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瑞斌
(廣東省湛江財貿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湛江 524000)
會計基礎知識教學策略探討
伍瑞斌
(廣東省湛江財貿中等專業學校,廣東 湛江 524000)
本文首先研究了中專學校學生會計基礎知識學習的特點,然后對如何加強其教學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策略,以期能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會計;基礎知識;教學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非常重要,但是與此同時,還必須要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會計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明確基礎知識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的地位,不能夠因為過度關注實踐教學,而顧此失彼,加大會計基礎知識教學力度,提升基礎知識教學水平,成為了當前會計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科研內容。
1.1學生基礎知識薄弱
受學生數量變化的影響,一些高中開始擴招,學習好的基礎知識理解能力都不錯的初中生選擇上高中,而那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則選擇了去中專學校,這些學生的分數都比較低。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在外漂泊了很久,長時間沒有接受教育,只想通過中專這個途徑來謀求一份穩定的職業,這些學生在學習會計基礎知識時,多數都會產生抵觸情緒,然后對這門功課產生厭煩,最后變成不愿學這門知識。
1.2學生知識面狹窄
上中專以前,受中國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只是單純地掌握了書本上的知識,知識的層面也只是停留在初中語數外及理化生等基礎課程上,學生、教師、家長都不注重學生在課后關于財經知識方面的積累,就算是會計生也未必能每天都為自己的專業去努力,關注與專業有關的知識。此外,學生在學習一天的課程后,多半選擇娛樂等消遣方式打發時間,不會再去關注有關課堂的知識。所以,學生對于會計的基礎知識不是非常了解。會計是一門屬于經濟管理范疇的學科,這門學科由于所應用領域的特殊性,就會產生一些專業的術語,而這些術語在書中卻沒有明確的釋義,這些都需要學習者通過生活中的經驗自行積累。會計知識十分廣泛,學生沒有辦法通過死記硬背專業術語而不去理解其中的知識進行記憶,這就使教師沒有辦法按照計劃的時間完成教學工作,每節課都拖延教學時間,也徹底打亂了整體的教學計劃。
1.3學生耐心不足、學習方法不對
當學生首次進入課堂時,對于會計基礎知識是十分陌生的,出于好奇或者想去了解這門學科等原因,學生會十分認真地聽講。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一整節課都保持十分興奮有活力的狀態,所以,一些學生沒有辦法完全掌握課上的內容。一些簡單的基礎會計知識,學生會有興趣,也會十分認真地對待,但是稍微增加一點難度,愛動腦筋的學生可能還會堅持學習,而比較懶惰的學生多半會選擇放棄,長此以往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厭煩,從而無法學好這門學科。會計基礎知識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在任何一個知識結構上脫軌,都會導致以后的知識無法正常學習、理解,所以,如果沒有掌握好前期的基礎知識,想要學會以后更高難度的知識是很難的。
2.1緊緊抓住并圍繞一個“啟”字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跨級基礎知識的熱情,培養自主學習會計基礎知識的能力,教師就要發揮職業特長,精心地組織安排活動,以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一些有難度、深度、新穎的設計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直觀地面對問題,通過積極思考去解決問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興趣。
2.2正確運用一個“導”字
教師在教導學生時,要做到讓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去解決問題,從問題的根本上讓學生明白怎么做。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鼓勵學生思考問題的解決途徑,不要單一地向標準答案靠攏。發掘學生思考問題的固有思維模式,培養學生直覺思維、求異思維和逆向思維的能力,鼓勵學生去思考問題,引導學生多思路、全方位、多層次地思考問題等。“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要充分發揮每一個學生的本領,讓他們自己去尋找屬于自己的思考方向。
2.3課外活動中,突出強調一個“用”字
“學有所用”是現代教學力求達到的一種教學水平,不斷通過實踐讓學生不在死記硬背書本的知識,從而達到活學活用的目的。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賬目方面得到一些訓練,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這也充分突出了會計基礎知識教育的重要性,也為學生日后踏入社會奠定了基礎。
2.4在日常生活中,鼓勵提倡一個“問”字
發散性思維是教學中最為實用有效的一種思維模式,這是一切創造型人才必須具備的技能。這種思維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思考問題,掌握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在會計基礎知識里是非常實用的技巧。通過思考,對問題進行重新理解,假設出更多的解決方案,從而篩選出最佳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思維模式,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時思維的流暢性和獨特性,鼓勵學生通過思考解決問題,不怕學生出現錯誤。讓學生積極提問,對于不懂的地方馬上提出問題,教育學生要注意觀察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思考,找出更多解決辦法,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的耐心,這些都是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3.1案例教學
即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死板性,運用現代化設備,不斷地通過各種實際生活中的案例,考察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最初學習會計基礎知識時,不應該給出一些綜合性十分強的經濟案例,要貼近現實的生活,對學生提出一些熟悉的、容易理解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實際的案例分析,將案例上升到理論,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走出理論知識難以掌握和學習的誤區。
3.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強大內驅力,而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基礎會計的學習中,會計基礎理論部分理論性強、枯燥無味。教師如果照本宣科肯定會降低學生原有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厭學情緒。所以為了激發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教師可以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情景,將索然無味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生活中活生生的案例。引導學生從生活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會計知識不再僅僅是書本上的知識,而且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產生探究樂趣,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我樂學”。
3.3啟發式教學,引導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要確立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關鍵是“導”,是啟發、是引導,當好“導演”而不是主演,不再僅僅是告知結果,而是要學生思考為什么。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精心設計,精心安排每一個環節,教師可以在講解新知識點時,根據已學的知識設置適度的疑難問題,引發學生思考問題、探究問題,以此來學習新知識。同時,營造課堂討論氛圍,把握課堂討論的契機,給予每位學生參與發言交流的機會,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整理學生發言,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最終師生共同得出結論,達到掌握新知識的目的。
在會計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關注基礎知識的教學,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奠定學生會計學習的基石。本文通過對會計基礎知識教學的研究,從兩大方面明確了會計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希望能夠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建議和參考。
主要參考文獻
[1]孫家能.中美高校基礎會計教材比較[J].經營管理者,2016(16).
[2]孫淑萍.淺析基礎會計教學中的創新[J].中國科技信息,2007(15).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56
G642;F230-4
A
1673-0194(2016)18-0229-02
2016-08-02