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

2016-12-29 05:34:20劉夢琴項美娟
城市觀察 2016年6期
關鍵詞:交流兒童農村

◎ 傅 晨 劉夢琴 項美娟

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研究

◎ 傅 晨 劉夢琴 項美娟

基于問卷調查研究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查顯示,廣州存在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問題,但是,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程度相對較輕。根本原因是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二元結構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對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能聽之任之,要加強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監護主體責任和學校關愛保護工作。

農村留守兒童 留守兒童問題

一、引言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改革開放后新產生的一個特殊人口群體。我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巨大,而且呈現增長趨勢。據有關權威研究,2000年全國0~14周歲留守兒童2290.45萬人, 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占86.5%,數量達1981.23萬人(段成榮、周福林,2005);2005年全國0~17周歲留守兒童7326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占80%,數量增長到5861萬人(段成榮、楊舸,2008);2010年全國0~17周歲留守兒童6972.75 萬,其中,農村留守兒童占87.5%,數量達到6102.55萬人,農村留守兒童占農村兒童28.52%,占全國兒童21.88%(段成榮等,2013)。數量巨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狀況和權益保障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兒童時期是身心發育成長、學習知識的重要時期,父母與子女共同生活所形成的溫馨家庭氛圍使兒童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也有利于兒童學習知識和人力資本積累。然而,農村留守兒童失去了父母雙方或一方的生活關懷和溫馨家庭環境,對他們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帶來種種不利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關系到農業農村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因此,研究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研究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廣東是全國流動人口大省,吸納了大量來自全國各地的流動人口。廣州作為廣東省會城市,是流動人口的主要聚焦地之一。廣州是一個大都市,但是,廣州仍然有農村。如果說城鄉二元結構和改革滯后是農村留守兒童形成的根本原因,廣州存在農村,改革還沒有到位,廣州必然存在農村留守兒童。文獻研究顯示,迄今對農村留守兒童有大量研究,但是,對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研究十分缺乏。因此,本研究具有某種填補空白的意義。

二、農村留守兒童定義

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必須首先定義農村留守兒童。文獻研究發現,迄今學術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并未完全達成一致,分歧主要在四個方面。

第一,留守兒童的父母是雙方外出,還是一方外出。一些研究認為,父母單方外出對孩子生活和學習的影響并不顯著,尤其是母親留守,因此,必須父母雙方外出的兒童才是留守兒童。但多數研究認為,父母有一方外出的,就可以視為留守兒童。

第二,留守兒童父母外出的時間。父母外出不能與子女一起生活的時間必須達到一定長度,才會對兒童的生活、教育等產生嚴重影響。因此,多數研究認為父母外出的時間至少半年以上,也有研究認為應當在一年以上。

第三,留守兒童父母外出的地點。我國農民外出打工分為在本鄉鎮內和本鄉鎮外。國家統計局的調查數據顯示,農民在本鄉鎮內打工的大約占20%,在本鄉鎮以外的大約占80%。在本鄉鎮內打工,一般是住在家中,對子女的生活、教育等影響不大。因此,多數研究認為,只有父母在本鄉鎮以外打工的兒童才是留守兒童。

第四,留守兒童的年齡。這方面認識分歧較大。一些研究認為,從法律上看,18周歲以下均屬未成年人,可以廣義地算作兒童,因此,農村留守兒童的年齡定義應當是18周歲以下,即0~17周歲。另一些研究認為,留守兒童是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根據我國義務教育的相關法律規定,留守兒童的年齡應當定義為6~16周歲。還有研究認為,兒童的年齡應低于15周歲,超過的應該是少年,不能算作是兒童。還有一些研究提出留守兒童的年齡應低于12周歲或14周歲。

