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藝清
摘要:中式建筑憑借其特有的空間形式,深受群眾的情味。近幾年,中式建筑項目數量顯著增加,這表明中式建筑逐漸呈現復蘇的趨勢。然而,中式建筑在空間設計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主要針對現代中式建筑空間設計中現存的問題進行詳細分析,然后指出了其空間設計形式的幾個未來發展方向,希望能夠為相關設計人員提供有限的借鑒。
關鍵詞:現代;中式建筑;空間設計;形式
中圖分類號:TU-0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6)09-137-02
引言
西方的建筑形式雖然在國內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并不適用于所有群眾的審美觀。近些年,很多群眾以及建筑師逐漸認識到中式建筑的價值,并將建筑空間設計形式慢慢向中式建筑方向回歸,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現代中式建筑空間設計形式。事實上,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我國就開始對中式建筑的空間設計進行研究,至今也已經有幾十年的研究歷史。顯然,當前中式建筑數量日益增多,從中國可以了解中式建筑越來越受到群眾的歡迎。就當前中式建筑的發展形勢而言,部分建筑案例比較成功,但是多數案例存在仍然存在較大的缺陷,現代中式建筑的空間設計不僅應該具備傳統建筑的風格,更應該融入現代化的氣息和精神,做到兩者之間的平衡,才能呈現出其不同的形式特色。由此可見,如何將傳統風格的中式建筑形式加以創新,使之充分展現當地地域特色,設計出既具有現代特色又不失傳統特色的中式建筑空間形式,是擺在所有建筑師面前的難題和挑戰。
1.現代中式建筑空間設計概述
1.1現代中式建筑的概念
現代中式建筑的概念相對細致,不能將其簡單地看做一種建筑形式,或者簡單地認為中式建筑只是對傳統中式建筑的仿照。事實上,與傳統概念的中式建筑相比,現代中式建筑更加注重建筑的精神層次以及文化氣息。現代中式建筑不僅需要滿足一般建筑的功能以及群眾的特殊需求,而且必須汲取傳統建筑的設計風格,并加入一些現代化的設計理念,設計形式偏向于現代化,建筑整體風格卻帶有中式韻味。如由萬科開發的現代中式別墅一第五園,見圖2-1。
1.2空間設計形式的概念
站在建筑學的角度來分析,空間設計即針對建筑物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設計。知名專家彭一剛在作品《建筑空間組合論》中強調“建筑的空間設計形式是指建筑的內部空間布置以及建筑外部的形式與造型”。而現代建筑空間設計主要分為兩類,其一是在傳統中式建筑的形式之上加入一些現代化的元素,其二是在現代建筑中加入一些傳統化、地域化的風格和要素。
2.現代中式建筑空間設計形式存在的問題
盡管幾十年來我國相關部門從來沒有停止過對中式建筑的探索和改進,其中也取得了一定程度的進展,但是總體而言我國的中式建筑空間設計仍然處于起步階段,依然存在較多不足,必須嚴肅對待。
2.1傳統文化融入度不足
目前,我國中式建筑的空間設計傳統文化融入度不足。由于西方文化融入國內各個領域,導致很多領域的文化被西方元素同化。同樣的,我國的建筑形式也逐漸受到西方建筑設計理念的影響,歐式建筑應用越來越廣泛,然而國內的歐式建筑并不是完全按照國外的標準來設計,只是應用了部分國外的建筑元素而已。同樣,國內的一些中式建筑同樣只是在建筑外部或者在建筑局部位置布置了一些傳統要素,并不能很好地體現中式建筑的靈魂。顯然,設計師對于傳統文化缺乏了解的深度,因此無法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徹底融入到空間設計工作中,只是停留在表層。因此,現代中式建筑的空間設計只是流于表面,并沒有真正展現中式建筑的樸素之美。
2.2過度模仿傳統建筑形式
我國現代中式建筑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對傳統建筑形式的過度模仿,誠然,傳統建筑能夠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但是我國現代中式建筑僅僅是在模仿傳統建筑形式,沒有把握住傳統建筑形式的內涵,盡管中式建筑空間設計中存在少數成功案例,但是多數現代中式建筑僅僅是對傳統中式建筑的模仿而已。模仿形式中比較常見的是對色彩的模仿,如將建筑的顏色設計成古木的顏色,材料則采用現代材料(如圖3-1),雖然視覺上能夠給人們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無法傳達更深層的中式韻味。事實上,此種建筑除了顏色與古建筑極為相似之外,無論是建筑結構還是建筑功能方面均與現代建筑極為相近,因此只是一種簡單的模仿,無法真正地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
2.3應用范圍狹窄
