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偉


摘要:建筑工程設置后澆帶,能有效解決結構沉降差、減小溫度收縮影響。對于結構形狀相關復雜、平面尺寸較大的高層建筑,其設置的地下室底板后澆帶具有鋼筋密布、厚度較大的特點,施工難度大,質量控制不容易,是地下室施工中較難控制的一個施工工序。筆者結合實例,對高層建筑地下室后澆帶施工及質量控制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高層建筑;地下室;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TU75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9-27-02
前言
在目前的高層建筑結構當中,出于對造型和不同功能的需要,通常都會把高層結構的主樓和低層裙房相連接,并且裙房包圍了主樓相當部分。按照以往的結構做法,是通過設置變形縫,把高層主體和裙房分開,但從建筑外型看,又要求不設縫,因為如果設縫將會導致雙墻、雙柱、雙柱等情況出現,限制了平面布局,通過設置施工后澆帶,可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后澆帶是在進行結構現澆整體鋼筋混凝土施工期間,為解決結構沉降不均勻、溫度、混凝土收縮等問題而臨時設置的施工縫,經過一段時間后,對其進行后澆封閉,與結構形成整體。因此,其施工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整體結構質量。
后澆帶處通常斷面較大,鋼筋布設密集,支設模板困難;對落入后澆帶里的雜物,要清理干凈也不容易,如留有雜物,也會對結構質量造成影響。因此,做好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是地下室施工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1.某高層建筑地下室后澆帶施工與質量控制分析
某高層建筑工程,地上建筑層數為21層,附設二層地下建筑。建筑基底尺寸長度為173.6m,寬度為116.5m,根據設計要求,地下室底板需要呈東西向布設3道后澆帶,南北向需要布設1道后澆帶,整個地下室底板共劃分為8塊。
做好底板后澆帶的施工質量控制,是確保結構質量及地下室防水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據設計要求,該地下室底板布設如下:底板采用C35、P8的抗滲漏混凝土,厚度控制為80cm,壁板采用C40、P8的抗滲漏混凝土,厚度為50cm,頂板采用C30、P8抗滲漏混凝土,厚度為50cm。
2.布設后澆帶
要根據“抗防兼備,以防為主”的設計原則布設后澆帶。由于普通混凝土澆注后,容易出現開裂等問題,通過布設后澆縫,能釋放大部分約束應力,再采用膨脹混凝土填縫,化解殘余應力。
結構設計中所布設的后澆帶,己充分考慮了沉降等因素,因此施工中必須根據設計圖進行留設。
如果是出于施工考慮而設置后澆帶時,必須經過設計單位同意后方可實施。合理安排后澆帶的間距,一般情況下,若構筑物呈矩形狀時,其后澆帶間距設為30m-40m為合適,寬度要根據結構構造要求及方便施工作業為前提,通常寬度控制在700mm~1000mm之間。
要保證后澆帶處的梁板受力鋼筋貫通,不能斷開。在梁、板跨度較大情況下,可根據規定進行斷開,在必須把斷開鋼筋焊接好后才進行混凝土的補澆作業;如跨度不大,應一次配足鋼筋。要保證后澆帶混凝土澆注作業完成后才能進行模板、支柱拆除,防止因拆板、柱不當導致梁板形成懸臂出現變形。
后澆帶通常布設在梁、板的反彎點處,此處是結構受力較小的地方,彎矩和剪力都較小;也可以布設在梁、板的中部位置,該處彎矩大,剪力小。
后澆帶的斷面形式應考慮澆注混凝土后連接牢固,為保證澆注混凝土后能連接牢固,后澆帶的斷面形式通常不選擇留直縫,而是選擇留斜縫或企口縫,如位于板處的后澆帶斷面形式,可留斜縫;而位于梁及基礎處的,則可留企口縫,實際采用時應根據結構斷面具體情況而定。
3.后澆帶具體施工要點
3.1模板兩側采用快易收口網施工
本工程后澆帶采用快易收口網設縫,在收口網外兩側焊接08@400鋼筋三角固定,見圖1所示。內側焊接08@400鋼筋豎向固定,以確保后澆帶兩側砼澆筑時收口網不易發生變形。
作為一種新型的后澆帶模板材料,快易收口網能有效避免后澆帶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同時施工方便,容易操作,在進行結構底板、模板、梁等位置的后澆帶施工時,均可應用快易收口網。
進行收口網模板安裝時,為方便不同情況的施工,要保證鋼筋水平或垂直安放。澆注時為保證模板殼受到支承件約束,支承件應與模板的鋼筋成直角頂柱模板。
澆注混凝土所達位置,應與收口網模板保持適度距離,不能太近,以澆至離收口網模板稍后的位置為合適,保證材料沒有受到荷載沖擊,同時也利于收口網模板表面產生連接效果。
