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銘
國有企業違紀違規典型情況分析及對策
◎吳慧銘
十八大以來,隨著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不斷加強,紀檢監察部門對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違規違紀問題查處力度也隨之加大,對推動企業規范經營、改革發展和轉變作風發揮了較大作用。從近幾年來中央紀委公布相關資料中不難發現,仍有部分企業領導干部“不聽招呼”頂風違紀,嚴重地危害了國家、企業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對本文通過分析國有企業違紀違規形式以及主客觀原因,試提出解決對策。
我國的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是推進國家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但一些企業黨組織管黨治黨責任不落實、作用被弱化、經營管理混亂,管人用人失控、利益輸送、國有資產流失等問題突出,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背景下面臨巨大挑戰。十八大以來,按照中央精神,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不斷加強,監督執紀部門不斷凝聚工作重點,加強工作力度,為推動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梳理近幾年來中央紀委公布的相關資料,我們發現國有企業違紀違規行為存在一些典型情況。客觀的分析這些情況,有針對性的提出對策,既能推動監督、執紀、問責的有效開展,也對國有企業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提供了負面典型素材。
利用企業改革、改制之機,侵占國有資產。 主要發生在企業改組、兼并、聯營、承包、出售、轉讓的各個環節。主要存在不按規定進行清產核資、產權登記問題;違反規定低價出售處置企業資產,將公司資產非法轉移到個人或者其他企業名下等。
違反財務管理制度,套取資金,私發濫用。在財務管理過程中,虛列支出,挪用、擠占專項資金、截留、轉移資金、隱瞞收入,超范圍、濫發津貼、補貼,隱瞞資產不入賬,形成賬外資產、私設“小金庫”。
違反企業經營管理制度,謀取個人私利。有的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簽訂有損公司利益的合同或虛假合同;有的經商辦企業,既做甲方又做乙方,通過高價提供原材料或低價購買企業產品,賺取差價,侵吞國有資產,謀取私利;有的出賣企業利益,為他人賺取暴利提供便利,搞利益交換。
違反人事制度,心術不正,撈取好處。有的違反選人用人制度,講“小圈子”,講哥們義氣,選用身邊人;有的搞人身依附,選人用人都要看是“誰的人”;有的用人看“回報”,攫取好處。
上述典型問題屢查屢犯,說明相關企業領導人員思想觀念以及制度設計都存在一定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是主客觀方面的“六個不足”。
在主觀方面表現為“三個不足”:一是能力不足,學習不足。缺乏對現代企業經營方法的學習,管理風險分析查找不到位,制訂防范措施辦法不多,抓執行抓落實力度不夠,仍然憑習慣和經驗管理企業。二是素質不高,約束力不足。少數領導干部受社會不良風氣和各種誘惑的影響,廉潔自律意識淡薄,脫離群眾,作風飄浮,好大喜功,利用手中權力或影響謀取個人私利。三是得意忘形,認識不足。亂發錢、亂花錢、管不好錢,甚至出現設立“小金庫”等嚴重違規違紀行為,一些企業單位發展形勢較好、經濟效益較好,往往容易滋生亂花錢的錯誤想法。
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三個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主體責任落實不足。部分企業黨委將主體責任停留在讀文件、聽報告、做筆記、寫心得的層面上,找不準切入點,或是將落實工作僅僅體現在支持紀檢監察部門工作和與下級單位簽訂責任書上,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二是懲處力度不足。個別企業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中考慮方方面面的社會關系,在不能擺正情與紀的關系,失之于寬、失之與軟,只做一些象征性的處理,致使違紀違規成本較低,無法起到震懾和制止的作用。三是紀檢監察力量不足。在充實補強紀檢監察力量過程中由于以往對隊伍建設的不足,缺乏掌握政策、精通業務的執紀審查人員,造成部分企業雖然從人員編制上看顯得兵強馬壯,但實際的業務能力卻力不從心,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加強主體責任宣貫,切實加強企業黨委責任意識。主體責任就是黨委直接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黨委成員對職責范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負領導責任。主體責任能否真正落實,就是看企業黨委是夠能夠按照中央精神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關乎政治素質和覺悟。主體責任是政治責任,是黨風廉政建設的“牛鼻子”,也是企業監督執紀部門履行好職責的基礎。企業監督執紀部門是在企業黨委領導下,協助黨委加強黨風建設和組織協調反腐敗工作,其專職是監督執紀問責,如果黨委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放棄責任、不管不問,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發揮紀檢監察派駐機構優勢,加大向企業派駐力度。派駐機構有其固有優勢。一是派出機構一般是上級紀檢監察部門,無論從領導力和業務權威性上都具有優勢。二是派駐機構與被監督企業人員同吃同住,能夠更具體、全面的了解被監督企業的情況,掌握“樹木”與“森林”。三是被派駐企業往往能夠通過派駐機構更為直接的感受到上級的政策導向,落實政策更為果斷。四是被監督企業的紀律審查人員有了權威機構的直接指導,更放得開手腳,執紀監督效果更好。當然,加強向企業派駐力度,不是要編制、增人員,不能因為要加強某一個方面的工作就拉出一支龐大的隊伍,應必須本著精簡、高效的原則,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整合力量,使效益最大化。
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為改革創新發展贏得時間。國有企業典型問題的屢查屢犯,根本的問題在于改革推進不足,體制性障礙沒有消除。因此要將強化監督執紀問責作為手段,使黨員領導干部敬畏紀律,使其不敢腐,通過咬耳扯袖、紅臉出汗加強廉潔教育,使其不想腐,為改革創新爭取時間,最終達到體制機制完善,缺乏權利尋租空間,使其不能腐。強化監督執紀問責要靠嚴明的紀律,要將紀律立起來、嚴起來、執行到位,要持續保持高壓態勢,以“零容忍”態度懲治腐敗,抓早抓小、動輒則咎,發現苗頭就及時提醒、觸犯紀律就及時處理,絕不能養癰遺患、放任自流。
(作者單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第二紀檢監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