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時的停歇是為了走得更遠,這是本期“校園之星”欄目沒有推出新作品的原因。希望能通過這次緩沖和總結,與大家分享去年的收獲,憧憬未來的奇花異果。
到今天為止,2015年“校園之星”欄目共收到投稿約450篇。稿件經常是在半夜發出,或者通過手機端發送——這透露出大家在課業壓力下擠出時間、堅持創作的不易,也傳遞出大家對科幻和寫作濃濃的熱愛。但對這些來稿只能擇優刊登,所以2015年全年上刊作品只有11篇。為什么其他作品被退稿呢?主要是因為它們違背了一些基本的創作原則。
為了幫大家有的放矢,提高作品的命中率,這里選取三條被大家普遍忽略的原則,以今年發表的作品作為正面例子:
1.想好自己要講一個什么故事。故事至少要連貫,有情節的起伏和人物的成長/變化等,不需太多的形式和技巧。李松寒同學的《那時花開》和鐘少艾同學的《世界》做得就很好。
2.弄清楚自己想通過故事表達什么。是情緒,還是觀點?個人化的情緒難以引起共鳴;觀點先行則很可能阻礙故事發展。伊槐同學的《誕生》與考試引發的情緒有關;王天鈞同學的《我還是我》和風巖默同學的《騙局》分別可以提煉出“人要接受本來的自己”和“行騙者也會受騙”等觀點。完成初稿之后,可以圍繞有共性的情緒和提煉出來的觀點重新組織、刪減材料,使故事更加凝練。
3.關于科幻設定(“點子”)。新奇的設定和豐富的想象力是同學們的強項,韋威同學的《奇點》就是一例。但好設定需要有故事支撐,在沒想好可行的故事前最好不要急著寫出來,不然就成了干巴巴的說明。用已有的設定同樣可以寫出好故事。比如楊悅同學的《一天》的設定并不新奇,但敘述中處處都能折射出廣闊的社會背景。謝燃同學的《女媧》結合了“思維刻印”“量產人類”“A.I.管理”等常見的點子,但讓它們碰撞出了新的火花。通過設定或故事展現作品的獨特性才是關鍵。
另外還要注意,初學寫作時不能過于追求華麗文筆和創作技巧,否則會偏離科幻這種類型文學的正道。但在初步做到以上三點之后,它們可以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韓雨桐同學的《冬雪》的文字風格、周琪同學在《逃跑森林》中對于大家熟知的設定的引用和省略,就是這方面的典范。對上述作品更細致的分析,大家可以參閱2015年各期的“小雪說文”。
期待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寫出更好的故事!
上面總結中的這些作品,究竟哪一篇作品會成為2015年的“校園之星”呢?就請大家動起手來投票吧!
投票方式:
1.掃描二維碼:
2.登錄網頁:
http://app.askform.cn/2721210001.aspx
投票時間:
即日起至2016年3月10日
我們會選出兩名“優勝獎”和三名“提名獎”,還有三位幸運讀者。獎品嘛,公布獲獎名單時一塊兒說,總之,一定會是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