雖然學術界在上述四個方面的認識并沒有完全達成統一,但是,這并不妨礙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進行研究,不同研究者根據自己的研究主題,提出農村留守兒童定義。例如,如果關注學齡前留守兒童,可以將留守兒童的年齡定義在0~6周歲;如果關注留守兒童的義務教育,可以將留守兒童的年齡定義在處于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適齡兒童,年齡一般是7~15周歲;如果關注大齡留守兒童,可以將留守兒童的年齡定義在15~17周歲;如果關注所有年齡段的留守兒童,則可以將留守兒童的年齡定義在0~17周歲。2016年2月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父母雙方外出務工或一方外出務工另一方無監護能力、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這給我們的啟示是,如果要全面掌握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規模和內部結構,必須統計所有年齡段的留守兒童。本研究關注青少年,不包括學齡前兒童,因此,可以將農村留守兒童的年齡定義為6~17周歲。因此,本文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是,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到本鄉鎮以外的城市打工,孩子留在戶籍所在地農村,不能與父母雙方或一方共同生活,時間在半年以上,6~17周歲的兒童。需要指出,農村留守兒童定義的前提要素之一是兒童的父母雙方或一方流動到其他地區,不包括父母離異或死亡的情形。

三、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問卷調查

(一)調查方法

研究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面臨的困難之一是缺乏前期研究成果借鑒和統計數據。因此,需要通過社會調查來獲得第一手資料。我們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調查問卷,數度修改完善。根據有關部門的建議,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可能主要存在于從化和增城兩區,我們的調查在上述兩區展開??紤]到農村留守兒童主要集中在鎮一級學校,我們的調查地點選擇鎮級學校。為了防止研究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先入為主戴“有色眼鏡”,我們有意識地調查了一部分非留守兒童,以便比較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兩類兒童的相關信息,準確揭示農村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和問題。

我們的具體安排是:

(1)在從化、增城各選擇一所鎮級小學,考慮到小學低年級學生認字不多,回答問卷比較困難,在小學只抽取4-6年級,每個年級隨機選擇10名學生,共30名,發放、填寫問卷。在從化、增城兩所鎮級小學,一共調查60名小學生。

(2)在從化、增城各選擇一所鎮級初中,在初中1-3年級中,每個年級隨機選擇10名學生,共30名,發放、填寫問卷。在從化、增城兩所鎮級初中,一共調查60名初中生。

(3)在從化、增城各選擇一所鎮級高中,在高中1-3年級中,每個年級隨機選擇10名學生,共30名,發放、填寫問卷。在從化、增城兩所鎮級高中,一共調查60名高中生。

調查采取不記名的方式,由接受調查的同學填寫問卷,在調查問題后的括號[ ]內打√表示選擇。同學對調查問題需要解釋的,可詢問調查員;也可以由調查員幫助填寫調查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有效問卷169份,占93.9%。調查樣本的地區、性別和年級分析基本均衡,可以進行分析。

(二)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性別和學校分布

1.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比例

根據農村留守兒童的定義,我們設計了“父母是否外出打工”、“父母外出打工地點”和“父母外出打工時間”三個問題。我們的調查對象是小學、初中、高中在校生,滿足農村留守兒童的年齡定義。調查顯示,在169個被調查學生中,86人選擇“父母均在家”、“父母在本鄉鎮工作”和“父母外出務工時間在半年以內”,他們是非留守兒童,占比50.9%;其余83人則為農村留守兒童,占比49.1%。這個調查說明,在鎮一級學校,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比例相當大,占將近一半。因此,對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及其可能產生的問題應當高度重視。

表1 調查樣本分布情況

2.農村留守兒童的性別分布

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女性兒童53人,占比63.9%,男性兒童30人,占比36.1%,二者之間的比例大約為6:4。由于我們的調查樣本中女性兒童的比重稍大(女性兒童95人,占全部調查兒童的56.1%),不能由此簡單地判斷廣州農村女性留守兒童的比例大于男性留守兒童。這個調查的警示是,由于女性留守兒童占有較大比例,而農村“重男輕女”的陋習尚存,需要更加關注女性留守兒童問題。

圖1 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比例

圖2 農村留守兒童的性別分布

3.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分布

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小學階段的27人,占比32.5%,初中階段的30人,占比36.1%,高中階段的26人,占比31.3%。這個調查說明,農村留守兒童在鎮級小學、初中、高中普遍存在,大致各占1/3。

(三)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留守和監護情況

1.農村留守兒童的留守狀態

農村留守兒童的留守狀態指農村留守兒童是在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的情形下留守。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父母雙方外出的58人,占比69.9%;父親一方外出的22人,占比26.5%;母親一方外出的3人,占比3.6%。約七成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雙雙外出打工,說明大多數廣州農村留守兒童不能同時與父母一起生活。

