會員國,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實體。
英國質疑歐盟的思想根深蒂固,在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中一直表現得躊躇搖擺。英國于1960年申請進入歐共體,雖然歷經13年于1973年成功進入。然而,英國長期對歐陸保持著優越感,把自己視為歐洲之外的全球性大國,認為異于歐洲的獨特性是其崛起和強大的原因。雖然逐漸衰弱,優越感依舊強烈。英國人始終覺得自己不應該以一個普通成員國身份參與歐洲一體化。加入歐盟僅2年,英國于1975年就曾進行過第一次脫歐公投,雖然當時選擇留了下來,但是英國以歐盟早已制定好的規則并不適用英國為由,就此開啟了漫長的利益談判。隨著歷史的發展,歐盟由于自身的一些制度性缺陷,以及歐盟集體內部的矛盾,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從“歐洲五國”恣肆蔓延的情勢下,歐元區一度面臨解體危機。作為獨立于歐元區之外的英國一方面以貨幣政策的物理隔離,阻滯了危機向英國傳導;另一方面,英國和歐盟的經貿一體也使得英國經濟困窘不堪,陷入兩難。二戰后,每遇挫折或危機,英國疑歐聲則四起,將問題歸咎于歐共體或歐盟。從20世紀90年代強烈反對歐盟單一貨幣政策到本世紀初對歐債救助計劃的全面掣肘,彰顯了英國追求經濟發展自由權并試圖擺脫歐盟規章限制的決心。隨著歐盟東擴,越來越多的移民來到英國,經濟不景氣加劇了英國人對移民爭搶福利和工作的擔憂。2015年中東動蕩導致大量難民涌入歐洲,歐洲遭遇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難民潮,英國明確表態不會加入歐盟難民配額計劃,難民危機成為英國公投的又一導火索。
英國的“公投之路”曲折而漫長,繼第一次公投,時隔41年后,英國首相卡梅倫在2013年就英國與歐盟關系前景發表講話,重提“脫歐”公投。他聲稱如果歐盟不采取措施解決英國與歐盟之間的核心問題,英國將退出歐盟;并承諾如果他領導的保守黨若在2015年選舉中勝出,將舉行全民公投,讓民眾選擇繼續留在或退出歐盟。“脫歐”原本是英國政府用以敦促歐盟改革以謀求更多收益和更大權利的籌碼,結果弄巧成拙,假戲真做。英國在加入歐盟大家庭43年后,于2016年6月23日通過公投宣告脫離歐盟,擾攘了多年的“脫歐”公投由此畫上了句號。
1、給各國央行帶來新挑戰
從貨幣政策上來看,“脫歐”導致全球資產風險偏好下滑,流動性趨緊,各國央行將以寬松為主,緊縮政策都將推遲。英國央行預計可能將再次推行量化寬松計劃以刺激經濟,歐洲央行為了抑制歐元貶值和資金流出趨勢,可能會根據未來幾周市場的變化而推遲退出其現有的資產購買計劃來為市場提供流動性考慮,同時進一步擴大量化寬松措施規模。美元和日元因為避險能力強,在公投后可能迅速走強,使得美聯儲及日本央行要在避免本幣快速升值及支持本國通脹率增長上取得平衡。在“脫歐”對美國經濟前景的影響明朗之前,美聯儲將傾向于減緩加息計劃;而日本央行則可能因為日元強勢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并再次擴大其資本購買和進一步放寬貨幣政策。人民幣由于避險功能弱,相對貶值被放大,中國央行的舉動及政策同樣舉足輕重。英國脫歐的外溢效應給全球央行的政策帶來了巨大挑戰,全球可能會因此再次進入貨幣惡性貶值。
2、全球資本市場將劇烈震動
英國“脫歐”是歐洲近幾年所有公投中第一次出現改變現狀的結果,英國“脫歐”超出預期。公投前全球主要大類資產及波動率并沒有大幅提升,表明市場對于“脫歐”風險并沒有為充分預估,“脫歐”的后續直接、間接影響將會持續發酵,“脫歐”并不是簡單的區域性事件。“脫歐”將引發全球投資者風險偏好下滑,整體利好美元、黃金、日元等避險資產,利空股票、新興市場貨幣、原油等風險資產,由于脫歐短期內兩敗俱傷,也將利空英鎊、歐元。
3、對全球金融業打擊巨大
