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霞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龍泉 610100)
高校實施基建會計并入事業會計核算研究
賈 霞
(四川旅游學院,四川 龍泉 610100)
近年來,高校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根據《高等院校會計制度》的規定,我國的高校需要將基建賬并入單位的財務賬目進行統一的核算,這樣的核算有利于高校更加真實的反映其財務狀況。本文立足于此,對高校實施基建會計并入事業會計核算進行探討,分析了高校實施基建會計并入事業會計核算要點,提出了高校實施基建會計并入事業會計核算及其后續處理措施,希望能夠對相關工作有所幫助。
高校;基建會計;事業會計;核算;并賬
《高等院校會計制度》從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在全國各高校開始實施,高校的基礎建設賬目不再另設賬目,而是和高校的總賬目合為一體,這樣的并賬處理可以將基建資金體現在事業單位的財務核算體系中,有利于提升財務的透明度。基建并賬是高校會計制度的一大突破性進展,有利于確保會計信息的高質量,實現對高校財務會計的全面監管監督,提高并賬工作質量,全面真實準確地反映高校的經濟業務情況,保證高校的長足發展。
對于高校而言,基建并賬具有重大的意義:
首先,基建并賬提升了高校財務信息的完整性。在原有的會計處理方式中,基建投資的相關核算不遵循高校會計制度的規定,不在高校的財務核算中體現,單獨提供基建的財務報表,這導致單位內部有兩套賬務核算體系、兩個財務報表,而且這兩個財務核算體系和財務報表均無法全面體現單位的特點和財務狀況,新的會計并賬處理有利于提升財務的完整性,有利于其他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
其次,基建并賬有利于提升公共服務質量,提升決策水平。在基建并賬的處理中,高校的會計信息更加全面,能夠為決策者提供更加有用的數據和信息,有利于決策者全面了解高校的資金、投資等方面情況,有利于提升決策的科學性,從而提升公共服務的質量。
再次,基建并賬有利于控制高校的風險,提升資產質量。在基建并賬的會計處理中,高校的財務核算包含了基建項目,這樣就可以及時發現基建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對基建項目的支出、成本和資金也有把握,提升基建項目的財務核算的規范性,降低高校的財務風險,提升高校的內部控制水平。
1、預付工程款業務
將基建平衡表中會計科目“預付工程款”、“在建工程”的增加數據,在大賬中列入“在建工程”子科目“基建工程”的借方中,同時列入非流動資產科目中“在建工程”的貸方。在“大賬”中:按照基建賬中本期預付的基建工程款金額,借記“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時,借記“教育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經營支出”等科目,貸記“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科目。
2、結算工程款業務
對基建賬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等科目本期借方增加額、“預付工程款”科目本期貸方發生額、“應付工程款”科目本期貸方和借方發生額,以及“基建撥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科目的本期貸方相關發生額進行分析,在“大賬”中:(1)按照基建賬中“建筑安裝工程投資”等科目本期借方增加額減去已經預付的工程款金額后的金額,借記“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貸記“應付賬款”或“長期應付款”科目。(2)按照基建賬中本期實際支付的應付工程款金額,借記“應付賬款”或“長期應付款”科目,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時,借記“教育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經營支出”等科目,貸記“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科目。
3、其他工程支出業務
對基建賬中“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等科目的本期借方增加額,以及“基建撥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科目的本期貸方相關發生額進行分析,在“大賬”中:按照基建賬中上述基建投資類科目本期借方增加額(不包括因預計借款利息增加的金額),借記“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科目;同時,按照實際支付的基建投資支出,借記“教育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經營支出”等科目,貸記“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科目。
4、工程交付使用業務
對基建賬中“交付使用資產”科目的本期借方增加額,以及“建筑安裝工程投資”、“設備投資”、“待攤投資”、“其他投資”科目的本期貸方發生額進行分析,在“大賬”中:按照基建賬中“交付使用資產”科目的本期借方增加額,借記“固定資產”科目,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科目,同時,借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貸記“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