2.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打工父母的地理距離

父母外出打工的地理距離遠近,對農村留守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理論上,距離越遠,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見面團聚的幾率較小,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負面影響較大。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父母在本鎮以外的廣州市其他區打工的42人,占比50.6%;父母在廣州市以外的本省其他市打工的13人,占比15.7%;父母在外省打工的28人,占比33.7%。這個調查顯示,五成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廣州本市打工,加上在廣東省內打工的,合計占比將近2/3。相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遠距離出省打工,廣州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地理距離較近,見面團聚的幾率較大,這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3.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打工父母的分離時間

父母外出打工的時間長短,對留守兒童也具有重要影響。理論上,父母外出打工的時間越長,留守兒童受到的負面影響越大。我們的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78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父母外出打工時間6-12個月的38人,占比48.7%;1-3年的17人,占比21.8%;3年以上的23人,占比29.5%??梢?,近一半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時間在1年以內,但是,也有將近三成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外出打工時間在3年以上,這部分留守兒童受到的負面影響相對越大。

圖3 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分布

圖4 農村留守兒童的留守狀態

圖5 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地點

圖6 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時間

4.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方式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方式指父母外出后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由誰來照顧。根據宏觀面上的情況,有7種監護方式,我們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2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父親外出,由母親照顧的19人,占比23.2%;母親外出,由父親照顧的3人,占比3.7%;父母雙方外出,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顧的36人,占比43.9%;父母雙方外出,由伯、叔、舅、姨照顧的9人,占比11.0%;父母雙方外出,由朋友或鄰居照顧的1人,占比1.2%;父母雙方外出,自我監護的4人,占比4.9%;父母雙方外出,學校監護的10人,占比12.2%。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父母對子女的親情照顧缺失,然而,超過七成的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由父母以外的人監護,得不到父母的親情照顧。

5.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年齡

一般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問題,產生原因其一是監護人的年齡,由于農村留守兒童的祖輩普遍年齡較老,“心有余而力不足”,對留守兒童的監護質量不高。我們的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2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在50歲以下的37人,占比45.1%;在50~60歲的21人,占比25.6%;在61歲以上的24人,占比29.3%。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的預期壽命提高,60歲以下都不能稱為老年人。以此來看,七成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年齡在60歲及以下,相對年青,但是,也有近三成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年齡在61歲以上。

6.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文化程度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問題產生的原因其二是監護人的文化程度,一般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祖輩普遍文化程度較低,不能有效指導和督促留守兒童學習。我們的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2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監護人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下學歷的26人,占比31.7%;初中學歷的41人,占比50.0%;高中學歷的10人,占比12.2%;高中以上學歷的5人,占比6.1%。可見,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文化程度偏低,八成為初中及以下學歷,其中三成為小學及以下學歷,會給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帶來負面影響。

7.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的健康狀況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問題產生的原因其三是監護人的健康狀況,一般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的祖輩普遍年老身體健康狀況較差,不能很好地照顧留守兒童。我們的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監護人非常健康的31人,占比37.3%;一般健康的40人,占比48.2%;不夠健康的12人,占比14.5%。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健康狀況為“非常健康”和“一般健康”的合計占85%,這會減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程度。

圖7 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方式

圖8 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年齡

圖9 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文化程度

圖10 農村留守兒童監護人健康狀況

(四)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

對父母外出打工給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認識存在分歧。一般認為,由于缺少父母的關心和督促,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受到負面影響;也有研究認為是正面影響,解釋是父母外出打工掙錢對子女的學習產生了收入效應(陳欣欣等,2009;胡楓和李善同,2009;侯玉娜,2015)。陶然和周敏慧(2012)的調研發現,只有當父母雙方同時外出時間較長時,才會對孩子學習成績產生較顯著負面影響,且主要體現在留守男孩身上。一些調查指出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狀況好于農村其他兒童,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其實更多地是農村教育問題(段成榮和周福林,2005;段成榮和楊舸,2008;段成榮等,2013)。我們的調查對象包含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可以進行比較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

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學習非常努力的15人,占比18.0%;學習比較努力的35人,占比42.2%;學習中等的18人,占比21.8%;學習不夠努力的13人,占比15.6%;學習很不努力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學習非常努力的12人,占比14%;學習比較努力的37人,占比43%;學習中等的28人,占比32.6%;學習不夠努力的8人,占比9.3%;學習很不努力的1人,占比1.1%。可見,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沒有太大差異,近六成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屬于努力和比較努力,只有將近20%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態度存在問題。這個調查說明,不能先入為主地籠統地負面評價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

