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麗,陳曉萍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南通 226018)
新常態下醫院內部審計價值的提升
潘 麗,陳曉萍
(南通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南通 226018)
隨著經濟新常態下公立醫院改革的不斷深化,公立醫院面臨著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的轉變。為提升醫院在醫療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大力改進內部管理體制,強化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提高醫療服務效率。作為履行內部監督職能的內部審計,在新形勢下,要切實轉變觀念,充分認識新常態下內審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提升專業能力,積極探索與創新內審價值提升的有效途徑,不斷增加組織價值。
經濟新常態;醫院內部審計價值
當前,我國經濟呈現新常態,一方面是宏觀經濟環境變化,呈現出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階段性特征,整體社會發展步入高風險階段。另一方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和五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諸多部署,提出了新要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是其重要內容之一。近期,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明確了新形勢下衛生與健康工作的方針和目標,作出了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必將加速推進,醫院發展也將步入新階段。如何依法依規開展內部審計工作,提升內部審計價值,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職能,顯得尤為重要。
2014年1月1日起新的內部審計準則將內部審計定義為“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它通過運用系統、規范的方法,審查和評價組織的業務活動、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適當性和有效性,以促進組織完善治理、增加價值和實現目標”。這一新定義主要強調了內部審計的價值增值功能,同時也突出了內部審計在實現組織目標以及提升組織治理水平中的作用。
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對醫院的發展提出了新命題。當前,公立醫院普遍面臨著由以往粗放式管理向集約化、精細化管理的轉變。內部審計作為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在防護性和建設性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防護性作用指通過醫院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揭露和防范醫院管理過程中各種不規范行為的產生,避免醫院運行管理過程中出現不良后果。也就是通常講的促進醫院依法經營、規范管理、完善內控、防范風險。建設性作用就是指內部審計要站在更高層面,提出針對性意見和建議,從而幫助醫院改善運行管理,提高效益,實現組織價值。內部審計價值增值功能主要通過建設性作用的發揮得以體現。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國發辦〔2015〕38號)就加快推進城市公立醫院改革提出了總體要求、具體措施等。意見指出要著力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管理體制、補償機制、價格機制、人事編制、收入分配和醫療監管等機制體制改革。基本路徑是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治理機制;建立公立醫院科學補償機制,降低藥品耗材費用、取消藥品加成、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規范藥品使用和醫療行為;建立符合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等。意見明確將管理體制、運行機制、服務價格調整、醫保支付、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等改革作為重點任務。這次改革是全方位的,涉及方方面面,醫院內部審計只有認清醫院改革發展的態勢,轉變觀念,才能調整審計工作方向。當務之急就是要實現審計對醫院內部運行管理的“全覆蓋”。一是要將內部審計職能融入到醫院經營管理全過程。就是將內審與醫院管理運行各環節有機融合。要認識到內審工作職能已不只限于傳統財務型審計的范疇,審計不只審財務環節,也要審其他管理控制環節;二是將內部審計職能擴展到醫院經營管理全領域。審計不只審財務數據,更要審業務數據。內部審計只有介入醫院管理運行的全部領域,才能更從更高層面、更深層次揭示機制性、體制性問題,也只有這樣才能推動醫院各項體制機制的改革、完善和發展。
1、拓展內部審計領域,實現內部審計價值提升
根據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IIA)提出的“價值主張”模型,內部審計如果能夠對組織治理、風險管理和控制過程進行客觀評價與確認,或是提供具有建設性意見和建議,都可以創造價值。內部審計為醫院創造價值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這當中有的價值可以直接計量,如基建維修工程的核減額,物資采購審計的節約額;有的價值則不可以計量。如風險管理審計、投資決策審計。通過審計揭示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與改善管理的建議,從而控制醫療風險,保障安全運行,進而實現價值增值。總的來說,醫院內部審計就是要在新的經濟環境下,積極探索構建以風險為導向、以控制為主線、以治理為目標、以增值為目的的現代內部審計模式,圍繞醫院戰略目標,針對性的開展審計項目,實現價值提升的目標。
