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興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
電子商務在湖北省農村的發展研究
田 興
(湖北經濟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增速逐步放緩,積極發展農村經濟,帶動農村信息化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是中國現階段提高整體經濟發展的必要途徑。發展農村電子商務能夠為普及國家政策提供高效平臺,能夠有效的帶動農業發展,減小城鄉經濟差距,正因如此,我國政府不斷推動信息化改革,積極提高農村信息化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投入。針對這一背景,本文先從電子商務相關理論入手,結合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基本現狀,探討制約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并根據這些制約因素提出提升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策略。
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農產品輸出
(一)農村電子商務的概念
電子商務的提出雖然已有多年,但學術界暫時還沒有對其形成統一的定義,大眾化觀點是借助網絡信息技術來實現商品的交換的交易活動。農村電子商務主要面向農村市場,側重與農產品的交易,如化肥、農藥等農需品、食品、日化等日常用品,以及服飾品等,但這在國家推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中處在次要地位,最為重要是借助電子商務,實現農產品的輸出和供給,其中包括林業、魚業、畜牧業、農村經濟作物和農產品等,基于這一層次來看,農村電子商務市場實質上與普通電子商務市場的區別并不明顯,本質上還是雙向市場。
(二)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的條件
網絡信息技術和電子商務對于農村而言,還是一個陌生且新穎的概念,想要在農村推廣電子商務,尚需創造以下幾個先行條件:第一,大力推行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普及互聯網、光纖等;第二,提高農產品質量,打造高質量、標準化、品牌化的農業品牌產品,從而實現農產品的供給和輸出,真正以電子商務來拉動農村經濟;第三,建立完善的物流服務系統,電子商務之所以在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一方面是因為互聯網的發展讓商務活動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買賣雙方能夠無障礙溝通,另一方面,則是逐步發展的物流快遞服務體系,而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最難任務之一,還是建立一套晚上的物流服務體系;第四,普及線上支付安全意識,電子商務在創造遠距離溝通交易的同時,也極大的促進了電子貨幣的發展,而對于普通農民而言,要通過自身意識和能力來實現電子支付,同時還要保證安全,這尚需一定的時間。
(一)湖北省電子商務的發展規模
湖北省處在中國中部,屬于長江經濟帶重要省份,在全國范圍內都是較早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省份之一,2015年,湖北省電子商務成交額達到了1.1萬億,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中高居首位,根據湖北省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2015年,湖北省網民數量已經達到了2600萬,在全國各省、直轄市中排名第9。2016年上半年,湖北省涉及農村電子商務的企業達到了3000戶,新增網店4萬家以上,這一數據直接為湖北省創造了20萬左右的就業崗位,算上銷售和購買總額度,2016年上半年湖北省農村地區電商交易額已接近100億元。在農村電商試點縣市方面,2015年,湖北省有赤壁、麻城、黃梅、廣水等8個縣市進入200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縣名單,2016年,又有竹溪、羅田、神農架林區等7個縣市進入該名單,可見湖北省政府對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支持力度。在品牌產業方面,先后出現了以赤壁獼猴桃、九州通農產業藥品等全國有名的農產業品牌,同時還發展出了一大批依托旅游景點的農家樂產業。在入駐電商企業方面,全國80%以上的電商平臺或企業都在湖北省農村地區開設了合作店或推廣店。
(一)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
《湖北省統計年鑒2015》中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湖北省移動網絡信號雖然已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但在寬帶、光纖方面還有所欠缺,寬帶接通比率雖然已達到了95%以上,單光纖接通比例還不足70%,同時,由于部分農村地勢地貌復雜,互聯網基礎設施經常出現故障,網絡通信十分不穩定,寬帶、光纖信號斷續情況時有發生,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進度。同時,湖北省中部地區雖然交通比較便利,但是靠近東西兩向的恩施州、神農架以及大別山西麓等地方的農村地區在交通道路方面還打不到平均水平,而這些地方的農產品又是十分有特色的,因此,道路交通的不便也給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不利。
2.現有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存在缺陷
目前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雖然總體規模較大,但仍處在分散經營、分布不均、各自為戰的階段,即便部分農業生產企業擁有一定的資金和實力自主搭建平臺,但卻沒有形成規模和群體效應,沒有完全發揮電子商務對農村整體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
3.物流網絡跟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
相對于城鎮快遞和物流企業上門取貨和送貨上門的情況不同,農村電子商務面臨的困境就是如何打通城鎮通往鄉村的“最后一里路”,具體來看就是大部分快遞公司或物流公司面向某一個行政村的單次配送貨物較少,專為某一個快件下鄉一次的話快遞(物流)公司將面臨一定的成本問題,特別是湖北省大部分鄉村離縣城過于偏遠,運輸成本大幅提升。因此,大部分快遞(物流)公司都只將配送終點截止在縣城以內,這極大的影響了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
4.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綜合素質較低