圖11 學習態度

圖12 有無厭學、曠課和輟學的想法

2.農村留守兒童有無厭學、曠課甚至輟學的想法

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表示沒有厭學、曠課和輟學想法的59人,占比71.1%;表示偶爾有厭學、曠課和輟學想法的20人,占比24.1%;表示經常有厭學、曠課和輟學想法的4人,占比4.8%。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表示沒有厭學、曠課和輟學想法的62人,占比72.1%;表示偶爾有厭學、曠課和輟學想法的20人,占比23.3%;表示經常有厭學、曠課和輟學想法的4人,占比4.7%??梢姡r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對厭學、曠課和輟學的想法十分相似,絕大多數(七成)沒有這種想法,偶爾有這種想法的占比約1/4,經常有這種想法的僅約5%。

3.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

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3人,占比3.6%;學習成績較好的26人,占比31.3%;學習成績中等的36人,占比43.4%;學習成績較差的18人,占比21.7%。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3人,占比3.5%;學習成績較好的27人,占比31.4%;學習成績中等的46人,占比53.5%;學習成績較差的10人,占比11.6%。可見,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優秀和較好的比例旗鼓相當,差異主要體現在農村留守兒童中等成績的數量偏少,差等成績的數量偏多,但是,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分布在正常范圍之內,只有將近20%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績較差。

4.外出父母是否關心農村留守兒童學習

父母關心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具有重要影響。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外出父母經常關心學習的51人,占比61.4%;較少關心學習的30人,占比36.1%;不關心學習的2人,占比2.4%??梢姡赊r村留守兒童的外出父母經常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但是,有近四成農村留守兒童的外出父母較少或者不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

5.監護人是否關心農村留守兒童學習

父母外出后,監護人對留守兒童學習的關心具有重要影響。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1人回答了這一問題。監護人經常關心的52人,占比64.2%;監護人較少關心的26人,占比32.1%;監護人不關心的3人,占比3.7%??梢?,大約2/3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經常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但是,有大約1/3的監護人較少或者不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

圖13 學習成績

圖14 外出父母關心農村留守兒童學習

6.父母外出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積極性的影響

一般認為父母外出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的影響是負面的,也有研究認為是正面的。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0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選擇“沒有父母的督促,我缺乏學習自覺性”的14人,占比17.5%;選擇“父母外出務工辛苦,激勵我努力學習”的30人,占比37.5%;選擇“父母外出務工掙錢,改善了我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我的學習更好了”的11人,占比13.8%;選擇“父母外出對我的學習沒有影響”的25人,占比31.3%??梢姡s五成農村留守兒童認為父母外出對其學習積極性是正面影響,約三成認為沒有影響,只有不到二成(17.5%)認為是負面影響。

(五)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情況

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的研究,認識也存在分歧。一些研究認為,祖輩或親友的照管不如父母,導致留守兒童生活質量下降;另一些研究認為,父母外出打工后經濟較為寬裕,留守兒童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由于缺少父母關愛,留守兒童對生活的滿意度并不高(吳霓等,2004;崔嵩等,2015)。還有調查指出,人們習慣于認為留守兒童由年邁體弱的祖父母照顧,對留守兒童造成不利影響,然而,調查顯示,大部分留守兒童的祖父母既不“年邁”,也不“體弱”(范先佐、郭清揚,2015)。對此,我們進行了調查。

圖15 監護人關心農村留守兒童學習

圖16 父母外出對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積極性的影響

1.父母外出后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有無變化

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2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認為父母外出后生活沒有變化的37人,占比45.1%;認為生活比過去更好了的36人,占比43.9%;認為生活比過去差的9人,占比11%。這個調查顯示,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并沒有變壞,只有約10%農村留守兒童認為生活比過去差。

