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 利 / 福建省閩侯縣公證處
?
關于強制執行公證若干問題的探討
洪 利 / 福建省閩侯縣公證處
【摘 要】公證機構的一項特殊職能是強制執行公證。強制公證的主要特點是方便、快捷,因為其在公證時省去了司法裁判階段。正因如此,也使得它逐漸的成為當事人保護債權的首要途徑。近些年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也使得強制執行公證體制中的問題逐漸的顯露出來,因此,改進和優化強制公證體制是目前公證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強制執行公證;問題;債權
我國《公證法》在第37條規定就對公證內容有說明,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并載明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行承諾的債權文書,當債務人不愿執行或執行不恰當的,債權人有權依法向相關具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要求強制執行。在我國的《民事訴訟法》中也有相同的規定,也就意味著,強制執行公證也就指的是有關債權債務關系明確的債權文書,只要是經過雙方當事人公證承諾就可以進行強制執行,或者在糾紛時可以省去訴訟步驟,直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債權文書必須是經過公證并且賦予了強制執行效力的,都需要公證機關對公證的對象進行詳細具體的審查與核實,并在確定其真實性與合法性之后才可予以公證,因此它的可信度相對較高。當然,除去一些被人民法院已經裁定過的事件公證處是不予實行強制執行的以外,都可以直接作為司法訴訟活動中的證據證明材料,不需要司法機關在對其展開調查、進行訴訟或者是仲裁等程序。從而簡便快捷的實現了債權,使司法資源得到了有效的節約。
訴權的可放棄性、公證書推定的證據力以及效率與公平的法律價值平衡這三方面是強制執行公證法理基礎的主要內容。公證書的內容主要是三種效力,它們具體是公證書的執行效力、法定公證效力以及證明效力。在這三種效力中,公證書的證明效力是其他兩者的效力實施的基礎。訴權主要指的是對民事相關的法律關系爭議進行的訴訟,以便于使公民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維護與執行。權利的主體可以對訴訟權進行選擇也可以將其放棄,這在一定程度上為強制執行公證打下了基礎。此外,強制公證的另一非常重要的基礎就是效率與公平的法律價值平衡,因為其可以真實的反映出強制公證的成本效益,有助于實現民事訴訟追求公平公正的目標。
雖然強制執行公證的體制擁有著其獨特的魅力,而且相對于公證制度來說也有著有一定的含義,但是其自身也同樣有著局限性,使其受到限制。
(一)含義
強制執行公證體制的含義主要都集中在約束債務人的身上,目的是監督和督促債務人履行其義務;減少不必要的訴訟環節,從而節省時間,使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還可有助于案件的減少,以便于幫助法院和其他一些仲裁機構減輕相關系列的負擔等。一旦債權文書經過強制執行效力,并且取得債務人的同意后,債務人也就從此失去了訴訟的權利,如果此時,債務人還是不按照相關規定履行義務,就可以采取強制執行措施,對其財產可直接進行查封,以達到督促其履行義務的目的。強制執行公證體制的最主要意義便在于它的效益和效率,因為債權文書只要被強制公證制度進行公證后,就與裁決書同具有同樣的法律效力,如果糾紛發生就可以直接執行,省卻了很多相關復雜繁瑣的環節。此外,由于整個社會的司法資源是有限的,而且仲裁機構和法院的運載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強制執行公證制度的存在可以很好地對社會的司法資源進行合理利用,不但使其資源得到了節約,還有助于法院和仲裁機構減輕了負擔。
(二)局限性的體現
強制執行公證制度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限制了債務人表達和抗辯的機會,并且對公證機構的權限審查方式以及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范圍進行了限制。強制執行公證制度與訴訟有所差別,在進行訴訟時,債務人可以通過解答、辯解、反駁、等方式來對自身的權益進行維護,而在進行強制執行公證時,債務人的相關權利及辯解都已經毫無意義。而且,公證機構的權限并不是無限的,只有明確債權債務間的關系、債務人所需履行的義務等,債權文書才可以發揮其真正的強制執行效力。而且,它自身是不具備有裁判權的,需要在公證中依據債務人的意愿等來進行固定。
1.擔保的債權能否可以擁有強制執行效力。在一定的程度上擔保債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它是使債務按照相關的合約規定履行并使其得到保證的一種方式和手段。法定的擔保方式多種多樣,但債權人手中主要掌握的擔保方式分別是質押、留置以及定金擔保這三類,而債務人基本上完全處于被動地位,在債務到期以前很難主動的獲得自身的合法權益。針對于此類的擔保債權能否可以被賦予強制執行的效力,在目前所擁有的現行制度中并沒有給予相關明確的規定,因此,就使得其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就容易產生一定的問題,并得不到及時的解決。所以,要盡可能的快速對相關制度進行完善并修整,使其應盡快的擁有自己獨立的制度。
2.第三人擔保的抵押合同是否可以實施強制執行。公證的內容除了包括擔保合同外還包括抵押合同,那么抵押合同是否可以實施強制公證呢,我們還有待解決。抵押權指的是把財產當作債權的一部分,若債務人不能及時的履行義務時,債務人可以選擇將財產折價或者直接拍賣商品補償債務。在進行抵押合同時,抵押人可以是第三人的身份也可以是債務人的身份,抵押合同屬于物權合同。在其中,不同的抵押人身份,在進行強制公證時爭議也不同。
3.經過公證后債權文書的非訴訟問題。在2008年公證法就對債權文書進行了規整,要求經過強制公證的債權文書不可再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正義如此,使得公證的公信力大大得到了提升,而且其影響力也隨之上升。但經過公證的債權文書不能再進行訴訟這一規定是否真的合理科學呢,其實合理的說法應是經過公證過的文書不可以直接的向法院提起訴訟,而不是不能。對某些的確需要訴訟的債權文書可間接的聯系法院,但如果發現債權、債務人是進行的惡意公證,使他人利益受到損害的;或者公證機構對其的公證存在不科學合理地方的,又或者提交的訴訟證據不足以推翻之前債權文書的,人民法院都可以根據實際的情況來決斷是否給予評判。
強制執行公證制度有著重要的作用,是公證制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盡管如此,其還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趨勢,適應現在的社會形式,及時發現其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對其進行改正,對現有的公證制度進行完善與優化,努力創建一套科學完整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公證制度。
參考文獻:
[1]肖文.關于強制執行公證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公證,2010,11:43-46.
[2]吳劍飛.強制執行公證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司法,2009,03:67-70.
[3]黃祎.關于強制執行公證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司法,2008,10:75-79.
[4]焦永生.關于強制執行公證若干法律問題的分析[J].郵政研究,2013,02:41-43.
[5]孟凡婧.強制執行公證若干問題的探討[J].赤子(上中旬),2016,0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