從國際金融市場近期的大幅波動就已經可見一斑,倫敦作為歐洲乃至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地位或將受到挑戰。目前,倫敦金融中心管理著歐盟約85%的對沖基金資產及約50%的存款保險,并成為最具活力和最重要的人民幣交易中心和離岸人民幣市場,“脫歐”將沖擊歐盟市場的穩定性,金融業對英國GDP貢獻近10%,倫敦市場外匯交易量占全球40%左右,全球離岸中心債券存量中占比約60%。英國脫離歐盟,新協議短期達不成,很多設立在倫敦的金融機構則有可能撤離,對金融業打擊巨大。
4、導致原油價格下行壓力加大
剛剛從底部爬上來的原油價格則很可能被打回原形,產油國又將陷入痛苦的深淵。油價走低最大的噩夢是美國原油企業可能出現倒閉潮。美國的石油企業所發行的“垃圾債券”的兌現風險會陡然增高,有可能引發一場新的“雷曼兄弟”式金融危機。
英國脫離歐盟對世界經濟的外溢效應,令全球經濟和金融政策制定者審時度勢,相機權變。
1、加快頂層布局,選擇新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倫敦已經成為我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但英國“脫歐“后,英國可能不再是離岸金融中心,我國駐倫敦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應該有效控制在英國進行的各項經濟活動,嚴格管制與監督,防止對人民幣離岸中心造成嚴重沖擊。愛爾蘭是歐元區成員國,同時具有企業稅率低、國民母語為英語、法律體系也和英國一樣屬英美法系等諸多優勢,我國政府可以考慮在愛爾蘭設立人民幣離岸中心,逐步增加在愛爾蘭的經濟活動。
2、加強與歐盟其他國家往來,建立新的人民幣清算銀行
英國脫離歐盟,中國不會再得到英國為歐盟成員國時帶來的諸多好處,中國應另辟蹊徑,增進與歐盟其他有話語權國家的貿易往來,建立長期的友好合作關系,考慮在歐盟區建立新的人民幣清算銀行,以加快拓展在歐盟區的市場建設。
3、加強我國外匯市場的監管力度,規避貶值與動蕩風險
我國擁有巨額的英鎊外匯儲備,隨著英國退出歐盟,種種原因會導致英鎊貶值,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出現嚴重的縮水。因此,我國應該對持有英鎊儲備進行合理投資,以規避貶值風險;另一方面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在不斷加快,在英國出現拋本幣買入人民幣的可能性極大,這會導致我國外匯市場的動蕩。我國要加強對外匯市場的監管力度,以免對我國外匯市場造成嚴重影響。
4、關注國內市場與資本變動,以防止中國市場受到沖擊
英國脫歐一方面會造成英鎊的貶值,英國的產品會以更加低廉的價格進入中國市場,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我國國內相關企業的競爭力,不利于中國企業的發展。因此,我國應利用貿易保護主義來防止此種事件的發生;另一方面“脫歐”會引起一些投資撤出英國,引起資本外逃,這些資本可能會進入我國,我國應該加大對大量外來資本的監管,防止對國內資本造成巨大的沖擊。
英國脫離歐盟注定將是載入史冊的重大事件,“脫歐”后,為強化倫敦的國際金融地位,英國將會更加看好在中國的發展之路,勢必加強與我國合作,優先發展對華貿易,從合作中獲取巨大利益,以此抵消脫歐所帶來的部分損失,如此看來,這或許給了我國一個改變世界經濟格局的機會。
[1] 陳玉剛.歐盟能否從全面危機走向全面治理[J].歐洲研究,2011.3.
[2] 大前研一.歐盟的沖擊[M].湖南科技出版社,2013.
[3] 德沃伊斯特.歐洲一體化進程——歐盟的決策與對外關系[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