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松櫞
古典舞《愛蓮說》的意蘊之美與藝術表現力
◎韓松櫞
中國古典舞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其自身含有深刻的意蘊之美和藝術性,能夠將觀眾帶入到濃厚的藝術氛圍中,感受舞蹈動作優美的同時體會舞蹈表現中隱藏的文化內涵。中國古典舞《愛蓮說》曾經獲得第四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金獎,在舞蹈作品過程中離不開編導和演員在實踐中付出的努力,從作品的創作靈感到編導的思維傳達,從演員自身體驗到最終舞臺效果表達,他們是經過一遍又一遍地練習和磨合,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積累而得。基于此,本文將從舞蹈本身傳達的意蘊之美與藝術表現力方面對《愛蓮說》舞蹈進行分析,希望促進更多讀者對我國古典舞傳遞的精神有所了解。
古典一詞在《辭海》中的解釋為:“古代流傳下來而被后人認為有典范性或代表性的。”而將古典與舞蹈結合在一起,即使在現代舞蹈中融合傳統文化,讓舞蹈自身充滿文化內涵和藝術氣息,使得舞蹈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中國著名戲劇藝術家歐陽予倩曾說:“從戲曲中保留下來的舞蹈入手去研究整理中國古典舞”,這種觀點在一定程度上對本文研究起到深刻的啟發,我們以戲曲舞蹈為基礎創建出來的一種舞蹈類型,與傳統文化之間具有緊密聯系,因此我們應該立足古詩詞的角度,對古典舞蹈中傳遞的意蘊和藝術進行剖析,了解古典舞中創作者的意圖和最終目的。
中國古典舞蹈作品《愛蓮說》是由趙小剛編導,其創作靈感來源于北宋詩人周敦頤創作的散文《愛蓮說》,作者通過散文表達了對蓮花的情有獨鐘,作者認為蓮花在所有花中是最具高尚情操的花,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它內心通達外形剛直,蓮花的香氣是清新、淡雅。舞蹈編者完全領會了作者在散文中表達的感情,才能將蓮花化作美的化身,舞者通過優美的動作向人們傳達一種心靈美,歌頌蓮花高貴的品格,利用靈動的動作勾勒出蓮花純潔美好的形象,表達出詩人和編者對蓮花地喜愛。
不得不說作者周敦頤的《愛蓮說》給了編者很好的創作靈感,詩中對于蓮花的描寫近乎前所未有,將蓮花在泥垢中被綠葉襯托得圓潤、飽滿、潔身自愛的內在精神。舞蹈動作以圓為主要要素,從始至終都是圍繞圓的軌跡在表達,無論是舞蹈動作上的擰、傾還是舞蹈旋律上的起承轉合,都充分體現了平圓、立圓、八字圓的運動方式,將圓的各種姿勢充分的融入在舞蹈動作中,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舞蹈中對圓的詮釋是依據蓮花外部造型而來,其間變化充分表現蓮花在淤泥中不屈不撓、潔身自好的高貴品質。舞蹈編者在動作上的藝術表現力還體現在其打破傳統古典舞程式化的固定套路動作,從文學作品主題出發,利用舞者優美的身姿展示蓮花的美好與高潔,將蓮花內在精神融入到舞蹈動作中,舞者利用前胸后仰的方式形成一個圓曲形蓮花形態,再通過身體局部動作的變化將蓮花動態和靜態的各種美感表現出來,這種表現手法更具藝術感染力,既能夠給觀眾帶來視覺上地享受,又可以引導觀眾一起思考各種姿態下蓮花的內涵和精神。《愛蓮說》舞蹈全程圍繞展現蓮花優美外部形態和高雅的內部精神,動作時而緩慢時而迅速,時而剛直時而圓潤,時而伏地靜臥時而歡呼雀躍,將蓮花在淤泥中不受干擾、自得自樂的閑適、不爭名與利的精神表現出來,我們在觀看舞蹈表演時會發現舞者的動作多以柔為主,我們能夠通過舞者的動作聯想到文學作品,但是舞蹈并不是直接將詩詞外化為動作,而是根據詩中對蓮花形態氣質地描寫,運用擬人手法將蓮花刻畫成具有中國傳統美的女性形象,舞者用行云流水欲訴還休的肢體語言向我們傳遞了東方女性身上具備的古樸典雅之美,正如蓮花身上具有的潔身自好、不卑不亢、傲然獨立的君子品質。
中國傳統古典舞的美好在于它可以向人們傳遞一種美好內在精神,在于它能夠抓住觀眾的審美需求,將人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愿望充分展現出來,通過各種舞蹈技巧將文學作品中表達的中心思想展現出來。《愛蓮說》舞蹈作品就是將詩詞中主體思想和人物感情渲染得得體、大方、優雅,將舞蹈動作與文學情境結合在一起,無論是舞蹈動作還是藝術氛圍,都傳達出編者表達對蓮花喜愛的初衷。《愛蓮說》舞蹈具備的優勢在于它能夠通過舞者動作上的變化表現出蓮花圓潤形態、柔美動態以及出淤泥而不染的內在品格,為了符合文學思想情境,舞蹈編者利用控制、彈跳、旋轉、翻身等動作技巧將蓮花各種自然姿態表現出來。舞蹈中有一個動作比較經典:舞者利用“后翹折腰”的動作將蓮花在自然生存狀態下的能伸能屈精神傳遞給觀眾,既能夠將蓮花形態展露無遺,又能夠深化作品給觀眾帶來的視覺感受。作品中還利用不同舞姿和不同角度的旋轉為動作技巧,舞者利用身韻動作元素,在地上做平轉或原地轉,舞蹈動作之間的銜接充分展現了蓮花圓潤美。同時利用平轉、翻身以及甩腰的動作將舞者動作連貫在一起,讓人跟著舞者動作的變化感受蓮花散發內在精神和氣息。
