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玲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金融貿易系,河南 鄭州 451191)
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提質轉型問題研究
陳艷玲
(鄭州升達經貿管理學院 金融貿易系,河南 鄭州 451191)
產業集聚區作為現今產業區域化發展潮流,已經日益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經濟轉型的重要途徑。近些年,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迅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河南省的發展還是比較緩慢,發展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本文從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出發,在深入分析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找出制約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的主要問題,提出加快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的對策,以更好的促進其發展。
產業集聚區;河南;創新發展
1、產業集聚區發展迅速,規模實力提升顯著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產業集聚區已經成為河南省區域經濟的增長極、轉型升級的突破口、招商引資的主平臺、轉移就業的主渠道、改革創新的示范區。至2014年9月,全省產業集聚區規劃面積達3512.83平方公里,五年來,鄭州15個產業集聚區累計完成投資3725.5億元,年均增長28.9%;完成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064億元,年均增長35%;實現稅收301億元,年均增長29.8%。
2、產業集聚區提質轉型速度加快
近年來,河南省在加快產業集聚區建設步伐的同時注意提升已有產業集聚區的發展質量。強化產業升級,進一步發揮產業集聚區在結構調整中的帶動作用,著力擴充優質增量,加快優化提升存量,逐步增強產業集聚區的集聚效應、集約效應和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技術創新。鄭州已設立國家級實驗室和技術中心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家;突出重大項目建設。圍繞電子信息、汽車與高端裝備制造、文化(創意)旅游、現代商貿物流等四個大都市戰略支撐產業,抓好東風日產30萬輛整車、鄭州日產20萬輛整車等重大產業項目建設。
3、特色集聚優勢突出,產業結構布局優化
近年來,河南省各產業集聚區注重產業升級和自主創新以提升自身發展動力。以金山產業集聚區萬德芙鎂料為代表的一系列企業不斷引進、消化和研發有核心競爭力的精細深加工技術,使得其產品質量不斷提升。全省產業集聚區建設涵蓋了裝備制造、輕工、農副產品加工、汽車及汽車零部件、食品加工、新材料、紡織服裝、新能源、化工、電子信息、有色、建材、鋼鐵、生物醫療、物流商貿十五大類。其中有150個產業集聚區屬于兩大支柱產業,占全省產業集聚區總量的八成以上,屬于主流地位。
4、吸納就業能力提升,城市一體化進程加快
在國內外嚴峻的就業形勢之下,集聚區成為農民工轉移就業的主要陣地。產業集聚區發展的不斷進步,使其吸收就業能力持續加大,輻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因此,近年來,省外勞動力迅速回流,河南省農民在省內就業的勞動人數已連續三年高于省外就業的勞動人數。城市一體化方面,城市公共服務逐步擴展至工業集中區域。公共設施逐步實現全民覆蓋;工業集聚區內的農業戶口可優先轉為城鎮戶口;集聚區內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項目納入保障性住房建設計劃。在產業集聚區的推動下,全省城鎮化率不斷提升,2013年達到43.8%,與2008年相比增長了近八個百分點。
1、管理服務體系不完善,缺乏產業發展軟環境
河南產業集聚區建設涉及部門多、范圍廣、協調繁雜、建設起步較晚故缺乏相對成熟的經驗。區域內產業管理和服務體系不完善,軟環境建設基礎薄弱且發展不夠平衡,與河南產業集聚區的良性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服務業發展與經濟建設不協調、管理體制的建設有待改進、軟環境建設缺乏系統性、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學性等問題都給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帶了嚴重干擾,不利于集聚區的良性發展。
2、集聚區產業集而不聚,帶動效應不強
河南現有的主要產業集群區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依靠政府主導建立并發展起來的,缺乏自主形成所具備的諸多優勢,后期發展中由于缺乏科學規劃和合理的引導,多數非自發形成的產業集聚區內產業鏈條較短,產業間的關聯性相對缺乏,河南產業集聚區的發展存在一個不可忽視的現實,即大部分集聚區的主導產業發展仍處于初期階段,總體表現為:集聚區內主導產業帶動能力相對較弱,產業鏈條不長,產業集中度不高,周邊和上下游的服務企業配套不合理使得整體市場缺乏競爭實力。
3、產業發展保持傳統模式,創新能力較弱
河南多數產業集聚區發展屬于投資驅動和規模擴張的傳統發展模式,集聚區內傳統制造業和加工企業比重依然較大,掌握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素質人才相對缺乏,企業擁有的發明專利和高新技術產品不多,科技支出費用存在限制。有些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過分看重規模發展,在發展戰略方面偏離正真意義上的高新技術發展的內涵和定位,對投資規模小、發展潛力大的高新技術項目有所忽視,造成有“制造”而無“創造”的發展現狀。
4、環境污染問題依然嚴峻
