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媛
?
會計的監管問題與對策
◎孔媛
我國會計監管的內容集中于:企業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在企業內部監督中,開展會計監管工作能夠保證會計部門的有序運轉。在加強我國會計監管對策的工作過程中,我們要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制度,實現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向著權力化和保障性方向發展,積極創新會計師監管的手段,規范對企事業單位和整個市場經濟履行必要的權利和義務,建立和完善各種會計監管的法律法規,實現有效的監督控制,規避市場風險意識,規范會計監管工作。
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各種經濟實體的紛紛涌現,對于市場監管體制和誠信管理的要求越來越迫切。在市場的監督管理和企業的實時監控中,會計的監督管理是最有效的手段,也充分迎合了市場飛速發展對于會計監管工作的迫切要求。通過科學完善的會計監管能夠有效確保企業成本管理的真實性,遏制市場的惡性競爭和劣性發展,遏制企業的不必要開支,深入控制企業的運營成本,防止各級管理部門的財務權利亂用,進一步強化對企業財務狀況的預判和干預,從而實現對于企業內部、相關單位和行業交易的有效監管。通過會計的監管問題研究和對策分析,能夠實現市場的良性發展和企業的規范發展。
在當今經濟形態下,會計監管伴隨著企業運營模式的改變,其在運作過程中凸顯了新問題和新狀況,也充分引導和實現了政府、社會及企業會計機構的有效聯系和溝通,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我國會計監管現狀概述。我國會計監管的內容集中于:企業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在企業內部監督中,開展會計監管工作能夠保證會計部門的有序運轉。在社會監督中,監督主體包括律師事務所、各種媒體資源和社會團體力量,他們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社會力量來開展細致長久的會計監管工作。政府監管的內容主要包含企業經濟主體與經濟關聯體之間的經濟范疇,貫穿于社會經濟大環境中,按照法律法規和程序履行會計監管職能。當前我國會計監管工作存在著不少問題,主要集中于:各類監管主體不明確、會計監管法律法規不健全、各級監管部門缺乏統籌合作,監管結果不透明等,只有提高和強化會計監管的對策分析,才能保證會計監管工作的有序進行。
我國會計監管的主要形式。在我國會計監管的主要形式中,根據企業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職能不同,其表現的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管跟隨著企業運營模式運轉,保證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的真實有效,實現企業內部會計機構的自我監管。社會監督是各類社會團體利用會計監管職能實現的市場監管和社會監督,這種職能的履行在會計事務所和律師事務所方面尤其表現突出,它們也在會計監管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政府監督職能是法律法規和條例賦予政府財務部門的監督管理和行政處罰的權利。對于政府職能部門來說,會計監管是行政干預和市場干涉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自身財政管理和權利監督的重要手段。
在我國會計監管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于:企業內部監督的缺失和實效、政府監督中的法律法規不明確、社會監督中的會計師自律管理等問題,都嚴重影響了會計的監管工作,理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問題。在企業內部監督中,會計監管集中于會計監管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法律意識和道德水準,是會計監管人員為企業整個經營活動所提供的財務保障措施。但是我國企事業單位中,很多會計監管形式不到位,引發了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風險激增,也影響了企業對于內部和外部經濟狀況的預判,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提高了企業運營決策的風險,導致企業經濟效益的下滑,企業固定資產損失或者被不法獲取。企業內部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了會計監管工作陷入停滯或者監管質量大幅下降,企業內部的監督管理理念落后,不能迎合快速發展的企業經營腳步,缺乏創新性和時代性。
會計師自律監管的問題。在社會監督中,其主要依靠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來對于監管企業的會計信息和財務報表進行認真分析和監管。但是,我國社會監督力量的缺失造成了會計師自律監管陷入空白,其主要表現在:首先,注冊會計師不能獨立運營。企事業單位或為了節約成本,或為了規避風險,選擇聘請專業的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財務管理,賦予其傭金,會計事務所依托于企事業單位,他們只能做到財務分析、報表匯總和財政建議,其不能再會計監管上履行獨立的權限。其次,對注冊會計師的違規操作處罰力度不夠。注冊會計師掌握者專業的財務管理和金融知識,他們對于上市公司的年度報表審核承擔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國家對于注冊會計師的違規操作處罰沒有有力的懲處,注冊會計師所程度的處罰后果不夠明確,帶來了潛在的犯罪風險。
