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麗霞/寶島眼鏡
淺談雙眼平衡
屠麗霞/寶島眼鏡
【摘 要】雙眼平衡是在單眼達到最佳矯正視力最大正鏡度的基礎上進行的等同雙眼刺激的操作。雙眼平衡使雙眼對調節的需求一致,雙眼的視力一致。但是當雙眼最佳矯正視力不一致時,此時需謹慎平衡操作。平衡中如有柱鏡處方,必須保留。
【關鍵詞】雙眼;平衡;方法
一副合適的眼鏡在視遠或視近時,左右眼的目標像清晰度是等同的。視遠時,雙眼無需調節和集合,視近時,雙眼發生同步等量的調節和集合。矯正前的主視眼在矯正后仍然是主視眼。戴鏡后無視疲勞和眼位異常等臨床表現,且能夠持久視遠和近讀。
(一)交替遮蓋法
此法簡單易行,但檢查結果仍為單眼分別發生的視力,無法同步操作,失之精確。
1.保持受檢者雙眼打開,并同時能看到視力表。
2.指引受檢者注視最佳矯正視力的上一行視標,如使用投影視力表則可分離這一行視標。
3.交替遮蓋受檢者的左右眼(遮蓋一眼的時間應在2s左右)。
4.詢問受檢者哪一只眼看視標覺得更清些。
5.在較清眼前加+0.25D球鏡。
6.重復3~5步,直至受檢者報告雙眼所看到的視標一樣清或出現在0.25D之間的反復。若出現反復,選擇使雙眼視像清晰度最接近的屈光矯正度。
7.雙手同時手持鏡片進行雙眼.MPMVA。
8.分別測量右眼、左眼及雙眼的矯正視力并記錄結果。
(二)棱鏡分離法
1.檢查者檢查受檢者的雙眼是否是同時打開的,并且都能夠看到視力表。
2.給受檢者的雙眼各加上霧視鏡+0.75D,檢查一下受檢者霧視后的雙眼視力,如果有需要,再增加+0.25D,直到受檢者的雙眼視力下降到0.7或更差。
3.分隔檢查到的雙眼視力的上一行視標(例如0.6)。
4.使用綜合驗光儀上的旋轉三棱鏡,在受檢者右眼前加3△底向上的三棱鏡,左眼前加3△底向下的三棱鏡(注意在添加棱鏡時,囑受檢者閉上眼睛)。這樣的情況下受檢者正常會看到兩行視標,右眼的視標在下,左眼的視標在上。(在此過程中,如視標不分離可適當加大棱鏡度,直至分為上下兩行視標)
5.等棱鏡到位后,讓受檢者打開雙眼,詢問是否看到兩行模糊的視標。
6.讓受檢者反復比較這兩行視標,然后報告哪一行會顯更清晰一些。
7.等得到受檢者一個明確的答復后,檢查者在相對看得較清晰的那只眼前增加+0.25D的球鏡,使得該眼看視標會模糊一些。例如:如果受檢者回答下面的那一行較清晰,那應該在右眼前加+0.25D球鏡。
8.重復第6)和第7)步直到受檢者回答上下兩行視標看起來一樣的清楚,或者受檢者總是在兩種情況之間來回變化(每0.25D改變)。如出現后者情況,需要檢查受檢者的主視眼,然后使主視眼為較清晰的眼。
9.當雙眼的視力被調整到一致時,檢查者移開旋轉三棱鏡,使受檢者的雙眼恢復融合。
10.檢查恢復融合后,在霧視情況下的雙眼視力。
檢查者開始逐漸在雙眼前以每次同時增加一0.25DS(減少+0 .25DS)球鏡的方式改變受檢者雙眼前的鏡片度數,并在每一次改變后馬上測量雙眼視力情況鼓勵受檢者在這一過程中盡可能看清更小的視標。
需要注意的是,緊記每O.25D合理的球鏡改變應當可以讓受檢者看到更小的視標(取得視力進步)。如果在球鏡改變后受檢者只是回答視標變得“更好”(或更小更黑)而不能在視力表上有進一步的進步時,檢查者要意識到這已經是檢查終點,決不能再給予受檢者更多的負鏡鏡度
11.在雙眼視力達到合理水平后,就可以結束雙眼的MPMVA。這也是綜合驗光儀主觀驗光的檢查終點。
需要注意的是,受檢者的最終框架眼鏡處方可能與你在綜合驗光儀內取得的主觀驗光結果不同,在某些情況下,還要求使用試鏡架作出調整并讓受檢者試戴10~15分鐘以作最后確定。
(三)偏振片法
1.投放偏振片視標。投影儀不同,偏振視標也略有不同。有橫行的偏振視標,上一排偏振軸135度(或者45度),下一排45度(或者135度)。有的在兩偏振視標中夾一排無偏振的視標,共三排。
