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德伯恩歌劇節表示不需要用性.毒品和血腥吸引新觀眾
格林德伯恩歌劇節在近日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表示,性、毒品及搖滾并不是吸引年輕觀眾的捷徑,歌劇節推出的新制作將力圖秉掙‘保守’,并將為新作賦予“正能量”。這份聲明來自塞巴斯蒂安·施瓦茨,格林德伯恩的新任總監。他認為繼續嘗試并測試觀眾對歌劇的品位并沒有什么不妥,但這嘗試絕不能以喧賓奪主的“爆點”吸引新歌劇觀眾。格林德伯恩董事會主席古斯·克里斯蒂承認,歌劇節此前曾一度在《丹吉爾文身》(Tangier Tattoo)中加入性、毒品和搖滾元素以期吸引18至30歲的年輕人,但“事與愿違,最終沒能達到預期效果”。今年是塞巴斯蒂安·施瓦茨擔任格林德伯恩總監的第一個年頭,這一演出季,歌劇節將推出三部新制作和三部復排作品,施瓦茨表示這幾部作品將全部以質量取勝。
大都會歌劇院2017-2018演出季揭幕演出《諾爾瑪》換角
大都會歌劇院近日宣布,已選定桑德拉·拉德娃諾夫斯基(Sondra Radvanovsky)代替安娜·涅特里布科(Anna Netrebko)擔任2017-2018演出季揭幕制作《諾爾瑪》的劇名主角。此前,安娜·涅特里布科宣布,決定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內將不再出演貝利尼的女英雄角色。在大都會歌劇院公布的這個聲明中,詳細地闡述了涅特里布科的這個決定不但對大都會歌劇院和其他三家歌劇院的安排產生了影響,必須更換三名女高音名伶,并且使得她完全缺席2017-2018演出季外,也對除她以外的拉德娃諾夫斯基、索尼婭·揚切娃(SonyaYoncheva)、艾琳·普萊斯(Ailyn Perez)等女高音在大都會歌劇院、科文特花園、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和達拉斯歌劇院的演出安排產生一系列類似蝴蝶效應的影響。
英國國家歌劇院任命丹尼爾·克拉默為新任藝術總監
自上一任藝術總監和音樂總監約翰·貝瑞(John Berry)在爭議風暴中辭職以來,英國國家歌劇院近一年來一直動蕩飄搖,在嚴重的財政問題中苦苦支撐。而今,歌劇院的命運似乎可以依靠一個人來改變,那就是被新任命的藝術總監丹尼爾·克拉默(Daniel Kramer),大家都期待他能使歌劇院回到正常軌道。英國裔美國人丹尼爾·克拉默此前并沒有任何運營藝術機構的經歷,而目前他已經開始負責英國國家歌劇院的新制作《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項目,這也是英國國家歌劇院2008年提出自勺“年輕總監的舉措”口號后第一次付諸實踐。現年39歲的克拉默之前是演員西蒙·卡洛的搭檔,他表示“加入英國國家歌劇院非常榮幸,并將繼續推行歌劇院一直以來的獨特精神”。歌劇院董事會主席哈里·布倫耶說:“克拉默的上任或許標志著英國國家歌劇院歷史性的轉折點。在將來的演出季規劃和吸引倫敦新觀眾的問題上,我們可以走得更遠。在此次曲折的選舉過程中,丹尼爾被一致推選的原因或許正是因為他獨特的個性。”
大都會歌劇院男高音“穿戲服”再次登臺
不久前一戰成名的意大利男高音——穿T恤、牛仔褲和運動鞋臨時救場完成首演的弗朗西斯科·阿尼爾——近日得到了另一次在聚光燈下演出的機會。不同的是,這一次他做足了準備。上一次,因為擔任威爾第《奧賽羅》劇名主角的拉脫維亞男高音亞歷山大·安東尼科在第四幕失聲,這位54歲男高音臨時被通知上臺救場。“而此次,阿尼爾有充裕的時間穿上整套戲服。”他的經紀人劉易斯表示,“他的身后是整座劇院,為此他感到非常興奮。但他并沒有興奮過頭,而是很冷靜地量力而為。他知道該如何在臺上表現角色。”這位生于意大利勒佐卡拉布里亞的男高音表示,在大都會歌劇院出演《奧賽羅》一直是他夢想中的事,而等待這一天已經有11年之久。
亞利桑那歌劇院任命約瑟夫·斯貝克特為新任行政總監
亞利桑那歌劇院行政總監瑞安·泰勒(Ryan Taylor)不久前宣布將于5月底離職,歌劇院立即切換到尋找新領導模式。4月28日,總部設在菲尼克斯的歌劇院宣布了新總監人選——現任職于得克薩斯州奧斯丁歌劇院的約瑟夫·斯貝克特。與泰勒一樣,斯貝克特是歌唱家出身,曾在包括紐約大都會歌劇院在內的舞臺上擔任主角,后轉為管理人員并負責為劇院籌款。同泰勒一樣,他為現在任職的歌劇院設計了一套新的財務周轉計劃,同時將更多精力放在現代歌劇方面以推動藝術發展。斯貝克特表示,“我相信在瑞安時代,瑞安和歌劇院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都是很完美的,也在發揮了亞利桑那歌劇院立足當地并關注全美的作用。希望今后我能接過這面旗幟。”
