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洪波
我國農業種植的結構
◎孫洪波
種植業的發展是國民賴以生存的基礎,同時也為經濟增長做出了很大貢獻,基于這點,國家也出臺了相關政策來鼓勵支持引導種植業結構的調整與優化,在有國家助力的前提下,我們應該緊跟時代潮流,摒棄舊思想,爭取讓我國的種植業結構更加完善。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存在差異,所以適合生長的作物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國南方和北方雖然都能種植小麥,但是小麥的品種是不一樣的,由此可見,我國的種植業結構是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的,雖然現在隨著信息技術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可以通過調控濕度、溫度等影響因素達到種植反季節或者是違反地域性的植物,但是很難實現大規模的普及,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不是一般的農民能負擔得起的,所以我們要想辦法優化現有的種植結構,為農民創收,增加他們的收入。
農業種植結構單一。農民一般選擇水稻和小麥作為種植的對象,而且村莊里的人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播種、收獲的模式,很難讓他們頂著來自群體的壓力去種植其他的作物,貿然選擇其他的種植對象需要承擔失敗帶來的后果,這樣的風險對于靠種田為生的農民來說是難以承受的,因此,我們國家發種植結構單一也就不足為奇了。種植結構單一導致的后果就是一些農作物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卻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反而需要從國外進口。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出臺更多的政策鼓勵支持農民嘗試更多的農作物,同樣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農民大多數情況下是憑借自己的經驗播種、治蟲治草、收獲的,突然換了一種植物,他們以往的經驗就不一定有效果,所以需要專業的人員對他們進行指導,教會他們新的植物的培育方法,科學的方法會提高作物的產量。
區域的限制嚴重局限了種植的種類。長久以來的區域性的種植結構在潛移默化中已經改變了人們的飲食習慣,比如說南方人愛吃大米,北方人則喜食面食,所以,為了滿足人們的需要,農民們在分配種植面積的時候就會有所偏頗,當然,人們的日常飲食不可能僅僅依靠簡單的一種主食來維持,通常情況下還需要攝入其他的糧食作物來平衡人體內的各種元素,前面提到不同的作物生長的環境是不同的,農民必須為它們提供適合生長的溫度、濕度等條件來促進它們的生長,這些條件一般在自然條件下是可以尋找到土壤、地區作為它們的生長環境的,但是農民不可能為了一種農作物的生長就不顧其他的種植對象,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這一難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得到了解決,恒溫控制、濕度調節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什么陌生的名詞了,溫室大棚可以違逆自然的環境創造出一個適宜的環境,植物在里面可以進行高效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這樣的條件下,作物的產量一定不會太低。
農民為追求產量放棄質量。農作物生長期間很容易出現各種雜草和害蟲,它們是農作物茁壯成長的最大威脅,但是現在農民們就會去買藥水,通過噴霧把它們撒到田里,這樣做能夠很有效地保護農作物不受侵害,但是,長此以往,雜草害蟲也會產生抗藥性,最終這種農藥將不再在起作用,就品質上來說是絕對比不上綠色無污染的農作物的,再加上化肥的催熟更是讓農作物品質降低,達不到以前的標準,新的標準還在持續下降。
改變結構單一的模式,讓種植結構多樣化。要想改變結構單一的模式,讓種植結構多樣化,首先要改變的是農民的心態,他們才是對農業種植結構進行調整和優化過程中的關鍵因素,他們不愿意嘗試新的種植對象無非是不愿意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我們要做的就是消除他們心里的這一點不安,政府可以先設立一個試點,新的種植對象的引入不可能短時間內就普及到每一戶農民,而且只有讓他們看到新的種植對象帶來的利潤,他們才能完全放心地投入到農作中去,這樣一點一點的蔓延,最后才能從宏觀上改變種植結構,選擇的試點也要經過嚴密的挑選,作為試點地方的土壤首先要適合新的種植對象,這是最基本的條件,我們不能勉強堿性條件下的植物在酸性條件下生長,這是違反生物的本能的,與此同時,種植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都應該詳細記錄下來,找到解決方法,為以后的大面積推廣做好準備。
打破區域局限,科學種植。信息技術可以用來監控植物所處環境的各種信息,這樣就不需要農民時時刻刻看管而且還提高了信息記錄的準確性,至于用來調節溫度濕度的儀器,一般農民受傳統觀念的局限,往往想不到要借助科學的方法來進行種植,只要這些因素控制好,我們就可以輕易實現北方作物出現在南方的局面,本地的居民就可以買到本地出產的各種作物,減少了運輸成本,作物本身的價格就會降低,購買者能夠從中獲得實惠,農民也發掘了一條新的賺錢路線。科學種植無論對哪一種植物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盲目得使用農藥化肥是錯誤的,所謂地科學也包括在正確的指導下使用各種輔助物,只有這樣做,區域局限才不會成為我們優化農業種植結構的阻礙。
質量是重中之重。為了產量犧牲質量是圖一時之利、目光短淺的做法,只有質量好,才會打開消費者市場,讓更多的購買者認可才能形成一股持續的力量,否則,短期內,購買者因為感到新鮮去購買,一旦嘗試過了之后,就不會在受到欺騙,反而會選擇放棄這個購買選項,所以質量保證才能挽留住更多的顧客甚至是吸引更多的潛在顧客.食物安全如今也是一個受到很多關注的話題,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政策來保障消費者的利益,法律的強制性會大大提高糧食的質量,同樣地,這些糧食投放到市場之前需要經過嚴格的監督,每一個環節都環環相扣,不給任何心懷不軌的人有機可乘,農民應該本著質樸的本質去種好糧食。
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正視目前農業種植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把它們一個個梳理出來,找出問題存在的根源,追本溯源才能 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調整和優化農業種植結構不是一句空話,需要落實具體的措施,國家的三農政策也不是擺設,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我們國家的農業種植結構才能支撐著我們國家的經濟平穩向前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東明縣陸圈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