2.在右眼前加偏振片P,軸在135度(或者45度);左眼前加偏振片P45度(或者135度),兩眼同時通過偏振試鏡片,注視偏振視標,此時,右眼看到的是上一排偏振視標,左眼看到的是下一排視標。
3.詢問被檢者,比較兩排偏振視標,哪一行清楚。
4.被檢者如果回答一樣清楚或者同等模糊則說明兩眼調節已平衡;如上排視標清楚,則說明未達到平衡,要需要在右眼前遞增+0.25DS,直至上下視標一樣清楚或一樣模糊;如左眼清楚就在左眼前遞增+0.25DS,直至上下視標一樣清楚或一樣模糊。
5.如果出現雙眼不能達到同樣清楚或者同樣模糊,則要進行優勢眼的檢查,保持優勢眼略好于非優勢眼。
6.雙眼平衡的終結點檢查,進行雙色實驗,紅綠檢查的原理是紅色的色像波長,在視網膜后方聚焦,綠色則波長短,在視網膜之前聚焦。兩者距離視網膜的距離是相同的,正視眼看紅綠是一樣清楚的,尤其注意的是觀察紅綠視標的時候觀察的是紅色底子和綠色底子上的黑色文字視標,里面的阿拉伯數字等不用管顏色。
(四)偏振雙色法
1.塊內都有一個黑色數字視標:9、6、3、8。其中9(綠色)、6(紅色),含有135度(或45)偏振;3(綠色)、8(紅色),有45度(或135)偏振。
2.右眼前置135度(或45)偏振片、左眼前放45度(或135)偏振片。此時,兩眼同時看見四個偏振紅綠視標。右眼所見是綠色塊9字視標和紅色6視標。左眼看到是橫向綠3和紅8視標。
3.兩眼同時注視偏振雙色視標,毋須霧視。可能有這樣幾種情況:a、四塊偏振雙色視標,亮度和清晰度完全相等,說明兩眼己平衡。b、綠3和紅8色亮,在左眼前遞增+0.25DS,直到四色塊亮度相等,雙眼平衡。c、綠9、紅6亮,在右眼前遞增+0.25DS,直到四色塊等亮等清,雙色平衡。如果不能平衡,要保持優勢眼的矯正視力略好于非優勢眼。
如果單色塊亮,說明單眼精確階段有誤。如綠9亮,說明右眼近視過矯,遠視低矯。紅6色亮,指示為右眼近視低矯、遠視過矯;綠3亮,為左眼近視過矯或遠視低矯;紅8亮,表示左眼近視低矯或遠視過矯。需單眼重新做MPMVA和雙色試驗。
4.雙眼霧視。雙眼前各加+1.00DS,除去偏振雙色視標,換為視力表,兩眼各遞減+0.25DS,做MPMVA。再換雙色視標,直到紅綠亮度相等,找到雙眼終結點。
例一:一顧客在雙眼平衡前度數分別是R:-6.00 /-1.00×160 1.2 L:-4.50/-0.75×20 1.0。測出主導眼為左眼,雙眼同時加+0.75DS霧視到0.8,棱鏡分離法下面一行清楚,在右眼前加+0.25DS,仍然下行清楚,繼續在右眼前加+0.25DS,此時上行清楚,在左眼前加+0.25DS,又變成下行清楚,因左眼為主導眼,于是撤去剛剛左眼前所加的+0.25DS,最后雙眼MPMVA和雙眼紅綠雙色實驗,最終雙眼度數是R:-5.50/-1.00×160 L:-4.25/-0.75×20雙眼視力1.2,試戴無不適感覺。
例二:某女,25歲,在雙眼平衡前度數分別為R:+8.00 0.4 L:-1.00 1.0。雙眼度數相差過多,影像無法平衡,右眼弱視,此時雙眼平衡就失去了意義,一味地平衡只會造成視力模糊。建議顧客佩戴隱形眼鏡。
雙眼平衡應根據實際情況來做,雙眼平衡不是驗光過程中一陳不變的思維定式,也不能貪圖省事而略過此步驟,一切從實際出發,以達到最健康舒適用眼。
參考文獻:
[1]王幼生,廖瑞端.現代眼視光學[M].廣東: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10.
[2]徐廣第.眼科屈光學[M].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5年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