混凝土振搗時,其范圍不能離收口網模板太近,應超過450mm以外范圍為合適;此外,在工作縫合附近也不能過分震搗。振搗時聚集到工作縫合處混凝土表面的剩水,要及早排離。
3.2后澆帶防護措施
根據工程的具體情況,我們制定了相應的防護控制措施;
第一,在沿后澆帶縱向每隔40米留設一個300mm深后期沖洗井坑;第二,用塑料薄膜對后澆帶位置進行全面覆蓋;第三,沿后澆帶兩側砌筑單磚以固定薄膜并阻攔后澆帶兩側垃圾及污水進入后澆帶;第四,在后澆帶面上鋪設模板,對其進行全面覆蓋保護,見圖2。
通過采取以上防護措施,使到后澆帶得到全面保護,后澆帶后期清理也變得容易,對提升工程質量有積極作用。
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施工作業完成后,如不進行有效保護,會導致雜物落入,要清理不容易,尤其是后澆帶遇到地梁時,清理更困難,
如清理不砌底,會直接影響工程防水效果。為此,我們在完成底板、地梁砼澆筑作業后,用九夾板封蓋,并指定專人進行檢查,避免落入雜物,在兩側砼澆筑60天后,用高一級摻有12%UEA微膨脹劑的微膨脹混凝土澆筑密實,施工前先把鋼筋除銹清除,把碎石、浮漿等雜物清理,沖洗作業面,保證整潔干凈。
3.3混凝土的澆筑
(1)澆注后澆帶混凝土的時間要根據不同類型而定,伸縮后澆帶時間要按照先前所澆的混凝土的收縮完成情況而定。澆注時間通常安排在施工后42-60d內進行;沉降后澆帶應待建筑物沉降基本完成后進行。設計對后澆帶的保留時間有特別要求時,必須按設計規定執行。
(2)在進行后澆帶混凝土作業前,要用水清洗施工縫,并保證其濕潤24h以上,把混凝土表面水清除,在施工縫處鋪一層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
(3)澆注后澆帶所用的混凝土,必須是無收縮混凝土,其主要部分是膨脹水泥或是膨脹水泥加上普通水泥組成。這種成分的組合,可提高混凝土一個等級的強度,具體應先進行試驗后再確定正確的配合比。可適度加入早強減水劑,要認真按照配合比配制混凝土,并嚴格按工序進行振搗。
為保證混凝土的質量,應指定專人負責膨脹劑的稱量,控制好膨脹劑的摻入量。要根據施工現場情況和工程性質確定膨脹劑和外加劑的數量和品種,并先進行試驗,再確定配合比,適當延長摻加膨脹劑的混凝土的攪拌時間,以使混凝土攪拌均勻。
(4)后澆帶混凝土澆注工序完成后,要做好混凝土灑水養護工作,并保證養護時間達到28d以上。
3.4地下室底板、側壁后澆帶的施工
地下室因為對防水有一定要求,所以后澆帶的施工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在GB502082-2011《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中也有專門的要求。其中第4.1.9條規定:防水混凝土的施工縫、后澆帶、穿墻管道、埋設件等設置和構造,均須符合設計要求,嚴禁有滲漏。該條為強制性條文。另外,4.7.5條對后澆帶的防水措施也作了如下要求:
(1)后澆帶應在其兩側混凝土齡期達到42d后再施工;(2)后澆帶的接縫處理應符合規范4.7.4條施工縫的防水施工的規定;(3)后澆帶應采用補償收縮混凝土,其強度等級不得低于兩側混凝土;(4)后澆帶混凝土養護時間不得少于28d。在地.下室后澆帶的施工中必須嚴格按照規范規定的要求進行處理。
4.后澆帶施工質量控制措施
(1)后澆帶的施工過程中,必須做好相關的質量控制措施。
(2)要根據設計要求確定后澆帶的正確位置和寬度,要根據施工詳細圖紙制作綁扎鋼筋。
(3)根據地下室防水方案,進行后澆帶防水層施工。后澆帶模板安裝位置要準確,支撐要緊密牢固。確保混凝土強度達到12N/mm2以上時,方可進行在其表面進行行走及其他作業。澆筑后澆帶混凝土前,要做好后澆帶鋼筋保護措施,可采用模板蓋住鋼筋,避免受到其它外物碰撞而出現松脫,
(4)為避免地下室基礎后澆帶處存有積水銹蝕鋼筋,要預留截面深度的小積水帶,深度比基礎底標高低15cm左右,方便通過潛水泵把積水及時排走。
(5)一定要把積水排走干凈后,才能澆灌后澆帶混凝土,澆注前要進行表而鑿毛,把帶帶內雜物清掃干凈,預留鋼筋要進行除銹處理,之后再調直鋼筋焊接,經有關部門檢查驗收確認后,方可澆注混凝土。
(6)后澆帶施工溫度低于兩側混凝土施工溫度,選擇氣溫較低時間施工。
(7)完成后澆帶澆筑工序后要進行養護,用草袋覆蓋,保濕保溫,養護時間要保證達到14d或以上。
5.結束語
(1)高層建筑地下室底板后澆帶施工質量對整體建筑質量有重要影響,施工中必須按設計規范做好每道工序的施工及質量控制工作;
(2)后澆帶的施工縫處理后,要做好相應的保護措施,避免污水、雜物落入后澆帶內,保證后續施工順利進行。
(3)上述工程整體施工竣工后至今已有幾年,經受了室外及地下水位的考驗,后澆帶處沒有出現開裂、滲漏等情況。
實踐證明,本工程后澆帶施工所采取的施工技術及質量控制措施是正確可行的,希望能對今后同類型工程施工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