動作神韻。舞者在舞臺上的表演不僅要展現舞蹈的優美和高雅,還要向人們傳遞更為深刻的內在精神和品質,《愛蓮說》的表演者是邵俊婷,人如其名,整個舞蹈都充盈著俊秀婷麗的氣質,看似漫不經心卻又有章可循,看似隨心所欲卻又循規蹈矩,舞者與蓮花似為一物、渾然天成。她身襲墨綠和淺粉通裁的衣裳,加上蓮葉形的裙擺,在似潺潺流水的前奏中伏地而起,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蓮花,沐浴著清澈的月光,靜待盛開,于波光瀲滟中散發出淡淡清香;晚風在月光下襲來,琵琶聲起,這朵蓮花宛如浣衣女子慢慢舒展她那纖細、秀麗、婀娜的身姿,如同芙蓉出水,不沾濯水,在平穩的琵琶音樂中,她或含羞遮于蓮葉之后,或熱情似火、翹首待放,或放下不施粉黛的天生麗質,將脫俗氣質舒展得無與倫比;當婉轉的弦樂響起時,舞者的動作由緩慢變得明快瀟灑、奔放與羞澀中收放自如,舞臺上的表演者是生命的強者,是智慧的代表,是徹悟塵世的智者,頗有一種“眾人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豪邁和自信;但是蓮花畢竟不是那種爭名逐利、在世人面前搔首弄姿的俗物,它最終還是要回歸自然,舞者通過結尾動作上的若隱若現技法將蓮花亭亭玉立、不怒不爭的品性展露無遺,將蓮花花中君子的形象刻畫得恰到好處。
舞者通過對舞蹈動作上的神韻讓觀眾沉醉在蓮花高潔的品質中,讓仿佛身臨其境,看到含苞待放的蓮花在微波中搖曳不倒,在濁泥中不染一絲泥垢,舞蹈動作散發出強烈的古典舞神韻和風采,將舞者、編者以及詩人內心對蓮花的喜愛情感抒發出來,表演者并沒有刻意去模仿蓮花外部形態,卻能夠讓人很快頓悟出表達對象是蓮花。舞者將自己看作那一朵蓮花,將身心都融入到舞蹈動作中,利用每一次的呼吸調整傳遞蓮花在生長過程中變化,利用每一個的眼神凝聚傳遞蓮花對塵世領悟,總之,舞者的每一個動作都充滿著藝術氣息,都充盈著對蓮花地喜愛。
節奏處理。舞蹈動作的節奏感能夠帶領觀眾迅速進入到舞蹈情境中,因此在舞蹈節奏上的處理對于舞者表達情感來說非常重要,不同類型的節奏能夠反應不同情境下的內心情感和感受,塑造出不同外部形象并展現不同事物的各種動態。舞蹈的節奏是通過動作的力度、速度和幅度變化來表達,即使是相同的動作,在速度和力度上稍微進行調整,傳達的感情和意境都會存在差異。《愛蓮說》舞蹈作品中,表演者將自己內心情感與蓮花形象融合在一起,通過自身形體的輕盈婉約、楚楚動人展現蓮花圓潤、飽滿的外在形態和純潔、脫俗的內在精神,舞者對舞蹈動作節奏的掌控非常到位,不僅完美的將舞蹈動作完成得優美高雅,同時將對蓮花熱愛之情在動作調整和音樂變化中控制得如魚得水,在或快或慢的節奏中,由內而外產生一種節奏地變化。舞蹈是在優美舒緩的古箏彈奏中開始,舞者是通過緩慢上升的動態表現蓮花出水芙蓉的姿勢,當然并不是一味強調慢節奏,在舞蹈進入高潮時,舞者迸發出強烈的節奏變化,雖然動作在瞬間變得很快,卻沒有給人一種突兀的感覺,反而在這種明顯的快慢差異中表現出蓮花的細膩、延綿不斷的生存特征。舞者在快節奏舞蹈動作上的處理很得當,并沒有為了追求旋轉的速度而將舞蹈動作模糊化,在快速節奏中通過加強動作幅度使得觀眾將動作看得更為清楚,在起承轉合之間將快與慢處理得非常有層次感和空間感,給觀眾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
舞蹈《愛蓮說》是從文學作品中獲得的創作靈感,編導在創作舞蹈動作時,充分利用各種身體元素,使得整個舞蹈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姿態,包括身體部位的各種擰傾、提沉、沖靠等。豐富多彩的舞蹈動作,不僅讓觀眾看到蓮花的婀娜多姿,同時通過舞者動作領悟到蓮花內外兼修的神韻和美,舞蹈雖然具有現代舞的編舞激發,但是在技術和動作上做了很大的創新和突破,給人帶來一種濃郁的古典神韻,可以說《愛蓮說》舞蹈作品帶來我們的不僅僅是審美態勢改變,同時讓我們體驗到更具現代舞蹈技法和古典舞神韻的充分結合之勢,將我國古典舞中含有的美、優雅、高貴表達得淋漓盡致。
(作者單位:河北對外經貿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