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華/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
探討工程測量中精度的控制措施
李勇華/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摘 要】無論是多么先進的工程測量儀器在進行測量的時候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沒有差錯,精確度總是會或多或少的存在偏差的,外部因素和測量的主觀因素都會導致測量存在誤差。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無能為力,我們應該采取具有針對性、可行性的解決措施減小可能存在的誤差,提高測量結果的精準程度,將誤差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關鍵詞】工程測量;精度;控制
1.在工程開始建設之前,首先要對工程建設的地點進行初步的勘測,測量工程建設地點的地形地貌、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等;其次,要根據設計單位設計的工程建設圖紙上的內容,全面的進行考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建立“以點確定線,以線控制整個面”的布網規定,即在工程測量之前,根據測量的實際狀況與要求設置一個經過優化的整體工程測量控制方案,盡全力確定工程測量可能會產生的誤差參數和測量精度。
2.在進行工程測量的時候,首先要考慮工程建設需要的進度與工程質量并制定一個初步的測量方案,作為外業測量操作的依據;其次要在現場勘探的過程中,對設計單位與建設單位所提供的需要觀測的地點進行細致地測量,獲得相應的數據之后,再進行審核校正,最終得到最精確的測量結果。
3.在進行工程測量之前,首先要在工程施工的地點設置施工控制網,其次根據設計單位提供圖紙中的要求確定工程建筑物的主軸線的測量數據,最后在進行放樣。準確的測量施工控制網的精度,將有助于整體施工測量工作的進行。
4.在進行布點測量的過程中,一是要測量所選擇的點要穩固安全;二是所選擇的測量點要做到不在已經被破壞的紅線的附近;三是選擇的測量點的透視性要好。
在施工過程中,放樣點位的方法要靈活選擇,根據實際情況和限制選擇適當地方法。但是這樣的基本元素是距離和角度。
1.測量角度的放樣方法的精度分析
測量角度的放樣方法的精度分析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測量經緯儀數據中的誤差為m中,目標數據的偏心誤差是m偏,則測量儀器的誤差為m儀,測量數據角度本身所具有誤差為m 本,因為外界因素影響的誤差是m外,那么:m中=m偏=m儀≤0.15mβ,m本=m外≤0.63mβ。
2.測量距離的放樣方法的精度分析
每項的測量所得的偶然誤差和測量系統的誤差的不同影響,而將用m偶和m系來代表他們,但是測量所得的數據不可以超過以下數值:m偶 ≤0.45ms/n ,m系≤0.15ms/ n。在該式中,n是測量尺段數。
另外,在通過測距儀進行測量間距時,生產廠家一般都會給下列線性表達式 ms=a+b×10-6×S。隨著測量器的全站儀在建設工程中的廣泛使用,坐標放樣法變得非常簡便。另外,在公式mp=± √[ms2+s2(mβ/p)]的計算中我們不難發現,放樣點位的誤差其實是和測量邊長的誤差、測量角度的誤差以及測量點到測量放樣點之間的間距有關系的。
1.認識誤差的分類并分析各種誤差產生的原因。因為只有在認真細致全面地了解了誤差的種類和其成因之后,才能夠在實際工作中自如地采取有效措施來提高測量精度。
2.采用更為先進的方法進行測量。比如,在全站儀測量工作中多使用三角高程測法,因為該方法與傳統的四等水準測量方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精度控制性能,能有效降低誤差。實際上,在工程建設中采用三角高程測量方法對于施工高程控制網的布設提供更為快捷有效的途徑,具有更好的測量精度。
3.盡可能地消除人為錯誤和誤差。無論任何的工作,都不可避免地遇到系統誤差的干擾,而測量工作中同樣也是存在的。盡管系統誤差不可消除,而人為失誤則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需要工程技術人員認識并消除人為錯誤。實際工作中,機器的誤差也是可以減少的,這在于工程技術人員對于全站儀測量誤差產生原因的認識是否透徹,并對機器的誤差進行有效鑒定,如在控制乘常數誤差工作中,需要應用微處理器中相關運算功能來對測距儀的顯示數據進行修正。所以工作人員對于機器系統誤差的校核和鑒定對于測量精度的控制具有重大意義。
1.利用模型改正法來提升精度,消除因電離層延遲、多路徑傳播等導致的誤差。可使用“標準光壓模型、多項式光壓模型和ROCK4光壓攝動模型”這三類模型來改正誤差。使用附加隨機過程參數的方法,定軌精度可達到0.1m~0.2m,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使用上述模型都可大幅提升精確度,也基本能滿足定軌精度要求;
2.PTK碎部測暈以及放樣 。
PTK技術,即載波相位差分技術,采用PTK技術對相位的測量進行處理,能夠將基準站收集的載波相位信息傳輸給用戶,用戶通過對基準站差分信息進行求差解算,能夠準確的找到用戶的位置坐標,并將定界標點標出,采用PTK碎部測暈和放樣,能夠提高測量精度和標定的準確性。
3.區域差分網絡的碎部測量以及放樣。
當碎部測量出現在區域性的GPS的差分系統中時,基準網和放樣會對所有基準站提供差分信息的權,并實現差分的定位,提高PTK接收機標稱精度,能夠提高PTK測量點的精度,進而提高測量精度。
4.測量精度評定 。
采用平面平差基線相對精度統計、基線殘差統計、環閉合差統計進行GPS定位中誤差統計,100%的點位精度控制在1cm以內,甚至控制在0.5cm以內,如果測量數據合格,則表明基線解算質量良好,GPS技術的測量精度能夠滿足工程測量的實際要求。
由于工程施工對測量的精度要求比較高,因此,從制定測量方案開始,就必須考慮各種影響精度的因素,采取有效的精度控制措施,確保測量精度符合工程要求。
1.選擇合適的坐標系統和數據計算方法,從數據源上減少或避免放樣數據誤差的積累與傳遞。
2.選擇利于觀測的時間和天氣,同時采用各種技術手段,降低或抵消環境因素的影響。
3.根據工程情況,選擇符合要求的高精度、狀態良好的儀器,在保證測量精度的同時,提高作業效率。
4.采用先進的測量技術方法,精簡測量環節,降低或消除各種不必要的測量環節產生的誤差。
5.選擇富有經驗的觀測人員,按操作規程觀測,減少人為誤差的影響。同時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方法,提高測量自動化程度,盡量減少人工參與,如采用具有自動尋標功能的全站儀、電子水準儀、GPS測量、后方交會的自由設站方法等。
在今后的測量工作中需要充分重視測量方法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提高測量水平,施工管理單位需要加強設備的維護和更新工作,提高測量工作的效率。測量工作人員還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素養,提高自身的測量技術水平,更好地為測量工作的開展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成峰.如何對工程測量精度進行有效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0) .
[2]劉成峰.如何對工程測量精度進行有效控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