目前湖北省大多數農戶對電子商務這一商務模式的認識十分陌生,具體表現為對電子商務這一不需要面對面的交易模式存在畏懼心理,害怕交易過程不安全,同時對電腦、智能手機及各種商務客戶端的認識都十分薄弱,大部分農戶基本不會操作。而這兩個方面正是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的必備條件,農戶電子商務基礎知識的缺乏是湖北省推廣農村電子商務的難點之一。
隨著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新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電子商務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愈加重要,目前,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仍處在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問題需要鉆研和解決,從前文分析可知制約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因素主要有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跟不上電子商務發展的步伐,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存在缺陷,與農村電子商務相匹配的物流服務系統有所欠缺,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素質薄弱,下面將主要針對這幾條制約因素對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提出以下幾點提升策略:
(一)加強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建設
“要致富,先修路”,這其中的“修路”也可以說是基礎設施建設,湖北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也需要“先修路”,既要修好網絡通信這條網路,也要修好公路。首先,發展電子商務的第一步就是互聯網網絡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湖北省應當在已有農村互聯網網絡通信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光纖網絡覆蓋至農村的政策,以改變現有電話撥號上網過程中易掉線和速度緩慢的現狀。這在一定程度上來講不符合湖北省力爭“全光網省”名號的政策,也不利于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湖北省進一步推行光纖改造政策,努力將湖北省打造成名副其實的“全光網省”,助推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其次,湖北省政府應當結合各鄉鎮村的實際地勢,引進先進道路敷設技術,加大投入,積極改善鄉村道路情況。
(二)發展多元化農村電子商務模式
湖北省政府應當從全省各行政村的整體層面進行規劃,通過發展多遠化農村電子商務模式,努力將湖北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成一個經濟品牌,將其打造成新常態下的新的經濟增長點。首先,湖北省可以從省政府層面出發,建設一個湖北省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結合國家政府發展“供銷e家”的政策,發展湖北省農村電商類似的“供銷e社”,并將其打造成全國供銷社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旗下的示范網絡供銷社。其次,以湖北省省級電商平臺為引導,整合省內農村電子商務的資源,統籌省內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深入研究省內農村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繼續發揮優勢,針對其中的缺陷進行優化。
(三)建立全面的物流網絡
建立全面的物流網絡不僅需要改善鄉村道路情況,還需要完善的運輸和配送體系,物流實質上是一個從分散到集中,再從集中到分散的過程,通過將分散在賣家手中的貨物集中到物流配送中心,再按照買家的目的地進行分散運輸,直至送到不同的買家手中。湖北省政府應積極解決農村電子商務匹配的物流網絡的“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可以鼓勵各鄉政府組建面向自身或覆蓋臨近鄉村的小型快遞(物流)公司,并與縣城和鄉村設置兩個辦事點,一個負責與縣城各快遞(物流)公司合作,取(送)自己鄉村區域內的物件,然后集中派送各個行政村,如此一來能夠有效解決運輸成本問題,減輕了湖北省農村地區由于位置偏遠而導致產品積壓或配送不到位的情況所造成的損失。
(四)提高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的素質
提高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的素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增強農戶對電子商務的認識,各縣、鄉政府應當普及電子商務知識,明確告知廣大農戶只要科學的利用互聯網開展電子商務,即便足不出戶也能買賣貨物,獲取利潤,以提高農戶參與農村電子商務的積極性;二是提高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的網絡基礎知識,湖北省各縣、鄉政府應當不定期組織轄區內農戶開展網絡基礎知識的培訓,以提高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的操作能力;三是增強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的服務意識,電子商務從本質上而言,仍帶有服務性質,因此,從業者有必要加強自身服務意識的培養。四是引進專業人才,鼓勵本土大學生回鄉創業。大學生對電子商務有基本的認識,也具備網絡基礎知識,發展電子商務的起點較高。同時,大學生也可以作為農村電子商務知識的帶動著和普及者,能夠起到全面提升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素質的作用。
[1] 羅應機.農村電子商務“三點兩面”贏利模式構建研究[D].廣西大學,2015.
[2] 任鵬.江蘇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研究[D].東南大學,2015.
[3] 徐芳.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南京大學,2012.
[4] 陳愛麗.福建省供銷社系統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的對策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5.
[5] 駱巧巧.新農村背景下的農村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