1、新舊制度銜接并賬的會計處理
在新舊制度的銜接中,高校需要將新舊賬簿中的科目進行銜接。有些科目的銜接比較簡單,比如現金、銀行存款、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財政應返還額度、其他應收款、其他應付款、應收票據、應付票據直接按明細進行銜接,庫存設備、庫存材料、采購保管費、委托加工器材等直接計入高校的存貨科目中,應付工資計入應付職工薪酬中。將基建投資借款余額貸記長期借款科目,將基建撥款科目中的來源于本級財政但是尚未完成的部分確定為財政補助結轉,貸記高校的財政補助結轉科目。上述借貸科目的差額通過事業基金進行調平。在這種銜接并賬的過程中,如果存在此前就有高校賬目和基建科目存在往來的,必須剔除重復記賬,例如其他應收款中有部分是高校的往來款、基建撥款中有部分是高校本身自籌的資金、交付使用資產的部分資產此前已經計入高校的固定資產科目等,對于上述情形或者其他類似的情形,就需要在借貸科目中進行抵消后再并賬,這樣才能夠避免重復入賬,否則銜接入賬數據出錯,沒有真實地反映高校的財務狀況,反而造成賬實不符,影響財務信息質量。
2、后續的日常并賬處理
在進行銜接并賬后,后續高校不僅需要將基建項目在基建套賬中體現,還需要按月將相關的科目并入高校的財務大賬中。實際操作中,高??梢詫椖烤幹埔粡垍R總記賬憑證,將相關的科目并入對應的高??颇恐?。當然具體的實施方法可以結合基建項目的多寡和復雜程度進行決定,可以月底一次匯總,也可以逐日或者每隔一段時間進行并賬。在實際執行中要做好基建賬科目與財務賬科目的對應關系。預付工程款、預付備料款、待核銷基建支出、轉出投資等并入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待處理器材損失并入待處理資產損益,預付設備款并入預付賬款,應付工程款和應付器材款、其他應付款并入應付賬款,未交基建收入并入其他應付款,留成收入如果不需要上交則并入事業基金科目,如果需要上交不能夠留在基建項目中,則根據該留成收入的核算性質并入對應的財務科目中。
3、財務報表的并賬
高校通過并賬,可以保證各月的報表數據都是高校整體的財務數據,因此年度的財務報表并賬就簡單將各月的報表進行合并即可,通過并賬的明細資料就可以完成上述的工作內容。通過并賬處理,高校所得到的財務報表反映整個高校的整體財務信息,年終決算也將基建項目納入其中,這樣高校的決策者和管理者可以得到相應的數據,完整地了解高校的整體資產、負債和收入情況,而保留基建賬也可以了解基建項目的專屬情況,這樣可以提升高校對信息和數據的科學掌握,提升高校的整體決策水平,通過全口徑和專屬報表并存的方式,高校的資產管理水平和資金利用水平可以得到提升,財務風險可以得到控制,這樣也極大的推動高校的發展,提升國家的整體決策水平。
1、高?;ú①~的難點
由于高?;椖亢驼w財務所依據的財務制度不一致,因此兩個賬目的科目設置也不一樣,相關的核算要求不一樣,在并賬的過程中要進行科目的對應,同時,對科目明細中的金額性質也要進行分析,一些相同科目金額也不能簡單相加,這對實際并賬工作帶來了難題。對于不同地區和不同的單位,其內部基建的資金來源不同,本單位實際執行財政預算要求的程度也不一樣,不同的環境也造成了單位不能簡單抄襲其他單位的做法,要結合實際環境和資金來源進行靈活處理。另外,很多高校的基建賬目和單位內部財務大賬的科目存在一定的重復入賬情形,內部的往來款簡單的相加會造成重復入賬,因此需要在并賬前對相關的金額明細進行分析,避免這樣的問題。
2、加強高校基建并賬的措施
高校要從多個角度采取必要的措施提升其基建并賬工作的財務處理水平。在實際工作中,高校首先要充分明確基建會計核算的內容,對基建會計中各個科目具體核算內容進行明確,根據實際的需要增設一些科目對項目的支出進行核算,將預付工程款、質保金和項目建設保證金也納入項目的核算中,做好基建并賬的基礎工作。高校要在核算中采用電子的方式,采用現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統將高校各個部門的壁壘打開,在核算的時候要將電子憑證及時傳送到財務系統中,同時加強財務的內部監管,通過必要的措施對財務信息進行審核,控制財務風險,提升工作水平,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單位內部也需要對基建會計和財務大賬功能的厘清,明確雙方的分工?;ú①~對高校有重要的意義,很多的高校在實際操作中對基建并賬的處理存在一定的瑕疵,本文立足于此,探討相關的問題,希望能夠對高校有所幫助。
綜上所述,高校并賬的原理是根據新制度的規定,對基建的相關業務進行會計處理,按照銜接處理的要求將上述賬務并入高校的大賬,新舊制度的銜接并賬是后續會計處理的基礎,必須詳細分析數據差異形成的原因,將基建項目準確完整地體現在財務大賬中,后續的日常會計并賬和上述處理基本一致,基本處理方法和銜接并賬基本一致。
[1] 韋建兵.淺談事業單位基建并賬的賬務處理.現代經濟信息,2015(14).
[2] 嚴學娜.關于事業單位基建并賬有關問題的探討.會計之友,2014(06).
[3] 李宗紅.新制度下事業單位基建賬并入大賬的探討.中國集體經濟,2015(24).
[4] 馬淑紅.基于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基建并賬核算管理探析.現代商業,2015(06).
[5] 鄭海鷹.新會計制度下降低高?;ㄘ攧展芾盹L險的思考[J].商業會計,2015,(17).
(責任編輯: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