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蘭
很長時間以來,坊間一直流傳著腰痛要做“小燕飛”,腰椎間盤突出要做“小燕飛”的說法。
“小燕飛”是人們模擬燕子飛行姿勢進行肢體運動,以達到鍛煉腰背肌,緩解腰部勞損的目的。但如何做“小燕飛”,這套動作適合哪部分人群,仍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姿勢正確很重要
俯臥姿 背部肌肉發力將上、下半身各自抬起。在這個姿勢的基礎上,手臂向前伸出交替上下擺動,以增加對腰部穩定肌群的訓練。
提醒:相對合理的“小燕飛”動作是在腹部墊個枕頭,這樣可以將腰椎的曲度放平,從而減少訓練過程中對腰椎關節產生的壓力。另外,上臂可以交替進行類似游泳中打水的動作,鍛煉效果相對較好。
站姿 除了常見的仰臥姿,站姿也有常見的“小燕飛”姿勢。站姿通常為雙手叉腰,腰部盡量向后伸展,每天重復進行20~30次。
提醒:站姿“小燕飛”對某些特定人群是有效的,但這種動作是一種專業的力學療法,做起來有一定的風險性。年齡較大或站立時腰痛的患者不適合做。
僅適合少部分人群
事實上,“小燕飛”僅適合少部分人群,如果鍛煉不當,反而有加重腰部病情的可能。
首先,“小燕飛”動作更多練習的是運動肌群,但相當一部分腰痛是因為穩定肌群功能不好導致的,單純練習“小燕飛”效果并不好。其次,當穩定肌群功能下降后,部分患者的運動肌群出現了持續的緊張狀態(正常情況下,在腰部不需要發力的情況下,運動肌群處于放松的狀態),這時練習“小燕飛”可能會加劇運動肌群的緊張狀態,誘發疼痛加重。再次,運動肌群在“工作”時需要大量血液,如果肌肉處于持續的僵硬緊張狀態,肌肉血管會被壓縮,血流難以進入,導致肌肉組織缺氧。練習者會感覺到后背很沉,時間長了,運動肌群還會出現退化。
“小燕飛”適合部分腰椎疼但并不嚴重的患者,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人們可以考慮做“小燕飛”:相對年輕、由于久坐引起的腰痛、背部肌肉在放松狀態下不僵硬人群。但這也不是絕對的,即便滿足了這些條件,也只有部分人做這個動作有效。現給大家推薦幾個“小燕飛”之外的鍛煉方法,或能緩解疼痛。
緩解腰背疼痛的鍛煉方法
快步走 以每小時6~6.5公里的速度為宜。在人體快步行走時,腰作為軸發揮作用,此時需要腰部的穩定肌群將腰保護起來,因此,快走可以鍛煉腰部的穩定肌群。
提肛收下頜 坐姿、站姿均可。收縮肛門,同時下頜盡量向后貼近頸部,堅持6秒鐘,每天可以連續進行20次。該動作可以激活腰部和頸部的穩定肌群。
單腿搭橋 仰臥位,左下肢屈髖屈膝、右腿伸直,腰背部發力,抬起腰背、臀部和右下肢,使雙側髖關節在空中伸直,僅以雙肩和左腳為身體的支點,在空中堅持1~2秒后放下。以上動作重復20次或做到腰部肌肉略感疲勞。交換支撐腳,完成同樣的動作20次。練習該動作時,如果感覺練習后腰痛,應停止練習。練習時,通常會發現完成動作時一側較為輕松、另一側比較吃力,這說明吃力一側的穩定肌群功能更差,可適當增加訓練次數。
(摘自《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