就當前現代中式建筑的應用而言,其主要運用于單層或者低層住宅,很少應用于多高層建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國內的多高層建筑的結構設計和建筑設計模式最初基本上是由國外引入,因此難以將中式建筑的理念應用其上。古代的建筑通常都是一層或者兩層,而現代建筑中只有別墅或者洋房屬于低層住宅,這也是中式建筑風格多用于別墅上的原因。雖然中式建筑理念在別墅、低層建筑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當前多高層建筑的數量越來越多,如果能夠將此理念應用于多高層設計工作中,那么無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宣傳還是實現建筑的多樣化均具有很好的推動作用。
3.中式建筑空間設計形式發展趨勢
3.1傳統適應現代
在現代中式建筑形式中,需要充分把握傳統適應現代,傳統建筑有其自身的特色,雖然在建筑結構方面無法與現代建筑相提并論,但是其獨特的美感以及與自然的和諧無法被現代建筑所取代,這也是為何經過如此漫長的年代變遷之后中式建筑再次被人們提起的原因。當然,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會觀念的轉變,群眾對于建筑物的價值觀以及審美觀正在逐漸改變,使得純粹的傳統中式建筑無法滿足人們的居住和工作需求,因此必須對其進行一定的改善和創新。現代中式建筑必須保留傳統中式建筑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以適應當代人的生活習慣和愛好。現代中式建筑不可以只是將一些傳統元素簡單地套用于現代建筑之上,也不能拋棄傳統文化的傳承,而應該以科學客觀的角度來審視傳統文化,將傳統中式建筑中的精髓融入到現代建筑中。
3.2生態化設計
建筑設計的過程離不開三個主體,即人、建筑和環境,因此,在現代建筑形式設計中,可以進行生態化設計,建筑是人居住的場所,建筑和自然環境之間則會相互影響,三者之間形成一個系統。自從我國提出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以來,國家更加重視建筑的生態化建設,以實現人、環境與建筑三者之間的和諧共處。以往的建筑設計將視覺沖擊作為建筑設計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甚至有些建筑將奢侈繁華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標準,而現代的建筑設計則更加注重建筑的生態化以及能否符合國家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要求,因此如何實現現代中式建筑的生態化設計已經成為每個建筑師應該重點考慮的主題。當今的中式建筑必須能夠適應當地的氣候條件以及周邊的環境,同時能夠表現自身的獨特風格。顯然,現代中式建筑空間設計形式還與其他很多要素相關,但是在設計過程中絕不能忽視生態化設計理念的重要性。
3.3富有地域特征
我國由56個民族組成,每個民族的文化各不相同,即使是在同一個區域,文化也不盡相同,而這些不同的文化必然對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偏好造成很大的影響,也必將導致不同地區建筑形式的差異性。每個地域的文化均是寶貴的建筑設計資源,建筑師在對中式建筑進行空間設計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地域文化。世界范圍內,建筑的空間設計形式千差萬別,但是能夠保存至今的建筑必然都是那些能夠反映當地傳統文化的建筑。事實上,中式建筑的獨特韻味正是來自于千百年來對民族文化的沉淀,因此如果能夠將地域文化深刻融入到現代中式建筑的空間設計中去,那么必然能夠設計出成功的現代中式建筑。
3.4面向未來
當前的建筑師必須總結歸納現代中式建筑的空間設計經驗,與傳統中式建筑的空間意境相結合,創新出符合時代的中式建筑。就當前的中式建筑空間設計現狀而言,很多都難以達到群眾的需求,難以與西方建筑形式相提并論。面對西方建筑形式的進一步發展,中式建筑必須跟進腳步,努力發揮自身的優勢,放眼未來。世界形勢以及時代均會不斷變遷,如果僅僅將眼光放在“現代中式建筑”之上,那么必然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因此,我國的建筑師必須一方面研究傳統和現代的中式建筑設計理念,另外還應該深刻研究未來建筑的發展動向,以實現中式建筑發展與其它建筑齊頭并進。
4.結束語
中式建筑是建筑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因此在空間設計時不應該僅僅加入一些傳統的符號,流于表面,成功的中式建筑空間設計首先要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現代中式建筑不應該摒棄傳統建筑的特色,而應該繼承其精華,此外,在空間設計時還必須考慮到地域特色以及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對此,我國的建筑師和專家應該在實踐中多總結經驗,不僅要鉆研自身的建筑專業知識,更應該多注重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將傳統文化與建筑設計深切融合,以實現建筑空間設計形式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