2.農村留守兒童是否做家務和農業生產勞動

一些研究認為,父母外出后農村留守兒童要承擔部分家務甚至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影響了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對此,我們進行了調查。兒童做家務具有普遍性,可以對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進行比較。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經常做家務的55人,占比66.3%;很少做家務的27人,占比32.5%;從不做家務的1人,占比1.2%。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有85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經常做家務的54人,占比62.8%;很少做家務的30人,占比34.9%;從不做家務的1人,占比1.6%。比較而言,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做家務的比例高度相似,大約2/3經常做家務,大約1/3很少或從來不做家務勞動,因而不能認為做家務勞動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只有農村戶籍兒童才可能參加農業生產勞動,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經常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12人,占比14.5%;很少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53人,占比63.9%;從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的18人,占比21.7%。這個調查說明,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很少或從不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因而不能認為參加農業生產勞動影響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

圖17 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有無變化

圖18 做家務

圖19 參加農業生產勞動

3.農村留守兒童的零花錢

兒童擁有零花錢的數量,從一個側面反映其生活質量。我們對比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每月零花錢在50元及以下的55人,占比66.3%;在51-100元的18人,占比21.7 %;在101-300元的8人,占比9.6%;在300元以上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每月零花錢在50元及以下的56人,占比65.1%;在51-100元的14人,占比16.3%;在101-300元的12人,占比14.0%;在300元以上的4人,占比4.6%。可見,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每月零花錢的數量差異不大,大多數(將近2/3)在50元及以下這個相對較低的水平,在100元以上的較高水平,農村留守兒童的比例低于非留守兒童。

4.農村留守兒童的娛樂生活

娛樂是兒童生活的組成部分,從一個側面反映兒童生活質量。我們比較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娛樂方式選擇玩手機和電腦游戲的38人,占比45.8%;選擇看電視的45人,占比54.2%;選擇閱讀書籍的37人,占比44.6%。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娛樂方式選擇玩手機和電腦游戲的53人,占比61.6%;選擇看電視的43人,占比50%;選擇閱讀書籍的35人,占比40.7%。這個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娛樂方式并沒有太大的差異,農村留守兒童玩手機和電腦游戲的比例略低于非留守兒童,看電視和閱讀書籍的比例略高于非留守兒童,可能源于家庭經濟條件。

(六)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情況

一般認為,農村留守兒童缺少父母關愛,親情缺失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農村留守兒童性格具有負面特征。比較代表性的研究,例如,范方、桑標(2005),王鋒生等(2010),張碧昌等(2015)。也有研究持相反意見,認為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總體水平正常,所謂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并不是普遍的。比較代表性的研究,例如,岳慧蘭等(2006),王良鋒等(2006)。對此,我們進行了調查。

1.農村留守兒童的性格特征

根據調查數據,我們比較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1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選擇性格活潑外向的59人,占比72.8%;選擇性格文靜內向的15人,占比18.5%;選擇性格憂慮煩惱的7人,占比8.6%。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選擇性格活潑外向的58人,占比67.4%;選擇性格文靜內向的18人,占比20.9%;選擇性格憂慮煩惱的10人,占比11.6%??梢姡r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性格特征并沒有顯著差異,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認為自己性格活潑外向。因此,不能先入為主給農村留守兒童性格貼負面標簽。

圖20 每月零花錢

圖21 娛樂生活

圖22 性格特征

圖23 同學關系

2.農村留守兒童與同學的關系

良好的同學關系反映兒童的社會交往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表現。根據調查數據,我們比較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認為與多數同學關系好的58人,占比69.9%;認為與少數同學關系好的23人,占比27.7%;認為與同學沒有交往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認為與多數同學關系好的58人,占比67.4%;認為與少數同學關系好的26人,占比30.2%;與同學關系不好的2人,占比2.3%??梢姡r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與同學的關系并沒有顯著差異,2/3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都認為自己與多數同學關系好,說明農村留守兒童并非孤獨的一群。

3.農村留守兒童對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自我評價

良好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自我評價,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表現。根據調查數據,我們比較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比多數同學強的22人,占比26.5%;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一般的59人,占比71.1%;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比多數同學差的2人,占比2.4%。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有84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比多數同學強的20人,占比23.8%;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一般的62人,占比72.1%;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比多數同學差的2人,占比2.4%。可見,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對綜合能力與素質的自我評價沒有太大差異,大多數(七成)認為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一般,不能說農村留守兒童有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