(1)績效審計。《指導意見》明確了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破除以藥補醫機制,嚴格控制醫藥費用不合理增長,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費用,理順醫療服務價格,落實政府投入責任。圍繞這個思路,內部審計工作要著重在臨床科室績效審計及項目績效審計工作開展工作。
一是開展臨床科室績效審計。可以有重點的選取臨床科室,對關鍵性控費指標進行審計分析。如費用變化方面可以選擇門診次均費用及增幅、住院次均費用及增幅等指標;醫療收入結構方面可以選擇藥品收入、檢查化驗收入、衛生材料收入等占醫療收入比重等指標;運行管理效率方面可以選擇:百元醫療收入消耗的衛生材料費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標。通過指標數據的分析揭示增減變化及差異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幫助臨床科室尋找挖掘內部活力途徑,節約醫療費用成本,促進增值增效。
二是開展項目績效審計。重點對醫療設備、基本建設投資等方面進行績效審計。醫療設備是醫院提供醫療服務的重要支撐,設備的質量和運行效果直接影響醫院的技術水平和醫療質量。從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方面深刻剖析設備投資的可行性和效益性,揭示可能存在的經營風險,為大型設備購置提供合理化建議。開展基建工程項目的審計,對強化醫院的經濟監督力度和節約醫院資金至關重要。既維護了醫院利益,節約了大量的建設資金,同時也促進了醫院的廉政建設。
(2)風險管理審計。內部審計部門應充分發揮自身地位獨立,熟悉工作流程,了解醫院高風險區域的優勢,積極參與醫院的風險管理。利用內部審計手段,提前對各種風險進行識別、評估,提請管理部門采取控制措施,以實現控制風險的目的。
(3)內部控制審計。主要是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進行了解、測試和評價,審查內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努力查找控制薄弱點,發揮再監督作用。重點開展財務管理內部控制、固定資產管理、物資采購、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內部控制審計,及時發現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將風險程度降到最低,間接的增加價值。
(4)物資采購審計。物資采購審計的目的是改善物資采購質量,降低采購費用,維護組織的合法權益,促進組織價值的增加及目標的實現。一是采購事項的前期可行性論證;二是采購事項采取的采購方式合法合規的審計;三是對單位自行采購項目院內招標的審計;四是采購合同簽署及合同執行情況審計。
(5)后續跟蹤審計。內部審計并不只是揭露問題,更重要的是根據審計中發現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要充分運用審計成果,通過后續跟蹤審計,督促相關意見和建議落實到位,及時反饋落實結果,并定期對落實情況進行跟蹤檢查,從而為醫院改善管理、轉化風險,健全機制提供保障。
2、完善內部審計機構和加強隊伍建設
一是增強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獨立性”是審計的生命,是內部審計發揮作用的必然要求。醫院應將內審機構獨立設置,在院長領導下獨立的行使審計監督權。同時賦予內部審計應有的權限,如對院長負責并報告工作,列席醫院重要會議等。同時在全院范圍內明確審計部門的地位,為內審開展工作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總之要為內審機構和內審人員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機制。
二是努力提高內審人員的整體素質。內審人員的專業素養是保證內審發揮“價值提升”功能的必要條件。內審人員除了具備財務、審計、計算機等專業知識外,還需具備法律、管理、工程造價、統計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因此,在不斷引進人才的同時,也需要采取多種方式,加強內審人員后續教育力度,從而適應新常態對內審人員的新要求。
3、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審計效率
當今的內部審計涉及業務多、范圍廣,特別是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內審處理的數據呈“海量”增長。以HIS系統為例,目前大型醫院已普遍使用,基本實現了管理和醫療過程信息化。面對HIS系統,傳統“一支筆”“幾張紙”的審計方法已無能為力。為此,內部審計部門應結合醫院信息化建設,積極應用計算機審計技術,創新審計手段,加大非現場審計力度,從而降低審計成本,提高工作實效,更好地為醫院提供增值服務。
隨著經濟新常態下公立醫院改革的深化,內部審計必將在醫院改善運行管理,提高經濟、社會效益過程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要全力適應新常態、新要求,努力規范行為、完善自我,不斷提高工作質量和水平,為公立醫院持續健康發展作出貢獻。
[1] 王新顏.淺談新醫改中醫院內部審計如何增加組織價值[J].中國衛生產業,2015.(3):150-152
[2] 李成蕾.醫院內部審計如何有效實現價值增值目標[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8):219
[3] 劉新.經濟新常態下內部審計價值的提升[J].中國內部審計,2015.(12):33-35
(責任編輯:高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