著名電影名導索菲亞·科波拉在羅馬跨界執導歌劇
據美聯社羅馬分社報道,著名女電影導演索菲亞·科波拉(Sofia Coppola)日前在羅馬歌劇院執導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作為一名電影導演,索菲亞·科波拉在業界享有世界性的聲譽。她導演的影片《迷失東京》曾獲2004年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并獲得最佳導演獎提名。她執導的另外一部影片《在某處》獲得了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大獎,躋身世界一流導演行列。此外,她是大師級導演弗朗西斯·科波拉(《教父》系列導演)的女兒。此次羅馬歌劇院排演《茶花女》,首先邀請到意大利時尚設計大師華倫天奴(Valentino Garavani)擔任服裝設計,再由他出面邀請索菲亞·科波拉執導,最終才促成這一制作提上日程。索菲亞·科波拉對媒體表示,當接到華倫天奴的邀請時,她感到非常隍恐,因為自己對歌劇藝術實在是太陌生了,但是她被華倫天奴精美的服裝設計所震撼,所以欣然接受。華倫天奴為《茶花女》女主角精心設計了4套服裝,用來展現這名被愛情困擾的交際花的復雜內心狀態。華倫天奴自述,自童年時代起,他就被威爾第的《茶花女》所折服,從而一直有參與《茶花女》制作的渴望,這次與索菲·科波拉的合作能夠實現自己的夙愿。(張富堅)
薩拉·凱恩遺作被改編成歌劇
據英國《衛報》報道,著名女劇作家薩拉-凱恩的遺作《4:48精神崩潰》將被搬上歌劇舞臺。薩拉·凱恩是西方“直面戲劇浪潮”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她出生于1971年,1999年用鞋帶勒死了自己。她28歲的生命中只留下5部作品,卻部部經典,她本人及其作品頗受爭議,然而當她死后,世人又都為她作品中所蘊涵的人文關懷及藝術探索而震撼和折服。作曲家菲利浦·維納布勒斯(PhilipVenables)根據該劇的驚人意象進行了創作。根據原作者的遺愿,歌劇作品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進行改編,沒有增刪人物和故事情節,但因此該劇也得以原汁原昧地保留了戲劇的強大沖擊力。為了體現故事的現代感,創作中運用了大量電子音樂元素,給沉重的主題加上了諸多奇幻的風格。這部歌劇由英國皇家歌劇院和市政廳音樂及戲劇學院聯合制作,目前正在緊張排練中。(張富堅)
祖賓·梅塔80大壽祈愿世界和平
4月30日,為了慶祝祖賓·梅塔的80歲生日,維也納愛樂在金色大廳特別舉辦了一場盛大的音樂會,曲目以貝多芬為主。祖賓·梅塔的好朋友巴倫博伊姆以鋼琴演奏家的身份,登臺彈奏了貝多芬《第三鋼琴協奏曲》,獲得無數喝彩。最后,祖賓·梅塔以《萊奧諾拉序曲》和貝多芬《第七交響曲》結束了當晚的演出。本次生日音樂會由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發起,祖賓·梅塔和巴倫博伊姆將整場演出的全部收益捐獻給了國際基金會。當晚演出伊始,當祖賓·梅塔登上舞臺,維也納愛樂樂團的全體音樂家大聲呼喊:“生日快樂!”臺下的觀眾也跟著向大師祝賀。而祖賓·梅塔選擇在維也納慶生也絕非偶然,他從青年時代起,就與維也納愛樂結下了不解之緣。18歲起,他在維也納學習低音提琴、鋼琴和作曲。25歲時,他第一次指揮維也納愛樂,多年來與維也納愛樂合作的演出多達286次。而他也一直被古典音樂圈稱為“來自維也納的印度人”。梅塔自己也開玩笑說過,自己是“不小心出生在孟買的維也納人”。出生于1936年4月29日的祖賓·梅塔說:“音樂這是我生活的全部。我不記事的時候,我不是音樂家,但我已經是音樂愛好者。我的父親就是一位偉大的音樂家,我聽說在我出生之前,我們家的語言有一種就叫做音樂。我在音樂中馳騁,讓我擁抱一切,而我不覺得我已經80歲了。我現在想做的就是指揮自己喜歡的曲目,并不斷挑戰新的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