4.農村留守兒童是否感到快樂

是否感到快樂,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現。根據調查數據,我們比較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選擇快樂的52人,占比62.7%;選擇一般的26人,占比31.3%;選擇不快樂的5人,占比6%。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選擇快樂的55人,占比64.5%;選擇一般的28人,占比32.3%;選擇不快樂的3人,占比3.2%??梢?,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的快樂自我感覺并無太大差異,大多數(過六成)自我感覺快樂,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自我感覺不快樂的比例都很低。因此,從快樂自我感覺上,不能判斷農村留守兒童有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

5.農村留守兒童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的交流對象

一些研究認為,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煩惱時沒有交流對象,導致其心理健康問題。我們根據調查數據,比較分析了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調查發現,兒童在遇到生活困難或煩惱時選擇多個交流對象。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選擇跟父母交流的31人,占比37.3%;選擇跟老師交流的10人,占比12%;選擇跟同學朋友交流的62人,占比74.7%;選擇跟自己交流的25人,占比30.1%??梢姡r村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第一位的交流對象是同學朋友,第二位是父母,第三位是自己,最后是老師。在86名非留守兒童中,選擇跟父母交流的46人,占比53.5%;選擇跟老師交流的13人,占比15.1%;選擇跟同學朋友交流的42人,占比48.8%;選擇跟自己交流的27人,占比31.4%??梢?,非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第一位的交流對象是父母,第二位是同學朋友,第三位是自己,最后是老師。

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第一位的交流對象是同學朋友,而不是父母,反映了他們與父母的隔離狀況,這是正常的。如果說與自己交流是心理孤獨的表現,而農村留守兒童和非留守兒童選擇這一交流方式的比重相當(約三成)。因此,從交流對象上,并沒有發現農村留守兒童有明顯心理健康問題。

圖24 綜合能力與素質自我評價

圖25 快樂自我感覺

(七)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的聯系情況

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聯系狀況,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心理健康等都具有重要的影響。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聯系密切,可以降低父母外出帶來的負面影響;反之,則相反。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聯系情況如何,我們進行了調查。

1.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主要通訊交流方式和頻率

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主要通訊交流方式有三種:打電話,發短信,或者寫信。調查顯示,在83名留守兒童中,通過電話與父母交流的64人,占比77%;通過短信與父母交流的15人,占比18%;通過寫信與父母交流的4人,占比5%??梢姡r村留守兒童主要通過打電話與父母通訊交流。

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通訊交流的頻率,反映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聯系的密切程度。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0人回答了這一問題。一個月與父母交流10次以上的13人,占比16.2%;一個月交流6~10次的8人,占比10%;一個月交流1~5次的48人,占比60%;與父母一年交流1~6次的9人,占比11.3%;與父母無交流的2人,占比2.5%。可見,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通訊交流的頻率較高,其中一個月與外出父母通訊交流1~6次的數量和占比(60%)最大;但是,有約10%的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通訊交流頻率偏低(每年1~6次),極少數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沒有通訊交流。

圖26 遇到困難或煩惱的交流對象

圖27 與父母的主要通訊交流方式

2.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見面的頻率

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聯系,除通訊交流,就是直接見面。那么,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見面的情況如何?調查顯示,在83名農村留守兒童中,有81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與父母一個月見面10次以上的7人,占比8.6%;與父母一個月見面6~10次的3人,占比3.7%;與父母一個月見面1~5次的27人,占比33.3%;與父母一年見面1~10次的39人,占留守兒童的48.1%;與父母一年無見面的5人,占留守兒童的6.2%。我們將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見面頻率一個月1次以下稱為見面頻率偏低,以此來看,54.3%的農村留守兒童(一年見面1-10次的占比48.1%+一年無見面的占比6.2%)屬于見面頻率偏低,因此,總體上,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見面的頻率不高。

如果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見面的頻率不高,但是見面的時間較長,留守兒童有較多的時間與父母相處,這對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具有正面影響。那么,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見面的天數如何呢?調查顯示,在83名留守兒童中,有79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與父母一個月見面5天及以上的15人,占比19%;一個月見面3-4天的23人,占比29.1%;一個月見面1-2天的25人,占比31.6%;與父母一年見面1-7天的12人,占比15.2%;一年中與父母無見面的4人,占比5%。我們將留守兒童與父母見面一月1-2天及以下稱為見面時間偏短,以此來看,51.8%的農村留守兒童(一個月見面1-2天的占比31.6%+一年見面1-7天的占比15.2%+一年中無見面的占比5%)屬于見面時間偏短。因此,總體而言,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見面的頻率不高。