政府法律法規建設問題。在政府監督中,國家為了配合相應地財務管理和會計職能約束,制定和頒布了《會計法》,從法律法規的角度規范和約束了政府監督功能,但是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沒有跟上,造成了企業和社會在履行會計監管工作時不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制定的法律法規中,很多都很模糊,或者照搬西方的會計監管原理和法律法規,脫離了我國經濟發展現狀和企業、社會的法律訴求,比如涉及到“會計監管、審計監管”的區別和聯系,執法部門的權限和義務,監管成果的總結和匯報等,造成了財政部門想管不知道管誰,各級職能部門想管不知道怎么管。除此之外,不斷發展的市場經濟和日益激增的經濟實體,都給政府的會計監管工作帶來了不小的壓力,也對于法律法規的變通和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國政府在會計監管法律上長期滯后,影響了政府監督的效果。
加強我國會計監管的對策,需要充分認識到企業內部、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中存在的問題,采取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實現會計監督的有效落實,全面提升我國會計工作的監管力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制度。在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管中,首先,企業需要認真分析當前經營范圍和成本預算,明確會計監管的主體,認真敦促其履行會計監督的職能和義務,提高對于會計監督主體的法律教育和行為約束,實現企業內部會計監管向著權力化和保障性方向發展。其次,建立企業內部會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制,明確各個會計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聯系銜接,保證會計數據及時匯總,及時匯報,方便監督管理。最后,企業主管部門和管理者應該樹立會計監管意識,充分加強對于專業會計人員的職能培養和技能鍛煉,提高他們應對市場經濟發展和內部經濟改革的能力,認真組織會計人員學習法律法規和各項條例,實現企業內部監管和外部監督的相互結合,實現企業內部會計監管的合理有效。
積極創新會計師監管的手段。社會監督來自于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水平和竭盡所能,它需要注冊會計師針對企事業單位和整個市場經濟履行必要的權利和義務,更需要其道德規范和嚴格自律。首先,需要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加強自身會員的法律法規學習和道德品質培養,充分實現行業自律監管,也滿足社會對于注冊會計師自律監管體系的迫切要求,實現注冊會計師的嚴格自律、有效管理,實現注冊會計師之間的自我約束、相互管理、行業糾正。其次,加強同行業互查互糾。鼓勵同行業的從業人員相互之間監督管理,懲戒犯罪行為,加強行業自律建設,及時發現從業人員的專業問題和道德問題,推動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提高。最后,建立有效的行業失信聯盟機制,將注冊會計師的失信、違規、違紀行為進行通報,屬于道德和操守的問題,敦促其悔改,屬于法律范疇的,令其在行業內信譽掃地,無法在行業內立足。
建立健全會計監管的法律體系。制度建設是健全會計監管的重要保證,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沒有完善的會計監管制度,也談不上行之有效的會計監管力度,而其解決的方法就是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建立和完善各種會計監管的法律法規。首先,政府基于會計監管的法律法規,需要認真解決監管主體不明確的問題,保證監督的權利到人,監督的責任到人。其次,需要明確企業會計監管的法律法規,充分明確企業在會計監管中需要承擔的職責和責任,敦促企業加強自身的會計監管隊伍建設,開展認真負責的會計監管工作。最后,需要政府財務部門建立起長效的會計監管體系,在社會范疇建立相應地制度和規范,引導社會監督力量和企業內部成員開展有效的會計監管和自查自糾,實現有效的監督控制,規避市場風險意識,規范會計監管工作。
綜上所述,會計監管工作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的監管手段,我們需要充分認識到會計監管在企業內部監督、社會監督和政府監督中的重要作用,將會計監管工作視為一項長期卓絕的系統工程,建立長期有效的監督機制,從社會形態、市場變化和企業內部管理的不同角度加強會計監管建設,認真培養會計監管隊伍,從社會的方方面面打造一個良好的會計監管環境,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良性發展和企業內部的有序經營。
(作者單位:山東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