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仁忠
(鎮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江蘇 鎮江 212000)
建筑施工企業在“營改增”后的稅收風險與對策
馮仁忠
(鎮江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支隊,江蘇 鎮江 212000)
中國全面實施營改增,這是財稅制度的又一次大變革。“營改增”以后,建筑企業如果不能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實際稅負將可能會不降反增。建筑企業如何應對新稅制的改革,規避風險,合理避稅,本文將從“營改增”后建筑企業面臨的風險以及可采取的對策兩方面進行一個初步的探討。
建筑企業;營改增;風險;對策
根據財稅〔2016〕36號文件《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試點的通知》精神,2016年5月1日起,國家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試點結束以后,營業稅將退出歷史舞臺,建筑業等行業將由原先繳納營業稅改為繳納增值稅。面對新稅制的改革,建筑業如何主動適應,統籌安排,抓住改革帶來的機遇將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
“營改增”后,建安企業一般納稅人增值稅稅率為11%,相比較原先3%的營業稅,提高了8%。從理論上講,建安企業可以通過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但實際操作中建安企業往往存在以下多種因素,實際稅負可能增加,分析起來,“營改增”后總體存在四大風險:
1、進項稅額取得風險
“營改增”后,建安企業和建設單位之間對于進項稅額的爭奪將十分激烈。如果拿不到足夠的進項稅,建安企業將面臨著比原先高得多的稅負。但是由于建安企業自身生產的特點,進項稅額難以取得。
一是建安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企業,近年來隨著人工費用的快速上漲,部分項目人工工資已經超過總成本的30%,人員支出難以抵扣進項稅額;
二是由于建筑業的材料多而雜,上游供應商很多為小規模納稅人甚至個人,難以提供合法合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即使是稅務機關代開,稅率也很低(簡易征收3%);
三是部分外購建材如黃沙、水泥、石材等適用稅率很低(簡易征收3%),即使取得增值稅專票,抵扣力度也很有限;
四是拖延付款。由于建安企業在工程結束以后往往要滯后一段時間才能拿到工程結算款,導致無法向分包商支付分包款,從而難以拿到分包商的進項發票;
五是“營改增”以后,很多甲方企業為自身利益將更多采用“甲供材”方式進行工程承包,這將導致建安企業在施工中能拿到的進項稅額大幅減少。
2、合同簽訂風險
“營改增”以后,建安企業的合同簽訂將顯得尤為重要。一份高質量的合同,將使得建安企業在業務開展中處于有利地位。
3、發票管理風險
建安企業的項目很多在外地,材料“小、散、雜”,項目周期長、采購零散、經辦人多是其主要特點。“營改增”以后,所有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必須在規定的時限進行認證抵扣,建筑業長期以來發票管理松散的風險將會暴露。
4、財務核算風險
“營改增”以后,建安企業一下子增加了十幾個增值稅核算科目,核算難度大幅增加。不僅在會計核算系統上體現,而且在開票、報稅、抵扣、繳納等環節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更高的業務素質要求,稍有不慎,便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會計風險表現有:
一是稅率變化。由于清包工、甲供材、老項目的規定,一個企業可能同時存在幾個不同的增值稅稅率,財務人員必須根據不同項目的相關情況,謹慎選擇核算方法;
二是項目變化。大型建安企業在采購實踐中往往大批量采購,以提高定價能力,而在領用時往往控制不嚴,導致不同的項目領用的材料進項稅額不能準確核算,給會計核算帶來風險;
三是報稅程序變化。財務人員除了對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嚴格審查,還必須統籌安排進、銷項稅,避免發生進項稅額不足或者銷項稅額大幅增加的意外情況,平衡企業資金流。
鑒于建安企業在“營改增”后可能面臨的困難情況,企業必須高度重視,及早建章立制,精心管理,謹慎操作,力爭在政策的范圍內合理降低稅負。
1、全員動員,高度重視
“營改增”不僅僅是財務人員的事情,它貫穿了從合同簽訂、發票開具、材料領用、設備租賃到認證抵扣、繳納稅款的全過程,涉及到公司的高層領導、法務部門、采銷人員和施工人員,因此,在“營改增”的準備過程中,必須要讓所有相關人員了解甚至掌握“營改增”政策,財務人員要結合本公司實際情況,對相關的知識政策進行反復宣講,力爭不出現政策的死角。
2、重新梳理,尋找優質供應商
“營改增”后,具備一般納稅人資格的供應商將成為首選。公司財務等相關部門要對所有的供應商進行重新梳理,在同等價格、服務條件下剔除小規模納稅人和其他個人,對那些報價合理、組織完善、信用優良的供應商予以優先考慮。采購部門在合同簽訂過程中要會同財務人員,結合供應商能提供的發票稅率考慮其報價。
3、重視合同簽訂,不留紛爭余地