3.農村留守兒童是否了解外出父母的工作

農村留守兒童是否了解父母外出從事的工作,反映了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交流。在83名留守兒童中,有82人回答了這一問題。表示知道的64人,占比78%;表示不知道的7人,占比8.5%;表示不夠清楚的11人,占比13.5%。可見,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知道外出父母從事的工作,占比接近80%;但是,有超過20%的農村留守兒童不知道或者不夠清楚外出父母從事的工作,與外出父母的交流不充分。

圖28 與父母的通訊交流頻率

圖29 與父母見面次數

圖30 與父母見面天數

4.農村留守兒童是否希望與父母一起生活

留守兒童是否希望與父母一起生活,反映了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感情。調查顯示,在83名留守兒童中,有82人回答了這一問題。其中,表示希望和父母一起生活的71人,占比86.6%;表示無所謂的11人,占比13.4%。可見,絕大部分農村留守兒童希望與父母一起生活,反映了他們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照顧。

圖31 是否了解外出父母的工作

圖32 是否希望與父母一起生活

四、結論與討論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研究廣州市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得到的主要結論和啟示是:

1.廣州存在農村留守兒童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有一種認識,認為廣州城市化程度高,農村城市化了,農民市民化了,廣州沒有農村留守兒童,因而沒有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我們的抽樣調查顯示,在廣州鎮一級學校,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比例相當大,占在校學生將近一半;在鎮一級小學、初中、高中普遍存在農村留守兒童,大致各占1/3。約七成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雙雙外出打工,大多數廣州農村留守兒童不能與父母一起生活。廣州存在農村留守兒童,存在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認為廣州沒有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問題,沒有客觀依據。

2.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程度較輕。調查顯示,相對于我國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嚴重程度較輕。在教育方面,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態度端正,學習成績在優秀、較好和中等的分布合理正常,只有將近20%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態度和成績存在問題。在生活方面,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并沒有變壞甚至變好,只有約10%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變差。在心理健康方面,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的性格特征并沒有顯著差異,絕大多數農村留守兒童性格活潑開朗,與同學關系融洽,能夠正確評價自己的綜合能力與素質,自我感覺快樂,沒有明顯心理健康問題。

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程度較輕是好事而不是壞事,根本原因是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和二元結構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除此之外,廣州是大都市,五成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父母在本市打工,加上在廣東本省打工,合計占將近2/3。由于地理距離較近,父母回家探望照顧留守兒童的幾率較大,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父母外出打工的負面影響。

3.對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不能聽之任之。雖然廣州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程度相對較輕,但并不是沒有問題。我們的抽樣調查顯示,在教育方面,將近20%農村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在生活方面,約10%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質量下降;在心理健康方面,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第一位的交流對象是同學朋友,反映了他們與父母分離的窘境。對客觀存在的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是對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問題的冷漠,會加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

4.強化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監護主體責任。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核心是父母親情關懷缺失,給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和身心健康成長帶來種種不利影響。我們的抽樣調查顯示,近四成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外出父母較少或者不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大約1/3廣州農村留守兒童的監護人較少或者不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廣州農村留守兒童與外出父母的聯系和見面頻率不高。因此,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和監護人的宣傳教育,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家庭監護和委托監護的督促指導,堅持家庭盡責的原則,落實家庭監護主體責任,確保農村留守兒童得到妥善監護照料、親情關愛和家庭溫暖。對農村留守兒童父母或受委托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的,村(居)民委員會、公安機關和有關部門要及時予以勸誡、制止,情節嚴重或造成嚴重后果的,公安等有關機關要依法追究其責任。

5.加強學校關愛保護工作。農村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后,各級學校直接面對留守兒童,加強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是保護農村留守兒童權益的重要環節,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或者彌補農村留守兒童父母關愛缺失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我們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或煩惱時,第一位的交流對象是同學朋友,最后一位的交流對象才是老師。這說明,學校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工作亟待加強。學校要對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實施全程管理,利用電話、家訪、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受委托監護人的溝通交流,了解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情況和思想動態,幫助監護人掌握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情況,提升監護人責任意識和教育管理能力。要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相對集中學校教職工的專題培訓,著重提高班主任和宿舍管理人員關愛照料農村留守兒童的能力。要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育、藝術、社會實踐等活動,增強學校教育吸引力。

[1]段成榮,周福林.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人口研究,2005(1).