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表明,環境污染與保護始終是經濟發展中的伴隨問題,不可避免且不可忽視。集聚區發展的同時,伴隨著污染物的集聚排放,而其處理不當,便會成為新的污染源,因此,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與當前的集聚區建設有著密切聯系。就產業集聚區當前的發展狀況,河南節能減排問題日益嚴峻的原因有三。首先,部分產業集聚區發展項目存在盲目引進現象,政府對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在某些程度上開了綠燈,這勢必會對河南環境保護增加一定壓力。其次,隨著各類企業的迅速引進、陸續發展,環境污染物處理難度逐漸增加,與現實狀況不相適應的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缺乏,廢水集中處理、中水回收、垃圾處理、污水管道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再次,集聚區內環保監管力量薄弱,政府執法力度不足,相關環保政策無法落實都是集聚區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1、優化服務環境,建設服務型政府
現階段公共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足,與河南產業集聚區發展需求不相適應,而這一問題政府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針對這一問題,政府必須徹底更新角色認知,以新的角色定位為前提,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切實強化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主要職責。再者,應當進一步加強政府機關作風整改和廉政建設,通過加強對公務員的教育、管理與監督,建立完善合理的考評機制,來激勵和督促其不斷增強服務意識,提升服務質量。
2、培育龍頭型主導產業,提升集聚區競爭實力
提升集聚區的整體競爭實力,應當通過積極培育帶動效應明顯、中小企業配套齊全、產業鏈完整的龍頭型產業,以此強化產業鏈式、配套、融合的發展能力。首先,要在產業集聚區的優秀企業中選擇龍頭企業;其次,要盡可能地將重點企業的產業鏈條進行延長,通過鏈式發展方式打造具有明顯競爭優勢的主導產業鏈,借用企業之間的集聚效應來降低綜合成本,增強競爭優勢。其中,在龍頭型產業的培育上應有以下兩個出發點。首先,主導產業的選擇應基于地域特點。既要發揮該地區的特色資源和歷史優勢促進產業的集聚發展,也要考慮到該地區未來的發展趨勢與潛力。其次,要采取措施增強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政府可以加大對所選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進一步培育具有影響能力的名牌產品。充分發揮龍頭產業的輻射、示范和信息擴散作用,積極引進和培育關聯性大且帶動性強的大企業,提升龍頭企業集聚社會資源的能力,提高其核心競爭力。
3、完善企業創新體系,建設創新型產業集聚區
新的經濟常態下,加快建設創新型產業集聚區是河南加快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便需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遵循產業集聚發展的基本規律,完善企業的創新發展體系,充分調動企業發展的創造性,確保創新型產業集聚區健康快速發展。第一,提升創新發展的思想認識。將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鏈、產業集聚區作為目標,堅持自主創新和承接產業轉移“兩條腿”走路,在依靠不斷創新大力提升集聚區發展的內生動力的同時,著眼于創新型集聚區特色主導產業鏈的建設,有針對性的進行集群承接和沿鏈引進。第二,加大集聚區創新發展的鼓勵和扶持力度。政府應當采取一定切實措施保障企業創新風險的分散和化解,譬如,資金扶持、融資政策以及建立相應的社會服務體系。第三,增強創新型企業的培育和高素質人才的引進。將創新型企業國內外的引進和本地區的培育相結合,積極融入省內創新型產業集聚區的建設工程;加強相關產業高技能應用人才的引進和培育,為建設創新型產業集聚區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持。
4、強化環保意識,加強監測與監督
當前經濟發展新形勢下,自然環境的軟約束正逐漸轉變為硬約束,因此,產業集聚區建設所依靠的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低附加值的傳統模式已不能滿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要求我們進行綠色發展,循環發展。首先,節約利用能源資的同時,積極開發和推廣新技術新設備,加快高耗能高污染企業的技術改造,力爭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的消耗。其次,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完善資源回收再利用系統,實現資源的“二次利用”,同時盡可能地開發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益的新型發展項目。最后,加強新項目引進的審核,強化環保監測與監督。項目引進之時政府要切實履行審核職責,不能一味追求數量而忽視了對環境的消極影響,要確保監督執法力度,狠抓嚴治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切實解決環境污染問題。
[1] 郭庚茂.201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R].鄭州:河南省人民政府,2013.
[2] 吳俊紅.河南省金融業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J].全國商情,2012,(13):19-20.
[3] 郭艷.河南產業集聚區創新發展研究——基于波特的鉆石模型[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4,(06):33-34.
[4] 趙紅亮.河南省產業集聚區軟環境建設問題研究[J].河南工程學院學報,2014,(02):16-17.
[5] 曹萬林.河南省產業集聚區發展探析[J].商業經濟,2010,(09):45-46.
[6] 劉曉萍.河南產業集群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升級趨勢[J].決策觀察,2015,(14):32-33.
(責任編輯:高 博)
鄭州市社科聯項目,“鄭州市產業集群提質轉型創新發展路徑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ZSLX201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