合同是整個工程的開始,合同簽訂的好不好,直接關系到業務開展和工程利潤,企業必須對此高度重視。
一是要重新審視工程造價。原有的營業稅造價系統已經不適合現在的納稅體系,必須在造價中重新考慮增值稅情況,區分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不同稅率,有條件的應該進行價稅分離,重新核算;
二是明確表述,不遺紛爭。簽訂合同之前,可要求對方提供一般納稅人認證表或者稅務事項通知書,作為合同附件;其次,要在合同中,明確要求對方提供發票的義務、類型、稅率以及提供的時間和方式,如在合同中寫明“提供稅率為17%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等,防止合同執行過程中出現理解不一致;
三是重視合同后續管理。財務部門及時跟蹤合同執行情況,執行中如果出現甲方拖延付款等意外情況,要根據實際情況重新簽訂補充協議,以防止工程款未收到又必須納稅的風險;
四是杜絕工程掛靠中的納稅風險。掛靠、資質共享等在建筑業比較普遍,但是“營改增”以后一旦發生掛靠方通過虛開發票等方式逃稅漏稅,稅務機關對被掛靠方的處罰將十分嚴厲。因此對各種形式的掛靠,企業要仔細甄別風險。
4、加強財務核算,謹慎選擇,合理避稅
“營改增”以后,建安企業的納稅核算將很復雜,財務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養,對業務開展情況十分熟悉,精細核算,選擇合理的避稅方式。
(1)納稅方式選擇。對于業務量不大的納稅人而言,選擇小規模還是一般納稅人,對企業以后納稅影響很大。如果企業以小規模納稅人進行申報納稅,那么財務人員必須合理安排收入,一旦發生連續12個月(不是一個會計年度)收入超過500萬元,將不得不轉為一般納稅人;其次,企業應當從以往的工程項目進行分析,看看能不能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進而選擇納稅方式。
(2)勞務支出選擇。對于臨時性用工、季節性用工,以前多采用直接工資發放,無法抵扣進項稅額,現在如果可以采用勞務派遣等方式招用員工,由勞務公司發放工資并提供增值稅專票,企業應當進行核算。假如勞務公司提供的是6%的增值稅專票,同樣支出100元,企業可以節省稅費4.75元(75-70.25)。
(3)設備租賃選擇。“營改增”后設備租賃可以取得17%的專票,但是現階段一般出租人都是小規模納稅人或者個人,難以取得進項稅額,而企業購置機械設備可以分兩年抵扣進項稅額,因此,企業應當精細核算,在合理的前提下購買機械設備。
(4)“甲供材”或“甲控材”選擇。在改革以后,很多建設單位為了自身利益將把大宗材料的采購權控制在自己手里。對于這種甲供工程,稅法只是規定了全部或部分設備、材料、動力由工程發包方自行采購的建筑工程,可以采用簡易計稅方法計稅。如果全部材料、設備都由甲方采購,施工單位只提供相應的勞務,那理所當然的會選擇簡易方法計稅,問題是,假如甲方只是供給總材料的30%或者80%,即所謂“甲控材”,那施工單位就要面臨選擇的難題。經過測算,隨著甲供材比率的上升,一般計稅方法和簡易計稅方法應繳增值稅分別呈遞增和抵減的態勢。企業應當根據以往成本構成比率、外購材料增值稅進項稅額平均稅率等進行回歸分析,找到兩種計稅方法的大概平衡點,在核算時采用更經濟的計稅方法。
5、加強內部管理,強化內控建設
材料成本的核算貫穿在企業每一個業務環節,只有各管理部門齊心協力,建立高效有力的信息傳遞系統和內控執行制度,方能最大程度的發揮合力,降低成本。
(1)集中采購,攤低成本。集團化運作的施工企業對于大宗材料多采用集中采購的方式,“營改增”以后,為防止出現因“三流”不一致所導致出現不能抵扣的情形,企業應當采取“統談、分簽”的方式,由施工的分公司與采購商直接簽訂供應合同,做到“資金、物流、票流”三統一。
(2)加強發票管理。財務部門對于取得的增值稅專票要仔細核對,及時傳遞和認證。發票要求字跡清楚、與實際交易相符,發票聯及抵扣聯加蓋財務專用章或發票專用章。為防止發生抵扣風險,企業應當制定相應的發票管理制度,對因發票管理帶給企業的損失應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3)加強材料管理。材料入庫以后,倉儲部門對材料的“領、用、存”做好登記和核算,對不同項目領用的材料分開核算,嚴格跟蹤材料領用。對于用于非稅或者免稅項目的材料,由于小規模納稅人開具普票時價格相對較低,應考慮從小規模納稅人處采購以節約成本,對按照稅法規定應該轉出的進項稅額及時轉出,防止“多轉、少轉、遲轉”的風險。
“營改增”以后,整個建筑行業必將面臨著一場大的洗牌,大浪淘沙過后,那些沒有資質的小規模納稅人或者個人在競爭中將逐步萎縮甚至消亡,這對于整個行業而言,將是一次整合和更新的過程。建安企業在此次改革中,必須充分認識到改革的嚴峻性,充分整合資源,加快轉型力度,主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方能在市場競爭中不斷成長、壯大。
[1] 劉珊珊.營改增稅務改革對建筑施工企業的影響及應對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5,02:210.
[2] 汪治國.營改增對建筑施工企業稅務籌劃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5,18:167.
[3] 戴國華.建筑業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企業影響的思考[J].財會與會計,2012(3).
(責任編輯:孫 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