[2]段成榮,楊舸.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人口研究,2008(3).

[3]段成榮,呂利丹,郭靜,王宗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生存和發展基本狀況——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人口學刊,2013(3).

[4]陶然,周敏慧.父母外出務工與農村留守兒童學習成繢——基于安徽、江西兩省調查實證分析的新發現與政策含義.管理世界,2012(8).

[5]范方,桑標.親子教育缺失與“留守兒童”人格、學績及行為問題.心理科學,2005(4).

[6]范先佐,郭清揚.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回顧與反思.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1).

[7]鄔志輝,李靜美.農村留守兒童生存現狀調查報告.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1).

[8]陳欣欣,張林秀,羅斯高,史耀疆.父母外出和農村留守子女的學習表現——來自陜西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調查.中國人口科學,2009(5).

[9]胡楓,李善同.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基于5城市農民工調查的實證分析.管理世界,2009(2).

[10]侯玉娜.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發展的影響:基于傾向得分匹配方法的實證分析.教育與經濟, 2015(1).

[11]吳霓.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分析及其政策選擇.中國教師,2009(15).

[12]崔嵩,周振,孔祥智.父母外出對留守兒童營養健康的影響研究——基于PSM的分析.農村經濟,2015(2).

[13]王鋒生,孫業桓等.我國農村留守兒童SCL-90測試結果的Meta分析.衛生研究,2010(2).

[14]張碧昌,朱焱等.農村留守兒童人格特征分析.中國婦幼保健,2015(9).

[15]王良鋒,張順,孫業桓.農村留守兒童孤獨感現況研究.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7).

[16]岳慧蘭,傅小悌,張斌.“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教育理論研究,2006(10).

(責任編輯:盧小文)

Study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s in Guangzhou’s Rural Area

Fu Chen, Liu Mengqin, Xiang Meijuan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the paper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s in Guangzhou’s rural area.The study confirms the existence of this problem but with a relatively mild extent thanks to the achievements in urban-rural reforms and development in Guangzhou.Nevertheless, Guangzhou must pay high attention to tackle the problem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the city’s rural area.It is essential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responsibility both from the family and school perspectives.

left-behind children;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problem

C913

10.3969/j.issn.1674-7178.2016.06.010

傅晨,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夢琴,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與人口學所研究員。項美娟,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2015年共青團廣州市委員會委托課題“廣州市特殊青少年群體生存發展現狀與權益保障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交流兒童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今日農業(2022年1期)2022-11-16 21:20:05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報(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今日農業(2021年21期)2022-01-12 06:32:04
加強交流溝通 相互學習借鑒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周櫻 兩岸交流需要更多“對畫”
海峽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留守兒童
雜文選刊(2016年7期)2016-08-02 08:39:56
六一兒童
在農村采訪中的那些事
中國記者(2014年2期)2014-03-01 01:38:08
贊農村“五老”
中國火炬(2011年5期)2011-07-25 10:27:55
“六·一”——我們過年啦!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天堂成人av| 国产成人8x视频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毛片一区|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一在线观看| 在线无码九区| 乱人伦99久久|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丁香婷婷激情综合激情| 国产精品无码AV中文| 欧美国产在线看|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亚洲视频三级|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99视频有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91在线视频福利|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成人福利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永久视频|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香蕉久人久人青草青草| 中国黄色一级视频| 性做久久久久久久免费看| 国产爽妇精品|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朝桐光一区二区|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亚洲无码91视频| 国产区免费| 自偷自拍三级全三级视频| 国产永久免费视频m3u8|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97青青青国产在线播放|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伊人大杳蕉中文无码|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91小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 日韩精品毛片| 91热爆在线| 欧美特黄一免在线观看| 国产91透明丝袜美腿在线|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丝袜国产一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APP|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在线视频a| 欧美a在线看|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董美香| 国产亚洲精品在天天在线麻豆|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爱91| 国内嫩模私拍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无码|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亚洲天堂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国产精品3p视频| 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gif|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免费成人网|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